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1146章 大年夜,这一年的宏图计划

第1146章 大年夜,这一年的宏图计划


年夜饭是在大哥李建国的屋子里吃的。准备饭菜的是大嫂梁月梅、顾晓霞,和李俊峰的媳妇。

    李俊峰的媳妇董晓娟生了孩子后,现在恢复的差不多,孩子李俊峰在抱着,正好奇的看着屋子里跑来跑去的李强和明明昊昊他们。

    孩子还小,吃饱了只是抱了一会儿,就瞌睡了。也不需要往回抱,就直接放在了李强的单人床上,用大衣轻轻盖上。屋子里暖和,不担心孩子着凉。

    一看孩子睡着了,李娟就小声给弟弟们说,让不要再吵了,小孩睡着了,别吵醒了麻烦。

    天擦黑的时候,孩子女人一桌,男人一桌,开吃了起来。

    李强这回还坐小孩那一桌,有些不满的说道:

    “爸,小叔那边屋子位置大,咱们吃晚饭为啥不挪到那边去?在这边还要分桌子,也摆不下。”

    已经坐在桌边的李青侠、李建国和李俊峰都愣了,女人们也没想到李强会问出这么个问题来,只有李龙笑着说道:

    “因为你爸是我们这一辈的老大啊。现在你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不能管了,那这一辈你爸老大,我们这些人,你的二叔、姑姑,还有我,都得听你爸的。

    所以你看,明后天你二叔、你姑都要过来,也是到这里来,你爷爷奶奶也是在你爸这里住着。

    你们这一辈也是啊,娟和你是女孩男孩里面最大的,那现在弟弟妹妹们都得听你们的。当然,你们得做表率,做好了才听。我们现在听你爸的,那是因为你爸做大哥做得好,明白吧?”

    “明白了。”李强心服口服。他看向自己老爸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来来来,吃吃吃。”李青侠笑着说,“小龙这话说的没错。行了,都别看着了,趁热吃,这电视还怪好看哩。”

    今年李安国和陈安邦都没提前回来,没打电话,李龙他们也不知道啥事,所以这个年夜饭,就是李建国一家、李龙一家,还有李俊峰,以及李青侠夫妇两个在吃。

    男人们要喝辣酒,女人们那边有喝甜酒的,也有喝饮料的。孩子们也挺热闹,顾晓霞看着昊昊把吃了一半的糖包子放下,便坚持让他吃完。

    “你知道不知道,咱们这边糖还够吃,还有多的。那好些地方,糖都很难吃到!一个月白糖一个人就二两,一大把,想吃糖,有些人还得去医院开条子才能买到。现在你还浪费……”

    “糖真这么缺吗?”杜春芳有些不相信,“咱这买糖看着可容易。”

    “老娘,那是咱们这边有糖厂。”梁月梅是肯定相信的,“有个石城糖厂在这里,咱们买糖方便。但放全北疆,吃不着糖的地方可多哩。医院也不是谁都给开条子,只有肝炎和那些重病,才能给开条子去买白糖。”

    现在吃商品粮的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每个月的糖、粮等东西以配给制,石城周围还好说,就算配给的糖不够了,去商店门市部里能买到方糖、白砂糖,价格虽然贵点儿,但不缺。

    放到其他地方,大部份人每个月就只有二两白糖的量,想买都没地方买去。

    “那还是咱们这里好。”杜春芳感叹着,“感觉来到这里后,就没缺过糖,没想到……想想也是,在老家的时候,那糖可真不好买。”

    她们两个已经过来好几年了,适应了这边的生活,现在经顾晓霞这么提一嘴,突然就想到老家那边情况了,恍如隔世啊。

    男人那边那一桌,李俊峰笑着说道:

    “小龙叔这一年赚不少吧?”

    “还行。”李龙点点头,“从苏联那边弄来一些东西,这边稀缺,能卖些钱。”

    “那汽车真好。”李俊峰感叹着,“啥时候我也能整一台就好了。”

    “这一年俊峰也能干。”李青侠说道,“这一冬天就没失闲,套兔子、砸冰窟窿弄鱼,除了娃娃他妈做月子那一个月,其他时候都是不停的忙。”

    “北疆这边机会多,忙着能赚到钱。”李俊峰说道,“我想留下来,得好好干。”

    “明年你那边是不是还从苏联那边搞物资?”李建国掌着酒瓶子,问李龙,“风险不大吧?”

    “没事,手续都全着哩。”李龙笑着说道,“大哥,咋样,要不要咱们一块干?”

    生意越做越大,要照顾到的线条越来越多,李龙觉得如果大哥能过来一起,那就最好。

    “我这边放不开。”李建国想了想,摇了摇头,“地,老爹老娘,大拖拉机,哪一样能撂开?我还是在队上吧。你那边咋挣都好,不管咋着,到最后,我这边还有条退路。”

    李龙点点头。

    大哥的思维可能会有点保守,但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呢?年广久做的那么大,还不是一下子被抓了?

