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723章李世民:这臭小子,又赚到钱了

第1723章李世民:这臭小子,又赚到钱了


“价格还要往上走?”李华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坊城的屋价已经高到让他咋舌的地步了。

拿在这里置办一处亩许宅院的钱,回到益州,怕是能买下十多栋一模一样的。

要是这股疯涨的势头不歇,将来岂不是作坊城里的一栋房,就能抵得上益州城里的一条街?

这念头实在太过骇人!

“我也是听几位来吃饭的客人闲聊时说的,兴许是建设局那边故意放出来试探风向的,想催着大伙儿赶紧掏钱吧。”

“是不是虚张声势,明早去探探便知。眼下腹中空空,还是先去龙门客栈填饱肚子,歇息一晚再做计较。”

……

李华强所面临的困惑,也正是无数观望者共同的烦恼。

而这种普遍的焦虑,却让王富贵对作坊城的前景愈发笃定。

“启禀侧妃娘娘,碧桂园首期宅邸已售出八成。照此势头,下月便能将第一批宅院交付到业主手中。我们是否该着手筹备二期的开售事宜了?”

王富贵恭敬地向武媚娘汇报着房产销售的盛况,毕竟这城中除了营造技术的核心事务,其余大小事宜皆由这位侧妃娘娘一手操持。

“我听说,如今想进观狮山书院,门槛是越来越高了?”

“呃?”王富贵一时没反应过来,不知娘娘为何话锋一转。

“回娘娘的话,确是如此。近些年来,观狮山书院不仅在科举上独占鳌头,其学子即便未能金榜题名,毕业后也能在各处衙门或作坊觅得佳职。”

“想求财的,都发了家;想入仕的,也得了门路;想专心做学问的,更是在书院里如鱼得水。”

“因此,如今报考书院的学子,录取率已从最初的两人取一,降至如今的十中取一,甚至更低。”

尽管心中不解,王富贵还是将自己所知详尽道来。

“如此甚好。你再去散布些消息。就说,凡是启明星小学的毕业生,观狮山书院将破格优录;王爷本人也会不时前往启明星小学亲自讲学。”

“另外,观狮山书院将在作坊城内增设一座商学院,燕王府名下各大产业的掌柜们,都将轮流去院中授课。”

“此商学院,将优先录取商贾之家的子弟,毕业之后,其出路与观狮山书院其他学子等同,皆可入各级官府为吏。”

武媚娘想起了不久前李想对她的点拨:必须将作坊城的房产与教育、医馆这些稀缺的资源牢牢绑定,才能创造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这座商学院,正是李想交给她的王牌。

大唐的商业脉搏日益强劲,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却始终不高,导致相关的学问理论一片空白。

这已然成了制约大唐商业进一步腾飞的瓶颈。

李想便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在作坊城设立观狮山书院的商学院分院。

可以预见,无论是大唐皇家钱庄,还是市舶司都督府,乃至燕王府旗下的所有产业,将来都会对商学院的毕业生求贤若渴。

“娘娘英明!若真如此,属下有把握,不出一个月,便能将碧桂园二期的两百套宅院销售一空!”

“一个月?你的手脚也太慢了些。”

武媚娘的目光越过王富贵,投向窗外那大片等待开发的土地。

区区两百套房子就要耗费一月之久,这等速度,如何跟得上她心中的宏图。

……

随着皇帝李世民的私库日益充盈,百骑司的触角也随之延伸到了帝国的各个角落,这支直属于帝王的耳目,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大唐交易中心,这个商业领域里光芒万丈的新贵,自然也少不了百骑司密探的身影。

这并非源于李世民对李想的猜忌,而是一种帝王权术的常态。

“启禀陛下,交易中心近来的日均流水已稳稳超过三万贯,且势头不减,仍在攀升。”

“现在,各地入京的行商都已晓得,那里才是采买大宗货物的首选之地。”

张阿难将交易中心的盛况娓娓道来。

“这个想儿,真不愧是行走的财神。他看似慷慨地免了商户三个月的租金,却又通过七日后才结算货款的规矩,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一笔高达二十万贯的巨款化为己用。”

“这等手段若是换了旁人,早已闹得满城风雨,怨声载道,哪能聚敛如此财富?”

“可偏偏无论是买家还是卖方,都对交易中心的安排心悦诚服。”

李世民时常感到自己的思绪都快跟不上李想的奇思妙想了,那个家伙总能出人意料。

“燕王殿下这理财的本事真是无人能及啊。”

张阿难在李世民身边侍奉多年,深谙君心,虽知伴君如伴虎,但李世民待下属素来宽和,故而他也敢偶尔说句玩笑话。

“哼!这臭小子就是心性懒散了些,若能将这份心思多用在朝政上,朕肩上的担子也能轻上不少。”

李世民此话一出,张阿难便不敢再接腔了。

他心中暗忖,燕王殿下若是真替陛下分了更多的忧,那太子殿下与魏王殿下的忧愁恐怕就要与日俱增了。

“说起来,作坊城那边的宅子,销路还是不见起色吗?”

“回陛下,碧桂园的宅邸近来倒是比先前好卖了一些。尤其是交易中心兴旺之后,许多商旅为了图个落脚方便,便去那边置办了房产。”

“不过,奴婢估摸着,等这阵热潮退去,那里的房子怕是又要滞销了。”

张阿难虽对李想的生财之道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对作坊城房产的前景却并不乐观。

他心想,再厉害的人物,也难免有失算的时候。

不过,他并不会因此就看轻了李想。

“前些时日想儿入宫,朕还当他终于记起许久未曾来请安,是来看看朕和皇后的,谁知竟是为了他的作坊城,张口就是要政策,要好处。”

李世民回想起那天的情形,脸上仍有几分不快。

“罢了,念在当初作坊城那片地,也是他为支持修建长安至定襄的水泥官道才盘下的,如今销路不畅,朕多少也有些干系。毕竟,那地方离长安城是远了点。”

李世民对待敌人素来铁血无情,可面对自己的子女,却总是嘴硬心软。


  (https://www.xxxqq.cc/12/12875/1110942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