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不光是民生
专列驶过乌拉尔山脉时,第二封电报送到了魏昶君手中。
驻辽东的总长在电文中写道。
“臣率舰队已抵樱花小岛港口,此地正处于幕府统治末期,各藩割据,民生困苦,在当地岛上发现大型银矿脉,矿脉露头处银光闪烁,当地土法开采效率低下,拟用红袍新式爆破法开采,预计月产白银十万两。”
魏昶君看着电文,眼前浮现出那个小岛的景象。
贵族刀下的农民佝偻背脊,将军的城堡里堆着米仓,而矿工们正在昏暗的坑道里用锤凿开采银矿。
他对此地一向没有好感,毕竟他真切的知晓如果不是这个时代出现的红袍,未来数百年后的惨烈景象。
他提起朱笔批复。
“准予开采,即刻在矿场周边设立红袍学堂,教授汉文与算术,另需注意,一不得强征民夫,二需改善矿工食宿,三将售银所得三成用于当地民生。”
“另外,教化为重中之重。”
电报员记录时,魏昶君望向窗外。
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在风雪中摇曳,他想起那个小岛历史上对中原的觊觎。
如今红袍舰队停泊在该港,带来的不是战火,而是学堂和矿灯。
“再加一句。”
他补充道。
“学堂须免费招收贫寒子弟,教材用《红袍启蒙读本》。”
“他们要先好好读一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当电报发往东海时,夕阳正染红雪原。
魏昶君仿佛看见,小岛的银矿山上,红袍的旗帜在飘扬,新建的学堂里,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诵读,码头上,装运白银的船只正升起风帆,驶向需要建设的大陆各地。
这片曾经封闭的小岛,正在红袍的治理下,彻底稳定。
与此同时,淡马锡的电文也被送到专列上。
魏昶君展开厚厚的汇报册。
“臣等已抵淡马锡三月,在此建立红袍政体之首站,现设民部官吏二十三人,启蒙部学堂五所,红袍军驻防八百,监察部暗桩遍布港区,当地选拔的马来裔主簿阿卜杜勒通晓汉文,正协助编订律法。”
魏昶君的指尖在淡马锡三字上摩挲。
他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里灯火辉煌的滨海湾,如今这里还只是片荒芜的渔村。
“此地资源:其一为深水良港,潮差不过三尺,可泊万石大船,其二盛产柚木,林深数里,其三渔获丰饶,日可得千斤。”
汇报详实记录着。
“现已开工建造码头,每日雇工三百,付银钱管饭食。”
他看到具体数据,港区规划十二条栈桥,货仓用地划出百亩。
现在在红袍的号召下,淡马锡也开始普及中原才有的协会,民间自发成立的淡马锡商贾会便是其中最主要的力量,首批入会的十二家商户已获得红袍钱庄的低息贷款。
“贷出白银三千两,免息两年。”
魏昶君轻声念着,仿佛看见蕉风椰雨中崛起的货栈。
那个时空里的金融中心,此刻正从最简单的借贷开始萌芽。
汇报最后附了张手绘地图。
红袍学堂建在最高的山丘上,监察部的瞭望塔能俯瞰整个海峡。
启蒙部的教员正在教土著孩子用汉语数数,而红袍军的战船已开始巡航马六甲水道。
魏昶君提笔批复。
“可增设船坞,试造远洋帆船,另需采集橡胶树种,择地试栽。”
他特意在橡胶二字下画了圈,这是工业时代血脉般重要的资源,在后世,即便是发展到最精密的科技仪器,都需要橡胶进行气压密封,而这个时代,橡胶对于做鞋,制造车轮等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产物。
当电报员携批复离去时,专列已经穿过北海的冰原。
魏昶君望着窗外的冰雪,眼前却浮现出热带阳光下的淡马锡。
未来那里会有耸入云天的摩天楼,会有万国商船云集的港口,而这一切,都始于此刻红袍官吏在棕榈树下写就的这份汇报。
“要建灯塔。”
他对着虚空轻语。
“让航船在黑夜也能找到归途。”
月光洒在电文纸上。
淡马锡三个字仿佛镀上了银边。
这片即将苏醒的土地,必将成为红袍天下向海洋延伸的璀璨明珠。
专列在这一刻,终于开始驶入辽东地界时,海风裹着咸腥味扑进车窗。
魏昶君望着金州卫的晨景,薄雾中浮现出令人惊叹的景象。
水泥铺就的宽阔街道像灰色缎带延伸向港口,四轮马车和蒸汽卡车在平整的路面上往来穿梭。
路边新栽的槐树已抽出嫩芽,树根处围着透气的铁艺护栏。
三层高的红砖楼房整齐排列,阳台晾晒着各色衣物。
有个妇人正用竹竿挑下晾干的被单,她家窗台上摆着天工院新式的蜂窝煤炉,烟囱冒着细细的青烟。
街角也修建了公共水龙头。
几个孩童拿着铁皮水桶排队接水,拧开阀门时清冽的水柱喷涌而出。
有个老汉蹲在旁边洗漱,香皂沫子顺着石砌的水槽流进下水道。
“里长。”
专列上,青石子指着远处。
“当地民部来电,称那是上个月通电的街灯。”
暮色初降的街道上,玻璃灯罩里的电珠次第亮起。
有个穿工装的电工正检修线路,腰间的工具袋里装着绝缘钳和试电笔。
商铺门口新装的灯泡拼出红袍供销社的字样,在昏暗的天色里泛着橘色的光。
港区方向传来轮船的汽笛声。
魏昶君隔着车窗看见新建的吊车正在装卸货物,蒸汽驱动的铁臂轻松吊起十米长的木材。
更远处,造船厂的船坞里露出半截铁甲舰的龙骨。
学堂放学的钟声敲响时,孩子们背着布书包涌出校门。
有个女教师站在门口分发牛奶,玻璃瓶上印着辽东牧场的红戳。校舍屋顶竖着避雷针,墙上贴着新卫生守则:"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当专列缓缓停靠站台时,魏昶君看见月台顶棚装着铸铁支架,候车室的大玻璃窗擦得锃亮。
穿制服的站务员手持铜铃,腰间的怀表链子闪闪发光。
海鸥在港区上空盘旋,夕阳给水泥建筑镀上金边。
魏昶君知道,这座沐浴在工业曙光中的城市,正在书写不同于任何历史记载的新篇章。
但这一刻他面色也逐渐变得冷冽,因为他来此地,不仅仅是要查探民生。
(https://www.xxxqq.cc/12/12737/1111040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