    虽然李龙知道北疆这边的营商环境和口里不一样,因为缺乏经商的人,所以但凡能干起来的,官方对这样的人才都是很宽容的,何况自己在纳税方面一向非常本分,连一些合理的避税都没打算做。

    再加上自己有着全国先进个人的名头,以及时不时的上一上自治区日报,基本上不会有不开眼的来动自己。

    但是大哥不会那么想,就跟自己刚才给李强他们说的那样,李建国作为兄弟姐妹的老大,一向都是作为兜底的存在,谁发展的好,那他自然高兴。

    如果谁没发展好,落难了,最后来帮着东山再起的,还是老大。

    “那开春就好好种棉花吧。”李龙想了想说道,“种他个一百亩。让老爹给老家打电话,像俊贤俊峰这样踏实肯干的弄过来七八个。

    我那边院子东面盖一排平房,让他们就住在那边,俊峰你给管着。这棉花种好了,一亩地收个一百五到两百公斤,一公斤一块多两块,除去成本,一亩地收个一两百块钱,一年搞个万元户不成问题。”

    大哥既然想在队里呆着,那就得把路子铺好。自家有拖拉机,现在种棉花需要人多,老家那边人多地少,弄过来一些人在这边打工不是问题。

    俊贤冬天回去的时候带了不少钱,到老家肯定能让一些人眼热,到时再弄人过来就方便了。

    “要种那么多吗?”李建国没想到李龙准备把步子迈那么大,他还想着种个二三十亩先试一试。

    “大哥,这个你听我的。”李龙说道,“以后种棉花是大趋势,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棉花国家收购,不会像打瓜籽一样,没收购商过来,那就只能撂家里。而且棉花的价格会一路涨下去,奎屯那边都要建棉纺厂了,你想想吧。”

    其实再过几年,李龙觉得大哥就在村子附近开个轧花厂也行。棉花收购一向是一个暴利行业,甚至在某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国家给棉花的补贴是直接打到轧花厂的账上的。

    而在越往后的阶段,轧花厂的利润就越大,最后玛县、石城包括奎屯不少的轧花厂全都被南方过来的商人给买走了,然后统一定价。

    某年南疆棉花开秤,一个本地轧花厂开价九块三,只收了一天就关了门,银行不给贷款,同行举报,乱七八糟的事情下来,这轧花厂直接破产。

    最后呢,当年棉花价格均价七块多。

    富了谁?

    不言而喻。

    以后李龙自己有资本,让大哥开个轧花厂,运转起来还是不难的。一共就那几个棉花疯涨的年份,只要把握住一年,就能赚一辈子的钱。

    当然,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把大哥劝着多种一样。

    “还有就是队里的荒地,能开尽量开出来。”李龙继续说道,“样渠边上那一块两三百亩盐碱地,最好直接承包下来。”

    “那得去乡里承包。”李建国觉得那弄下来没啥用啊。

    “承包到九七年,”李龙说道,“第一次土地承包是十五年嘛,那盐碱地,一亩地一年一块钱,乡里肯定愿意给你。犁出来,如果你不想种棉花,那就开沟种枸杞子,那玩意儿也不怕盐碱。”

    种枸杞自然是幌子,主要是占地。等占到九七年后,第二轮土地承包,那时候就可以更多的开垦荒地了,曾经有人把盐碱地开出来,乡里愿意以一亩一年一块钱的价格,给承包七十年!

    土地是资源啊,那种七十年的合同,最后基本上都废掉了,但按国家规定的三十年承包合同,乡里还是认的。

    所以既然大哥要在村里呆,李龙就想着要把后路给拓展好。

    李建国听着李龙说了这么多,沉思了一会儿,举了杯子,大家碰了喝完之后,李建国抹了嘴问道:

    “这棉花,真能种得长久?我原来在连队种过,这玩意儿容易招虫,拾起来也麻烦。”

    “又不是自己干。到时让俊贤他们过来的人拾啊,招零工拾也行。技术方面,我懂一些,大哥你可别忘了,农学院那边我还有熟人哩。”李龙笑着说道:

    “拾棉花的时候,到时你和大嫂他们就负责给做个饭就行。有俊峰带着管着就行。俊峰咱自己人能管事,到时多给些管理费,俊峰,咋样?”

    “行,咋不行哩?”俊峰自然开心。李龙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其实刚才李龙给李建国说让李建国出去干,李建国没打算出去的时候,李俊峰本想毛遂自荐的,但忍住了。

    现在他能看出来,李龙是没打算让他出去,而是让他在队里帮着李建国。

    这样也挺好,他就怕李龙不给他安排活。以他对自己这个小堂叔的了解,能给自己安排活,说明信任自己,那后面自己顾虑的钱、身份问题,小堂叔会帮自己解决的。

    李青侠听着小儿子的计划,觉得还真不错,他忍不住说道:

    “我看中!过完正月我就给安民打电话,看看那边情况。咱老家那些棒劳力都没事干,只能去南边、沿海打工。与其到那边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人欺负,还不如到这边来,有人管着,能挣到钱,也不会乱来。”

