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32章 我要的是娘娘(5k)

第1432章 我要的是娘娘(5k)


高振东笑了起来:“瞄准啊!”

    头盔瞄准具,搭配大离轴红外空空弹的神器!

    对于战斗机来说,这东西别的用处没有,就一个用处:打红外弹,离轴发射角和机动性越高越好。

    实战效果极佳。

    巧了么不是,正好这种红外弹我们有。

    不过同志们很明显,对他的说法还不怎么掌握,脑袋里还是懵的。

    瞄准?那不是瞄具套上了就行么?这东西和火控有关,但是要说重要程度,远远没到专门拎出来说的地步。

    “瞄准,不是瞄上就行嘛。”

    “对,问题就是怎么瞄准。怎么快速的建立瞄准线。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雷电-3的红外空空导弹导引头瞄准线的建立,速度是有限的,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格斗态势?”

    电话这头的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虽然不是飞行员,但是这个情况还是知道的。红外导引头自身瞄准也好,还是别的方法也好,要么角度受限,要么跟踪速度有限,还真跟不上。

    “是有这个问题,可是按照现有软硬件资源,基本上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负责火控系统的同志道。

    这个问题他们也意识到了,但是想要解决却受实际条件限制,或者说代价非常大,于是也就这么着了。

    高振东笑道:“同志们,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打得准的时候,是不是有个形容词,叫做指哪打哪?”

    “嗯,对。”知道您枪法好,可是这东西和红外导弹也不是一回事吧。

    “那指哪打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快的方式,就是人眼睛看到哪里,就打哪里,那是最快的,对吧?”

    对对对,您说得对,但是……

    歪哟!!!不得了!同志们突然意识到高振东想干嘛了。

    “高总工,您想用眼睛瞄准?”

    高振东笑道:“对!眼睛!眼睛看到哪里,就打哪里。当然,角度有一定限制,而且也不能用于机炮,但是至少跟上导弹的离轴发射角是没问题的。”

    现在战斗机格斗的主要矛盾,是红外空空弹日益增长的离轴发射需求与瞄准系统落后现状之间的矛盾。

    至于机炮,是个人都知道不可能。

    他这个仿佛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把同志们都给吓住了。说实话,这个东西其实意义没有飞火一体来得大,但是它比飞火一体看起来帅啊。毕竟帅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还有些异想天开。

    同志们在这一瞬间,把脑袋都想得快冒烟了,但是还是没有想出来到底要怎么才能实现用眼睛瞄准。

    搁这儿练飞剑呢,眼睛一看手一指,飞剑就飞过去把敌人的脑袋给割下来?

    这副画面实在太美,同志们都有些不敢看。

    “高总工,这真能实现?”

    高振东笃定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真能。”

    头盔瞄准具这东西高振东上辈子在导师给的书目中,看到过论文,不过不是用于导弹的,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检查维护,这就很淦。

    什么东西一旦被我们彻底掌握,就会从工业皇冠上跌落,用到此前想都想不到的地方,难怪会被明珠清单除名。当然,这比后来相控阵泛滥的情况,倒是还多少好一点。

    别看用途有区别,但是东西可是实打实的,原理一致,能用。

    高振东倒也没想着搞出苍蝇盔那种彻底脱离现实的东西,那玩意在这年头没意义。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搞一个光电头盔瞄具,功能很单一,我就打红外弹,别的功能没有。

    别看功能单一,配上雷电-3,如果载机机动性过得去的话,哪个敌人不被把屎给打出来算他上飞机前拉得干净。

    这东西最少能用40年!关键是价格其实并不夸张,技术也不算复杂。

    这么惠而不费的技术,没想起来也就算了,既然想起来了,那肯定不能放过。

    高振东笃定的语气,让同志们都兴奋起来。如果真能有这种瞄准具,那雷电-3能发挥的作用,简直不敢想象。

    我看见你,你就死了。

    关键是人眼视线在飞机前半球运动的速度,比起任何飞机都来得快,飞机还要咆哮着机动才能移动一段距离,然而这在人的视线看来,也就是偏偏脑袋的事情。

    就算是在机动中人的头部运动会有一定限制,同时也不见得能保持住指向,但那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

    重要的是,这种瞄准方式简直就是革命性的。

    “高总工,我们马上联系瞄准具厂家来找您。”火控系统的同志和瞄准具厂家熟悉得很,这种天大的好事,恐怕对方马上屁颠屁颠就来了。

    高振东在心里估摸了一下,然后道:“不用那么麻烦,这东西的原理其实不困难的,回头我整理一下我的想法,发给你们……”

    说到这里,高振东仿佛想起了什么,停顿了一下,又改口道:“算了,你还是请他们过来一下吧。”

    他的“出尔反尔”并没有让同志们感到奇怪,在这件事情上,高总工做任何安排都是正常的。

    不过高振东的话并没有完,头盔瞄准具只是一个开胃菜而已。

    “另外,头盔瞄准具是小事……”

    这居然还是小事?高总工对大小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那大事是……”

    “我觉得啊,你们飞火一体,还少了个元素,缺了这个元素,你们的飞火一体就不完美,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还少东西?就这么几分钟的时间,他居然就在飞火一体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多的想法!

