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85章怎么处置藩王?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嘛!

第85章怎么处置藩王?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嘛!


  武昌自古以来便是军事和经济的要塞,更是大明的交通枢纽,商贸和农业都很发达。

  楚王朱桢,今年二十七岁,战功显赫。

  他十八岁便独自带兵,平定了大庸蛮夷,五年内又先后平定了四川湖南等蛮夷之地。

  从朱元璋将武昌分封给朱桢,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的重视。

  朱小宝看着朱元璋,慎重道。

  “人家皇帝的家务事,您老儿还是别插手的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

  “咱当然不会亲自处理,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罢了!”

  “倘若你是洪武皇帝,你会如何处理?”

  语毕,朱元璋便静静地等待着朱小宝的回应,内心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他很好奇,自家大孙将如何对待此事!

  当然,这亦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毕竟最让朱元璋放心不下的,便是他的儿孙们。

  或许是早年的经历,使他格外的重视亲情。

  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重视孝道和亲情。

  朱小宝自是不清楚朱元璋的用意。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

  “假如情况确实如此,那便需要做到两点。”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看着朱小宝。

  朱小宝接着道。

  “首先,必须对楚王进行惩戒,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关键是要让他感到畏惧。”

  “其次,毕竟他们是父子关系,不宜过于严厉,只要能让楚王感到害怕,便能将此事暂时搁置不谈。”

  朱小宝知道马老头十分重视孝道。

  马老头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唯有人伦方面难以逾越。

  朱小宝也不愿透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免让马老头伤心。

  楚王只不过是众多藩王中的一个,和他一样掌握权力,统治一方的天横贵胄颇多,目前看来,并不会构成什么大的威胁。

  朱元璋的本意,是让想儿子们替自己守护江山,稳定天下。

  他的儿子们也个个都出类拔萃,颇有本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大明有益无害。

  在朱小宝看来,他们的弊端要远远大于利益!

  这也是朱允炆继位后,急于削藩的原因。

  朱允炆都能识别的问题,洪武帝为何未察觉?

  还不是因为他对儿子们的信任,以及他难以逾越的人伦情感。

  到了明中后期,圈养的宗室失去了战斗能力,最终导致了大明江山的衰败。

  这无疑是个遗憾!

  若真要朱小宝来解决,他定会提议洪武老爷子削减藩王势力。

  不管是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都必须彻底削弱。

  然后,将这些权力分配给地方的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进行管理。

  在听了朱小宝的答复后,朱元璋心中的忧虑立刻消失殆尽。

  他笑着对朱小宝问道。

  “为何要这般处理?”

  朱小宝笑道。

  “一家人嘛,整整齐齐的多好!”

  朱元璋笑容更盛。

  “对对对!一家人嘛,整整齐齐的才好!”

  “大孙,你定要时刻谨记,任何时候,家人都不能相残!”

  哎!

  朱小宝轻叹一声。

  其他事,老爷子都可以做到冷酷无情,可独有亲情这关,他始终无法逾越。

  但他还是很庆幸自己那般回答,至少朱元璋听后心情非常愉快。

  朱元璋正乐呵呵的笑着,突然一拍脑袋,道。

  “瞧咱这记性!”

  朱小宝不解。

  “咋了?”

  朱元璋笑道。

  “赵家闺女托咱给你带了封请帖,差点被咱给忘了。”

  朱小宝好奇道。

  “噢,赵婉儿送请帖做甚?莫非她要成婚了?”

  啪!

  朱元璋伸手就给了朱小宝的额头一下。

  “臭小子!乱讲什么呢!她要成婚,也是和你成!”

  “啊?我给忘了,呵呵……”

  朱元璋白了朱小宝一眼。

  “你如此糊涂,该咋办呐!”

  “闺女她爹不是来应天了么,这是乔迁之喜的请帖!”

  “闺女本是要亲自来的,但咱见她手里的请帖不少,就帮她带来了!”

  “走吧,咱一起过去!”

  赵婉儿的爹是寿州兵马使,即使调动到应天,也只是个五军都督府的指挥佥事。

  宴请对象也都是些士绅贵人和一些小官。

  朱元璋倒也不介意亲自去瞅瞅。

  朱小宝点了点头。

  “那咱就空手去?不得备点贺礼?”

  朱元璋笑道。

  “这是乔迁,直接上钱就行,要什么礼?”

  古人乔迁之喜便是搬迁新家,此时正是缺钱,直接备钱上礼即可。

  朱小宝点了点头。

  “这里面的门道可还不少啊!”

  朱元璋笑道。

  “咱大明是人情社会,这些道理你都得明白才行!”

  “千万要记住了,切莫埋头苦读,咱必须既能治理国家,又能与人友好往来才行。”

  朱小宝了然。

  “记住了!”

  朱元璋笑笑。

  “既然明白了,那咱便走吧!”

  爷孙俩人都不怎么喜欢骑马,便迈腿沿着秦淮河西行。

  大明时期的秦淮河清澈无比,几个老叟正在岸边钓鱼。

  天空阴沉,看似将雨,此时的鱼儿,是最易上钩的。

  反正也不急着去赵婉儿家,朱元璋便停下脚步,驻足观察了起来。

  “老哥儿,这鱼钓得咋样儿?”

  老爷子天生亲民,尤其擅长与百姓打成一片,他认为这是了解民生、治理国家的关键。

  朱小宝倒也不嫌老爷子误了时间,也跟着观察了起来。

  春钓阳,夏钓雨,秋全天,冬午钓。

  秋日全天适宜垂钓,尤其是在细雨之中,鱼儿更易上钩。

  细雨形成雨幕,为应天城增添了一抹朦胧靓丽的色彩。

  秦淮河畔,钓叟早起,妇人河边洗衣。

  孩童在岸边青石板旁嬉戏。

  商贩挑担上早市赶集。

  大明的烟火气息,在此看来,一片祥和。

  见朱元璋与那钓叟闲聊时笑容满面,朱小宝心中,莫名泛起一丝心疼。

  为何感到心痛?

  因为尽管老爷子平日里总是面带笑意,但朱小宝却能察觉得到,他心中装得,满满都是大明的江山。

  可以说,他一心为国,凡事始终勤勉尽责、严谨细致。

  每每与他相处,聊不上几句,便总是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国家大事。

  可这次不同。

  唯独今日,朱小宝才体会到了老爷子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


  (https://www.xxxqq.cc/1/1205/3278392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