    李龙知道老爹的意思。老家出去打工的人多,到南方、沿海比较富裕的地方,每年赚钱不少。

    但那边是花花世界,大男人出去打工,总有那么几个受外面的世界影响,诱惑太多把持不住自己,要么中了仙人跳,要么就直接把钱扔到了赌场。

    虽然是个别的,但影响并不怎么好,有些人不就再敢让家里人出去打工,拴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没什么希望。

    与其那样,还真不如到这边老老实实干活,至少是近老乡,有人管着干活不用愁,而且是在农村,花钱的地方少,能存住。

    李建国觉得李龙都考虑好了,便没再多说。

    反正家里拖拉机、收割机都有,开春了老爹能把老家的人叫过来,那人也有了。接下来李龙说要从奎屯搞一个打药机过来,李建国就又少了一个后顾之忧。

    “盖房子,我那边反正又不养猪养羊,直接盖一排平房,不用跟正房一样大,”李龙说道,“开春化雪就能打地基,也别拓土块了,麻烦。直接买砖垒砖房,盖得快,人来了直接能住。”

    “那砖房冬天可冷啊。”李建国依然有顾虑。

    “还想啥冬天,冬天那些老乡不都回去了吗?再说了,把炉子烟囱位置留好,真冷了就架炉子。”

    “也对。”李建国反驳主要是觉得买砖建房浪费。打土块要便宜的多。但想想一下子盖好几间,时间比较紧,就别计较那么多了。

    孩子们早早就吃完,在看电视了。女人们也已经在那边收拾起了桌子,这一年到头,大年三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意义还是挺重大的,虽然忙,但忙的开心。

    晚上睡觉的时候,梁月梅小声问着李建国:

    “你说小龙一下子让种一百亩棉花,那能行吗?咱这要种麦,葵花,还要种苞米,再种一百亩棉花,这地……”

    “种吧,有大拖拉机哩,小龙也说了,咱们就试一回。再说老爹从口里能叫来人,咱就主要是做个饭,指挥一看,看着让人把活干好就行。”李建国给她宽心,“咱都当地主了,你想想哪能像过去那样干活?”

    “嘿嘿嘿,”梁月梅笑着说,“谁能想到,这当了半辈子农民,还能当回地主?”

    “以后日子好着哩,”李建国充满信心,“咱们好好干,娟和强强上大学咱们给他们准备好买房子买院子的钱。看现在这样子,以后地里干活用的机械越来越多,没以前那么累了,咱弄的地多,那挣的就多……”

    “嗯,跟做梦一样。”梁月梅也感叹着,“这才几年?小四轮买了,大拖拉机也有了,地一下子就好几百亩……对了,燕京的那个院子,那钱还是得给小龙。我听你说用外国钱买的,那咱不就占了小龙的便宜了?”

    “你不用操那么多心了,小龙知道感恩,这事我心里有数。现在我开大拖拉机,算兄弟两个合伙,这一两年我好好干,分红的时候多给小龙分一些就好。”

    “对对对,虽然他赚的多,不一定能看上这钱,但该咱做的咱还是要做。咱是当大哥大嫂的,可不能让人笑话。”

    她说到这里,又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晚上吃饭的时候,小龙说的那话,怪有水平哩。他钱赚的多了,家大业大,这心里还怪有数,知道尊敬你这个老大,比……那强。”

    梁月梅其实想说比老二和妹夫强,但总归没说出来。其实这一年多,李安国和陈兴邦两家做的,比以前要强了不少。

    李建国没办法评说,便没搭腔。

    第二天天还麻麻亮的时候,村子里就已经响起了鞭炮的声音,起初是零星的几响,很快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

    李强也早就爬了起来,催促着母亲赶紧准备下饺子,他要放炮了。

    早上吃过饺子,一家人互相给孩子给了压岁钱,正商量着准备拜年的事情的时候,电话响了。

    李建国匆匆去了里屋,揭开电话机上盖着的防尘布,拿起话筒,听着说了两句,李龙听出来应该是二哥李安国和姐姐两家到了,在县里汽车站等着。

    这时候能坐到车也挺不容易的,李建国放下电话,就穿上棉衣,出来发动六九车。

    李龙的意思是开他的六九车,李建国没让,让他在家里等着,自己搞了热水,启动车子后,开着匆匆往县里而去。

    约摸一个小时,把人接回来,院子里更加热闹起来。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今年过年,无论是二哥还是姐夫姐姐,两家给老爹老娘、大哥带的东西都不少,大包小包的,再加上七口人,把车子塞得满满的。

    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兄弟姐妹们初一见面还有点陌生,但李娟已经大了,只用几句回忆和“红琴长高了”、“雪琴雪苹长漂亮了”的话,就让孩子们变得熟悉起来。

    大人们还没聊几句,孩子们已经打成了一片,前后院子跑着笑着跳着,明明昊昊穿得厚,跟两个小包子一样跟在后面跑着,开心得不行。

    这就是老人们说多要孩子的意义所在吧?(本章完)


  (https://www.xxxqq.cc/15/15427/1110998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