    “还少什么?”有大佬帮着查漏补缺就是好。

    “少发动机!你们考虑的飞火一体,只包含了对飞机气动控制的融合,但是发动机你们忘记了。飞火推一体,才是真正的空战格斗控制系统的终极目标!”

    高振东的话如同黄钟大吕般在搞火控的同志耳中炸响。

    根据火控需求配合进行飞机的姿态改变,或者说根据飞机姿态解算火控结果,如果少了这套系统对发动机的主动干预控制,那就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没有把能影响飞机姿态的要素全部囊括进去,没能全部发挥飞机硬件的潜力!

    飞、火、推,缺一不可。

    “飞火推……飞火推……我明白了!”搞火控的同志看向搞飞控的同志:“看来,咱们得搭伙过一段时间日子了。”

    同志们都发出了笑声。

    高振东的话并没有停下:“不过你们可以分成两部分走,先搞飞火一体,但是为飞火推搭好架构,至于飞火推的实现,可以慢慢来,先易后难,先长经验,然后再啃最硬的骨头。”

    “高总工,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同志们此刻斗志昂扬,一只羊也是赶,十只羊也是放,不如一勺烩了。

    高振东的笑声从话筒中传来:“这事儿啊,可不是你们一家说了算的。想要实现飞火推一体,现在的发动机还差点儿意思,缺少相关功能,你们得等发动机赶上来才行。毕竟现在发动机最重要的事情,是定型、增推,相关功能暂时是无法顾及的。你们停一停你们的脚步,等一等你们的同志嘛,呵呵呵。”

    想要飞火推一体,发动机就必须要上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FADEC),否则发动机的响应跟不上控制系统的速度,反倒是容易出问题,或者至少是没什么鸟用。

    而现在在研的发动机,无论是哪个型号,都没有精力去搞这件事情,毕竟和用得好相比,有得用重要得多。

    听见高振东的话,同志们才意识到他说的头盔瞄准具都是小事是什么意思。从系统和总体的角度,这东西的确是比头盔瞄准具的意义来得大,而且难度也更难。

    任何事情沾上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进,那事情就小不了,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明白的。心脏上动手术,从来都不是小事情。

    “我明白了,我们会为飞火推一体,先做好架构和改装冗余。”

    高振东又补充道:“嗯,另外,飞火一体相对现在的技术现状来说,属于是有进步但是风险不是很高,就好像挂在屋檐下的果子,跳起来够一够,应该能够得着,但是把推力也加进去,变量就多太多了,技术风险极大。对于一架已经应用了大量新技术的新型战斗机来说,技术风险高到不可控的程度。所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是更为稳妥的节奏。”

    鸭式布局,双发,腹部进气,隐身,静不稳定,内置弹舱……

    即便飞机只是一架中型机,同时也没有考虑超巡等要素,而且技术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但是这架空优战斗机对我们来说,不对,是对整个世界来说已经够足够逆天,同时相应的风险也积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该控制还是要控制,有些技术,种下种子就行,不一定现在就要实现。

    高振东想要的是60年代的F-22,但是并不想要YF-23,虽然YF-23很酷。

——

    东北某地,一处封冻的湖面上,一艘有些不同寻常的船正在整装待发。

    说不同寻常,是因为正常的船在这个时候压根就不会出现在这里,这里说是湖,其实不如说是冰面,甚至冰面都已经被大雪掩盖,有些不大看得出来。

    “老张,这也没水啊,今天真要跑?”看着那条四周一圈围裙像是被放了气的气球耷拉在地的船,一位同志看向了自己的同事。

    “跑!就当是先试验陆上性能了。老王,要有信心嘛。”老张笑道。

    实际上他也是没办法,消化了高委员的资料,再到船造出来,紧赶慢赶还是花了一些时间,就算这个试验艇再简单,但是改动非常大,原有的试验艇除了艇身还勉强能用一下之外,几乎被换了个底儿掉。

    就这,都还是因为高委员的资料里有大量可用的计算实例结果,否则还要更慢。

    围裙换了,发动机换了,对于试验艇来说,差不多也就是壳子还在,就这壳子都还被重新钣金和改造过。

    时间不等人,眼看就是2月,再过几个月,南边的海况又会出现季节性的恶化,能早一天用上是一天。哪怕是手敲,也得尽快完成基础试验,敲一两条能用的出来。

    等到用上了,在使用中收集经验改进,才是最贴近实用的改进嘛。

    “行,那就先试试冰上的效果。”

