千千小说 > 祖龙赤蛇 > 第19章 南征北伐

第19章 南征北伐


皇帝将面临的困难再次下到群臣廷议,多数人都认为可能的祭祀不足,上天降罚,主张皇帝继续出巡,祭祀天地。这一主张正合皇帝之意,他当即下令,明年继续巡游。于是就有了这次的竭石之巡。

正月,数万人的大军再次浩浩荡荡从咸阳出发,到达洛阳后,即渡黄河北上,一路疏通河道,平毁堤坝、城池,征用了大批民工。这些从关中带出来的民工在这些地方工程中获得了自己的口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关中的粮食供应。

竭石山是这次巡游的终点。当时,这里的海岸线还没有今天这么宽,碣石山几乎就在海边,也是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所以皇帝也在这里进行了刻石,昭告天地。这里也是修仙方术盛行的地方,皇帝到达后,也命人找来了一些术士,如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他命卢生等人出海寻找仙人、侧药,但似乎留了个心眼,没有再大张旗鼓地派童男、童女同往。略住之后,皇帝继续北上,沿着燕、赵长城返回上郡。

在诸侯混战之时,人口繁盛的负性一面还显得不那么清楚,因为要打仗,而打仗打的就是人多,每次战争下来,死伤个几万人是常事,杀得野无孑遗也不少见。这才几年不打仗,人口问题就出来了!人是要吃饭的,如果吃不饱饭是要闹事的。这一点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办法。这次带着人出来巡游,搞这么些工程,其实很有些无奈:关中实在养不活这些人口。

按秦制,一夫五口之家耕种百亩土地,足以养家糊口,还有十分之一的余粮交给官府。但随着人口增长,一夫百亩的土地无法保证。从各地移入的富户完全没有额外的土地供他们耕种,还有那么多的爵士,已经没有足够的职位安排他们了,而他们还要分配更多的土地。关中哪里还有土地分配给他们!

在七雄并立的时代,秦国也不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秦国刑法严峻,有大量脱离了土地的刑徒,还有因歉收而闹饥荒的饥民。但当时有战争,把这些人编入军队,外出打一仗,纵然不能开疆扩土,至少也能解决士卒们吃饭的问题,关中不会承受如此压力。

现在则不然,关中的粮食压力必须在关中解决,再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就食了。而且这一现象还不仅限于关中,全国各郡县似乎都有了这一苗头。在新收复的区域,亡命为盗贼的人渐渐多起来,主要原因是找不到饭吃。

还是要打仗才行啊!这是始皇帝无奈的声音。本来以为一统天下后,可以永灭战争,人民都能过上和平的生活,谁知道……又出了粮食问题。

到达上郡后,被派往海外的卢生也追了过来。他没有带来什么仙人、仙药,但却带来了一部图书,上面有一句是“亡秦者,胡也。”

皇帝发现自己找到了可以用兵作战的对象。他下令将军蒙恬征发三十万人,尽驱胡人。这三十万人,几乎一半都来自于关中。——这是皇帝给关中父老找的新出路。蒙恬也不含糊,带着这三十万人进入河南地,要将这里的胡人尽数驱离。

所谓河南地,就是今天的河套地区,在当时是一个牧业区,主要是胡人在这里居住。这里水草肥美,牛羊繁盛,虽说相互之间有一些摩擦,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冲突。秦国突然翻脸要把他们赶走,其实是很残忍的。这些地方的胡人长期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生活,现在旁边的人突然杀来,抢夺了他们的牧场和牲畜,把他们驱离家园,无数人不是倒在与秦军作战的战场上,就是倒在北迁的道路上。

战争果然转移了粮食矛盾,暂时缓解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但不仅是关中,其他地区,特别是燕赵地区的粮食紧张也显现出来。这时,河南地对胡人的作战还没有结束。秦军遂再次征发逋亡人、赘婿、商人共计五十万,由屠睢率领南下攻略陆梁地。

