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万界天命主角培养计划 > 第381章 老将程实

第381章 老将程实


首都那边在搞政治斗争,以及讨论要不要迁都的时候,边境的老将军程实还在兢兢业业地镇守边境。

他还是太敬业了。

卫英在他麾下又升了官,现在是程实麾下的参军。在老将军身边帮忙规划军事部署。

学了兵法理论,有了基层的军事经验,现在又到程实身边学习大局指挥。不得不说卫英属于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这也是他未来用兵的风格由来。

堂堂正正却又无可挑剔。懂细节又懂大局。

他的为人也是如此,做事,学习,都非常诚认真,会仔细听所有人的想法,让人感到尊重。所以上下同僚哪怕对他不算有好感,至少也不会讨厌。

“这一战五营损失惨重,尤其是仗剑营和锋将营,恐怕五年内都无法恢复满编。”程实看着战后的种种数据,愈发忧心忡忡:“漠北三骑几乎全军覆没,需要从头开始组建。”

“困守长城,需要的兵力太多了……”

老将军作为一线总指挥,对当前的情况最为清楚,也最为担忧。

长城本身不只是一个防守的城墙,其实也是一个通讯设备加资源储存点。一般来说在王朝强盛时期,长城是作为运输物资到最前线的中转站,而不是什么防御设备。

毕竟真要在那么长的区域全都建设完善的防护措施是不可能的。

自本次开战的三年以来,大夏前前后后付出了二十多万的军队的损失和暂时无法统计的平民伤亡。

更关键的是,前些年大夏还是压着妖族打,所以很多士兵和经常看报纸的百姓都不太能接受这么个结果。请战之声一片,追责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所以才有了张生下台背锅的事件。甚至还有人开始追责前线的将军。还是刘莫大发雷霆才没让这些东西干涉到前线。

年轻的刘莫还是明白,边境的将士们才是自己未来的基本盘。决不能因为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让军队乱了。

如今一心打妖族的刘莫,应该说还是非常有节操的。

反而是太后手下那些个酷吏开始找茬。

而这,便是刘莫等待的机会了。

这一天,刘莫趁夜出城,拜会了已经一百二十八岁的老不死陈诩。

陈诩勉为其难地出手帮忙,将自己所有的情报结构和人员交流方式交给刘莫,表示自此以后彻底不管事了。

刘莫则早已提前将洛阳周围的部队控制起来,直接调了一千人入城,还和洛阳的游侠头子打好配合,在太后还处于梦中之时便将现任宰相和其他太后党人抓住。

此举显然是已经得到了边军支持。甚至程实还专门提前把刘莫最信任的妹夫卫英和五百最擅长巷战的仗剑营送回了洛阳。

刘莫更是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必杀,正好最近因为前线失利而宵禁,街上甚至都没什么路人。

当太后收到消息时,已经大势已去。

第二早上,群臣们进殿时,只看到年轻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向大家宣告新丞相和一众太后党人里通外国,迫害边境将士的罪行。

人们惊讶的发现,刘莫已经是三境修士了。

手握大义,还有兵权,同时击败了唯一一个可以争权的对手。外面还有妖族的威胁在。

理论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在明面上反对刘莫这位天子。

刘莫开始用自己的意志改造这个帝国。

统一思想,盐铁茶马官营,限制地方豪强,增强官员考评,边境屯田。

虽然这些动作已经算是比较激进,但只要不是今天就罢黜百家,明天就全面搞集体经济,后天跟妖族正面开战,大家就都还能接受。

扫清政敌只是执政手段的第一步,和文帝时期相比,刘莫目前的政策其实都可以整合成两点。

搞钱,备战。

年轻的桑弘良也将自己从韩山那里学来的,添加了许多自己想法的经济措施发布下去。开始大搞官营经济和地方产业,打击私营和豪强,将大量耕地数量超过一定级别的豪强直接迁到边境去实边。

一时间,各地怨声载道。民间出现了不少拐弯抹角骂统治者的声音。许多大臣也开始劝谏天子不要太激进。

但是刘莫并不在乎,直接强力镇压,然后将大量军资和新兵送往前线。

雪耻二字,已经被他写在脸上。

支持刘莫的人其实更多,大家都不想看到妖族压着大夏打的局面。毕竟这心理落差没人接受得了。小皇帝看似年轻,但手腕却相当成熟的样子。

不管是真的心有大义,还是单纯觉得跟刘莫有前途,都让朝廷文武紧密团结在了刘莫身边。

四十岁出头的公孙鸿被刘莫立为丞相。

韩山咂嘴,表示武帝时期的丞相消耗品要逐个上台了。

“这个估计是比较容易善终的。”王梳荧点评。

地球历史上,汉武帝有十几位丞相。大部分都是卷入巫蛊之祸而死的。剩下一些是权力斗争失败而死的。只有极少数是善终的。

其中善终的就有公孙弘。和眼前的公孙鸿明显是异世界同位体。

到目前为止,刘莫继位其实才不到三年,就已经有三位丞相了。更替速度比地球那边还快。

不过这个世界的太后也比较水,被刘莫速通了。当然,也是因为两边的政治军事环境不一样。大夏的环境还是比西汉好太多了。

公孙鸿养猪出身,却能官拜丞相,说明大夏的上升渠道实在是非常广泛,什么人都能有机会当官。

而相比他,其实还有一位公孙鸿的同门弟子更加出名,他姓董,名为董仲书。目前正是帮助刘莫搞思想统一的人。

“好敷衍,就变了一个同音字。”王梳荧摇头。

韩山:“大差不差了……”

不过独尊儒术,长远来看并非什么好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还是很有生命力的,不然也不至于成为主流思想。就是儒家内部自己也分一大堆派。荀子孟子子夏子张各种学派。

像董仲舒公孙弘他们属于公羊派。主张有:大一统,大复仇,天人感应,天子一爵。

大一统好理解,就是公羊派被选中的原因,大复仇也就是字面意思,面对仇人要在枕头下面藏着兵戈,街上遇到了就跟仇人拼命。天人感应则是说执政者的功绩和过错会被天地所感应并做出相应预兆。其实就是玩迷信,祥瑞灾祸预兆这些就是,也属于儒家制衡皇权的手段吧。天子一爵就比较牛逼了,他们认为天子也只是一种爵位,和侯爵公爵相比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也是很超前了。

后面这个学派是出了个人称穿越者的王莽,真就按照这个理论给皇帝换下去了。东汉建立之后,公羊派才势弱,最后逐渐消失。只是很多理论还在。

像天人感应,到后面发展成魏晋玄学了,一直到宋朝才被否定。天子一爵后面当然没人敢提了。大复仇则是随着空谈文官增加慢慢消失。唯有大一统这个理论一直被贯彻下去。

只是任何一开始有生命力,是进步力量的东西,如果太长时间缺乏竞争者,固步自封,都会有点歪曲。就像蘇哥莫哥他们当年也很进步,一两千年后教会就成阻碍进步的势力了。

儒家也一样,汉朝时期还是很进步甚至有点超前的,但两千多年七拐八拐,最后进入了死胡同,宋明的儒家还有点像自我革新的意思。到清朝就完全是一坨了。

忙着对外作战,统一思想确实很有必要,但是独尊儒术就得商榷一下了。


  (https://www.xxxqq.cc/12/12116/1111076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