    随着命令的下达,这艘气垫船发出了快速的“嗒嗒嗒”的声音,耷拉下去的围裙开始充气鼓胀,船身开始升起,只是这一切,都被掩盖在了急速的气流扬起的漫天雪粉之中。

    气垫船开始缓缓移动,让同志们高兴的是,至少这艘船很听话,没有失控的征兆出现。

    船缓缓前移,最终顺着一个斜坡下到了湖……冰面上。

    此时,同志们才能大致看见船身,冰面上的雪要少一些。

    一开始,气垫船只是小心的前进,转弯,加速,减速……

    渐渐地,小船仿佛胆子大了起来,发出了更加欢快的嗒嗒声,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渐渐向着远方驶去。

    张工看着身边的王工笑道:“看来是有门啊。”

    “现在看起来倒是挺稳,围裙好像也起到了预料的效果。不过围裙寿命还不知道,在波浪上的稳定性也还不清楚。”王工估计是习惯未算胜先算败的。

    水上的情况,比冰面上要复杂得多。

    张工倒是很乐观:“至少陆上的情况,看起来比以前那个好多了,这就是进步嘛。”

    漫天的雪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气流示踪的作用,在他们两位老气垫看来,气流的形态明显要比原来的船更加符合要求,也更加稳定。

    “嗯,还是你想得开,哈哈。”王工也笑了起来,这事儿乐观一点也不是坏事,毕竟事实摆在那里,新船比旧船明显要好。

    “老王啊,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只要在陆地上足够稳,就已经有很大的用处了。”老张笑道。

    “陆上够稳就有用处?”

    “对啊,你看看我们周围。这个天气下,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交通工具?”老张指了指周围的皑皑雪原,无际冰面。

    “这……还是你的脑瓜子灵活。”

    东北的雪,厚起来别说车没法走,就算是人这种最灵活的行进方式,配上雪鞋这些工具也依然是举步维艰。雪鞋不是用来保暖的,是用来防止陷进雪里的。

    但是这个只要能在陆地上行走自如,那对维持必须的交通来说就有意义。

    “你看,这种船虽然小,但是放到陆地上可就不算小了,能运不少的人和东西。如果再加上密林子使用上那种新配发的筒子车,不就能把交通给衔接上了。”

    筒子车,正是为了大漠、沼泽研制的那种阿基米德螺旋的滚筒车,为了方便他们试验,也给他们配发了两辆,而更多的,是准备往林场等配发。

    这个车做不大,所以虽然好用,但是运输主力还差点意思。但是气垫船是能做大一些的。气垫船用于开阔地带如雪原、冰原、河道、湖面的运输主力,筒子车解决狭窄道路和密林的交通,那对于必须保证交通和补给的地域来说,就基本解决了问题。

    “快看,我们的陆地行舟回来了!”随着嗒嗒嗒的声音,那条试验艇欢快的跑了回来,比起出发的时候,灵动了不少。

    终于,这条艇停在了出发的坡道上,两人带着其他试验人员迎了上去。

    “感觉怎么样?”虽然发动机已经停机,但是两人依然被落了一身的雪粉。

    驾驶员同志从船上跳下来:“试验数据同志们正在整理,马上下来。不过我开着感觉挺稳的,虽然不像是车子那么可控,但是至少稳定的操纵是没什么问题。就是速度慢了点儿,感觉不像是气垫船。”

    张、王二人面带喜色对视一眼,虽然数据还没到手,但是驾驶感受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至少路子走对了!

    “速度慢一点也没办法,这是柴油机,虽然是高速柴油机,但是性能还是差了点儿,只能保证让这个船正常走起来,速度什么的,就暂时不能指望了。”老张一边拍着驾驶员身上的雪粉,一边解释道。

    “我们先试验,等到基础都打好了,那西南那边的同志应该也为我们准备好了更好的发动机,能接上的。”王工此时对西南山区的那个航发所很有信心,听说核心机已经搞好了,只是因为有别的更加紧迫的任务,所以涡桨发动机被放在了后面。

    不过没关系,柴油机暂时也能用,慢点就慢点呗,现在最重要的是获得它的地形适应能力,有了这个,很多地方就能用上了,因为不是所有的用途,都像冲滩一样对速度有要求。

    至于速度,会解决的。

    张工一边等着船上的数据,一边对王工道:“我们尽快把基础试验搞完,然后去薄海试验。”

    “薄海?薄海不也封冻的么?不如等冬天过去。”

    张工摇摇头:“我等不及了,薄海那边有破冰船在日常作业,应该还是具备试验条件的。”

    (本章完)


  (https://www.xxxqq.cc/1/1845/1110967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