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谍海孤雁 > 第1500章 药企合作

第1500章 药企合作


采购的德制重炮没上台,毕竟这算国府最先进装备,拉出来展示一下已经很给面子,演示射击,肯定不能搞。

随后,给邀约而来的贵宾奉上修械所准备的礼物,便暂时中场休息,也顺便,放参观会展的普通观众,进军品区看展品,不过人太多,只能分批参观。

同时,也给了各方采购团,试武器的时间,相关的采购恰谈,也与各兵工厂及国府安排的团队,坐到一块开始初步商议。

因为有币改条款,所以还是有几家没来,主要是西北,受国府军事实力上升威胁较小的几家,斜下的基本都来了。

他们配资掏的钱,有略多也有略少的,但因需先掏钱,所以尚在国府接受范围内,不过,配的资金,也超过国府收缴所得的半数。

至于谈的情况,修械所肯定是绝对的主角,一方面,因为有订单优先给予优胜者的规则,看了展示,修械所产品质量的优势很明显。

另一方面,众人也盯着国府的举动,毕竟采购装备是为增强自身实力及抵消国府实力扩张,修械所的很多好装备,国府若买,他们也得捏着鼻子跟进才行。

像中小口径迫击炮、战防炮、掷弹筒、榴弹发射器这些,国府已确认大批采购,用以加强排连营团这些基层单位的火力。

他们多少也得跟进,另外,虽然修械所的产能不低,但订单量同样不小,所以,是否全由修械所生产?交付时间谁前谁后?便成为了谈判的重点。

至于步兵炮、山炮及大口径重型迫击炮这些,国府没拿出采购计划,但国府手头资金不少,肯定会买,所以他们也要试探并做出决策。

而林默,也暂时结束了给人当向导的活儿,采购的活儿,倒是轮不到他出面,但有人找他,且还有件事需他出面解决,只能暂时先告别季峰等人。

当然,几人估计也要去请示报告一番,毕竟林默把方案都给出了,且测试时,他们对炮的威力,也是称赞有加。

找林默的,是川地的人,国府邀请了川地一批德高望重者,他们刚刚找上了戴老板,表示要亲自见一见林默。

那些名字,林默虽耳熟,但并没打过交道,不知找他干啥?是兴师问罪还是为何,林默皱着眉,随人推门走进一单独房间。

结果有点出乎林默预料,才进了门,还没等林默看清情况,几名老者便围了上来,其中一人,还满脸激动的握着林默的手。

林默稀里糊涂,听了好一会儿,夹杂口音的碎碎念念,原来是感谢他的,说他平息了川地灾情,挽救百万灾民于水火啥啥。

这确实有点出乎林默预料,因为川地灾情循序渐进,靠招工这些,最终并未发展成灾荒,没多少人能意识到平息了一件多严重的灾情,何况林默也并没有想着,大肆宣扬以此做文章,真没料到有人因此谢他。

但看着眼前几位的模样,倒也算正常,毕竟是有智慧且有经历的,经历的还是清末明初这几十年动荡,自然能看清很多东西。

不过,林默并未居功,也不敢贪这种功,赶忙表示,此事是委员长指示办的,还从记忆深处,掏出了蒋校长的批示,还好,虽是官面话,但也颇为伟光正。

激动的这位脸一拉想说啥,立马被旁边人拽了拽提醒,这位还立马也摆出一副激动感激的神情,嘴里念叨着蒋校长英明神武的言语。

都是人老成精的,也确实真心感谢林默,自然不会让他为难,其他人也立马摆出架势,一个个感激涕零,还囔囔着,让戴老板带他们亲自去向老蒋道谢。

戴老板自然应允,蒋校长也高兴的接待了几人,林默没多留,借机与戴老板脱身,去处理另一件事。

一位美国的企业代表,想与张家的制药企业合作,其通过美使管,知晓情报处是秘密大股东,于是便通过官方渠道找上门,想谈合作。

这事可不好谈,情报处当这个秘密股东,本就不欲干涉具体事务,对方居然不私下沟通,明显利用官方渠道施压之类。

所以,戴老板赶紧喊林默,林默主意多,也比较擅长跟洋人打交道,且多少有点洋人的关系路子,于是便让他代表情报处出面谈。

戴老板迅速给林默介绍了下对方底线,来自美国一家叫辉睿的公司,目的,是为获得药企的磺胺类药物的专利,至少是美国的专利。

接着与药企的人先汇合,林默向他们了解了下磺胺药在国际上的一些情况,以及他们的研发生产情况。

据他们了解的,磺胺在国际上已经彻底名扬开来,供不应求,而在美国,更是被宣扬成神药,无数药企追捧。

听到这,林默便大致摸清了情况了,辉睿情况林默有所了解,也是一家大公司,但现在,它的经营,更多是化工业务,而非药企,估计就是看见磺胺火热,才准备啃上一口。

至于制药公司的研发生产情况,多数磺胺类药物的专利都在公司的手上,一些效果好、易生产的品类,已投产数种,产量也还可以,靠出口已赚了大笔钞票。

制药公司的态度不用说,肯定不愿把这下金蛋的鸡让出去,包括情报处与林家也一样,不过,毕竟太过赚钱,但美国人能盯上,自己人肯定也会,还是要早做打算。

林默给戴老板提了下,可能需要适当做些让步,当然,也会尽量争取为制药公司套层保护罩,国外的人有能谈的机会,但国内某些所谓的自己人,却是可能把你吃干抹净。

随几人,来到展会二楼,一处稍安静的房间,一见面,林默便明知故问先问公司,对面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明牌,还夸大了下公司的实力势力这些。

林默一脸认同,然后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直接表示,自己家里投资其公司,已是第三大股东,某某董事便是林家所派。