所谓陆梁地,今天称为岭南,那里居住的都是越人,曾经的越王勾践就是越人。但自从勾践之后,越人就没有再建立稳固的政权。

越人所占地域极广,并不限于岭南,武夷山地居住的也是越人。勾践的统治区域甚至深入到琅琊,徐福出海的琅琊台,就是越王所建。但武夷山周围的越人已经被王翦征服,设立了会稽郡。皇帝这次出兵的对象只限于岭南的越人。

岭南地面荒凉,疫瘴流行,实在不是什么宜居之地。楚国建国数百年,也没有染指那片地区,只在五岭的山口设立了少数哨卡。越人虽然也曾入侵中原,但现在势力已衰,谈不上什么威胁。皇帝出兵陆梁,应该只是单纯地开疆扩土——四海之内,一统于秦。他必须在大海所包围的区域上,建立统一的政权。

其实,伐越的战事并不是今天才开始,早在设立会稽郡时,皇帝就已经派兵尝试着南下,征服越人。但这一次大肆征兵明显不是出于战争的考虑,而是有其他的目的,解决粮食困难可能就是目标之一吧。五十万人的大军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当初灭楚时,王翦也不过征发了六十万人。

统军大将屠睢此前也藉藉无名,但这一次能够统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并顺利地完成任务,可见秦国军事人才的贮备之雄厚。

屠睢的进军路线十分复杂。他留下十万大军屯于山口,其余大军兵分五路,在长达数百里的正面上,分从五个方向,水陆并进。

伐胡和伐越的战事都进展得很顺利,秦军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就攻入了胡人和越人的区域。但秦军的对手并非胡人和越人,而更多的是恶劣的地理环境。

屠睢侵入越人所居的岭南,那里有大片森林,几乎没有多少平原,也没有耕种的传统。大军到了那里,越人全都逃入山林中,同样居下一片空地给秦军。秦人还不得不从内地往那些地方转运粮草!为了能及时取得补给,屠睢专门开挖了灵渠,打通了与湘江的联系。

南方好歹还有水有地,皇帝将那里分成三个郡,南海、象郡、桂林,南海尉叫任嚣,一名军官真定人赵佗,被任命为龙川县令。数十万大军就地转为邑民,开荒种地,多少解决了一些粮食供应问题。屠睢请示中央向这里迁移妇女,以便士卒在这里安家。皇帝顺水推舟,往岭南迁移了大批妇女,主要是刑徒,分给士卒为妻。

岭南地区有耕种的地理条件,在经过十多年开荒、耕种后,秦人和越人在这里混居下来。但屠睢在一次镇压当地人反抗的战斗中阵亡,据说那场战役秦军损失了数万人,可见征服的工作也并不顺利,充满了血腥。

不过五十万秦人好歹找到了自己的口粮,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还捎上了几十万妇女,这肯定是一大成绩。

征服河南地的工作更为艰巨。蒙恬等人率领三十万大军将河南的胡人全都赶入高原。但河南地是干旱的沙漠,只在黄河边有少量的水源,这里基本不适合耕种,只能放牧。将牧民胡人赶走,秦人也无法入住,这片地只能荒着。当然,秦人也并非没有收获,占领河南地后,东边的上郡和西边的陇西就连成一片了。皇帝在这里设置了三十多个县,大约也是为了安置这三十万士卒吧!

又过了一年,皇帝又将大批违法的官吏,分别迁徙到南越和长城脚下。

一批批大规模的移民,应该不是主动的行为,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应付。一千六百钱一石米的日子,皇帝不想它再来一次,多余的人口必须为他们找到出路!

在两三年的时间内,皇帝已经为百余万人找到了出路,人口压力大幅减轻。皇帝认为他的这番功绩不亚于攻城掠地,在完成这项艰巨工作中,他在咸阳宫摆下酒宴,召集百官聚饮。除了官员外,还有皇帝聘任的博士(学者顾问)七十人。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次庆功宴,竟然又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宴席上,仆射(掌管弓箭的官员)周青臣称颂道:“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一名齐国来的博士淳于越似乎是有意扫兴,道:“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本来博士的话,皇帝想听就听,不听也不妨,只当他在说酒话。但皇帝这次没有忍,而是将淳于越封建诸侯的意见郑重地下发群臣朝议。

这下问题大了!


  (https://www.xxxqq.cc/0/151/5031089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