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的绝色小姨 >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敬传统!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敬传统!


苏木也兴奋地补充:“我们还可以拍一系列短视频,从缂丝的选丝、经线、织作,到苏绣的针法、配色,再到成品设计的过程,把整个产业链的故事讲出来,让观众不仅喜欢产品,更能理解背后的匠心。”

沈师傅拉着两人走到作坊的展示柜前,打开柜门,里面摆放着他祖辈传下来的缂丝珍品。

有清代的缂丝扇面,上面绣着“岁寒三友”,松针、竹叶、梅枝的纹理细如毫发;有民国的缂丝围巾,用“晕色缂”技法织出渐变的晚霞色,至今依旧鲜亮。

还有一块缂丝荷包,上面织着“双喜临门”的图案,是当年他祖母的陪嫁。

“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沈师傅的眼神里满是珍视,“我守着这工坊四十多年,就是不想让这些手艺断在我手里。现在有你们愿意帮忙,我相信缂丝一定能火起来。”

徐佳莹拿起那块缂丝荷包,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图案,忽然觉得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她转头对沈师傅说:“沈师傅,我们回去后就开始做设计方案,先从简单的围巾和小钱包入手,用缂丝织出简约的纹样,再用苏绣绣上小朵的兰花或雏菊,既保留传统工艺的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等样品做出来,我们再一起商量改进,您看行吗?”

沈师傅连连点头:“好,好,我随时等着你们的消息,要是需要面料或者工艺指导,随时来工坊找我。”

离开缂丝坊时,沈师傅特意送了两人一小块缂丝边角料,上面织着淡雅的兰草纹。

徐佳莹把边角料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像是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坐在车里,她看着窗外掠过的江南小巷,忽然对苏木说:“以前总觉得传统工艺离我们很远,是博物馆里的展品,今天才知道,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去传承。以后,我们不仅要做文化IP开发,更要做老手艺的‘摆渡人’,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宝贝的美。”

苏木握着她的手:“我们一起努力,让大家都知道,江南的老手艺,从来都没有过时。”

回到姨婆家时,夕阳正将院子染成暖金色。

姨婆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晚饭,看到两人回来,笑着问:“今天去缂丝坊怎么样?是不是大开眼界?”

徐佳莹迫不及待地拿出沈师傅送的缂丝边角料,递给姨婆:“姨婆您看,这是缂丝,比苏绣还精细,我们还和沈师傅约好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用缂丝做面料,用苏绣做点缀。”

姨婆接过边角料,仔细看着上面的兰草纹,眼中满是赞叹:“好手艺,好手艺啊!当年你外婆就说,缂丝是‘织出来的苏绣’,比苏绣还费功夫,现在能看到你们把两种手艺结合起来,她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会很高兴。”

苏木走进厨房,端出刚热好的乌镇酱鸭,笑着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喝点酒庆祝一下。”

姨婆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绍兴黄酒,倒在三个瓷杯里。

三人坐在石桌旁,就着酱鸭、炒青菜和刚煮好的南瓜粥,一边喝酒,一边聊着未来的计划。

从文创产品的设计,到短视频的拍摄,再到腊梅开花后的赏梅茶会,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期待。

阿二蹲在桌脚,时不时抬头蹭蹭徐佳莹的裤腿。

月光渐渐爬上海棠树梢,洒在石桌上的缂丝边角料上,泛着柔和的光泽。

徐佳莹举起酒杯,对苏木和姨婆说:“敬传统,敬匠心,也敬我们接下来的日子,愿老手艺能在我们手中,开出新的花。”

苏木和姨婆也举起酒杯,三只酒杯轻轻碰撞,清脆的声响在院子里回荡,与远处传来的评弹声交织在一起。

而此刻,院子西侧的腊梅种植区,泥土下的腊梅种子还在悄悄积蓄力量。

胚根正轻轻顶开湿润的土壤,月光已漫过姨婆小院的青瓦,将石桌上那块缂丝兰草纹边角料镀上一层朦胧银辉。

收拾完碗筷,徐佳莹从厨房端来一套紫砂茶具,在石桌上摆开。

她先将紫砂壶用热水温过,放入适量陈年普洱,注入沸水后轻轻摇晃壶身,再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分进三个小茶杯里。

“尝尝这个,”她把茶杯递给苏木,“姨婆说这茶存了十年,喝着特别醇。”

苏木接过茶杯,茶汤呈深红褐色,入口先是微苦,随即回甘漫上舌尖,带着陈茶特有的温润。

两人搬着藤椅坐在海棠树下,串灯的暖光缠绕着树枝,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阿二蜷在徐佳莹脚边,尾巴偶尔扫过青砖地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今天在缂丝坊,沈师傅说现在年轻人逛博物馆,看到传统工艺展品只会拍张照,很少愿意停下来了解背后的故事,”

徐佳莹捧着茶盏,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杯沿。

“咱们做文创产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加一些‘可体验’的设计?比如在缂丝围巾的吊牌上印个二维码,扫码就能看沈师傅织这条围巾的片段。”

“或者在苏绣香囊里放张小卡片,写着绣这个香囊用了多少针,每一针是什么针法,这样消费者拿到手,就知道这件东西不是机器批量做的,而是有人花了心思的。”

苏木放下茶杯,从口袋里掏出那本封皮已经磨出毛边的笔记本。

这是他专门用来记录创意的本子,里面不仅有文字,还画着各种草图。

他翻到新的一页,笔尖在纸上快速划过:“你这个想法特别好!单纯卖产品是‘一次性的交易’,但加上这些细节,就能让消费者和产品产生情感连接。”

他边说边画,“比如我们可以在木槿传媒的账号上开一个‘匠心日记’系列,每周拍一期短视频,不搞花里胡哨的剪辑,就跟着手艺人记录日常。”

“像沈师傅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工坊,先把前一天没织完的缂丝经线理一遍,数清楚每一根线的位置,你绣雏菊时,要把一根丝线分成八丝,每一丝都要拉得均匀,这些‘慢镜头’一样的细节,反而比快节奏的视频更能打动人。”


  (https://www.xxxqq.cc/3/3120/5031309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