林默可没瞎扯,不止第三大,其前十股东中,至少三四个,背后兜兜转转,最后都是林家所持,林默在林家投资名单中,看见这个熟悉的名字后,便指示追投了很多钱。

没理会对方的错愕与不可置信,林默继续表示,对方在美前二的大客户,林家同样是排名前五并派遣董事的大股东。

还有其在中国最大的客户,也是林家及林默大笔投资的公司,也就是谭家的饮料公司,背靠林家及关联各家工厂的市场,目前已成为几乎尽吞长江流域三五成市场的大企业,出货量无比庞大。

辉睿的主营产品是柠檬酸,其是饮料产业极其重要的原料,其在美第一大客户,自然是可口可乐,至于第二大,同样是另一家饮料厂,而国内最大的自然是谭家的饮料厂。

听林默这么说,明显对其公司业务极其了解,所说情况,内心基本已经相信,虽依旧感觉不可置信,但却不敢再有半分托大。

简单客套几句,又说了些细节,让刚才所讲更有可信度,林默才使眼色,代表立马领会,将陪同的使管人员请了出去,毕竟来谈的可是公司大股东,自然不能再搞原先那一套。

清了外人,坐下后,林默也直言不讳,表示,专利可授权生产,但不建议,至少现在不建议。

授权给了辉睿,但其他国家呢?会不会也来逼张家的制药公司授权,哪怕辉睿把这些国家的授权也一并拿下,他们也很可能以国家安全等等为由取得授权。

开了辉睿这个口子,制药公司是很难拒绝的,辉睿是可以只拿美国的授权,但美国的市场与全世界的市场相比,哪个大?

制药公司,目前产量在迅速的增加,完全可以供货,让辉睿代理,除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磺胺类药物销售,虽单笔可能赚得少一点,但总量能弥补上。

再者,以目前的市场情况,磺胺类药物的正常专利授权,价格绝对低不了,辉睿花那么大代价拿下并组织生产,也不划算。

若其他国家再逼迫制药公司拿到授权,世界各地皆有人生产销售,产量绝对低不了,市场很快会结束供不应求的状态,意味着暴利不再,辉睿赚回投入的时间会大大延长。

而制药公司,可给出另一个授权条件,不用辉睿掏钱,且还可以尽可能减少竞争对手,确保利润。

林默希望,辉睿公司,能在中日之战打响后,尽量想办法游说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政府援助,不需要武器,资金援助即可。

且也并非无尝援助,可以是给贷款,或以货换资,就是用由中国特产的猪鬓、桐油乃至矿产等垂要工业、军工原料,换取资金援助。

林默还详细论述了此事的可操作性,日本是东亚强国,侵略扩张野心极大,美国需要有人,牵制住想要挑起扩大战争的日本,以遏制日本对美国在远东利益的侵占。

中国虽在国力、军力上,与日本存在明显差距,但以现况看,中国并非毫无抵抗之力,至少拖住日本还是有能力的,美国到时对援华并非毫无意外。

更何况,还是用重要的工业、军事所需换取,他们这边也会出些力,只要辉睿愿意挑头,联合一些人去推动游说,成的机率极大。

而援助通过,尽管是打着换取所需的名头,但在外人看来,也是美国站队中国,只是没彻底撕破脸,而世界各国,还有几家敢做这种表态?

没这个表态,便没有适合理由强逼授权,辉睿自然能拿稳该授权,而且是把各国专利授权一并搅下。

代表听完,大为意动,并表示自己会尽力去推动,毕竟花国家的钱,为公司办了事儿,自己功劳绝对小不了,何况林默说这些,他也认为可以进行操作。

既然公司委派他来,他对中国乃至远东的情况,肯定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而且,国府用这些物资与德国进行军事合作,他也耳闻并了解过,在他看来,到时哪怕不推动,政府都有可能主动援华以获取相关物资。

林默也挺高兴,他以私谋公,只要对方承诺下此事,受益的蒋校长,便不大可能对制药公司下手,还会阻止其他人染指,毕竟这其中,可还有私人因素在。

同时,此也可展示部分林家在国外的实力与势力,避免林家在后方的巨大利益,也让老蒋或国府其他人胡乱伸手染指乃至下手。

聊了一些细节,林默又谈及另一个话题,建议辉睿,暂时不要涉足成品药生产,而是倒卖原料给其他的药厂即可,林默也解释了两大原因。

其一,自然是辉睿涉足新领域,一来便吞下最肥一块肉,行业内的人肯定会抵抗,哪怕辉睿体量大,各种手段使唤下来,辉睿可能赚得还没有倒卖多。

像联合抵制,这世上可不止磺胺一款药,若裹挟药店、诊所、医院进行抵抗,辉睿的经营肯定大受影响。

亦或是自研,亦或获得其他磺胺类药物授权,也可帮助其他磺胺药厂扩大生产规模,这些都会对辉睿业务造成巨大影响,而若供应他们原科,便能将其意愿压至最低。

其二,磺胺毕竟是款新药,其副作用,乃至生产流程、保管要求、各类注意事项这些,都尚未彻底的搞明白,而市场却极其狂热,将其视作神药,早晚出事。

做为大公司,应规避这种风险,而辉睿刚入此行,若再做成品药,很可能被同行借机攻诘,带来巨大的舆论危机。

林默还提及了食药监部门,让他们可以备案检测,以证明自身,甚至可安排并扶持人掌控该部门,再借此机会扩大其实权,制订规则,规范市场。

对于大公司而言,有规则、有限制的行业,虽也在限制自身,但能限制的程度很小,但对于小公司,却是高高的门槛,能将未来可能发展成竞争对手的小公司、新公司,拦在大门之外,确保公司地位不被无休止的挑战。


  (https://www.xxxqq.cc/14/14324/87561791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