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开战,以及观看。
开元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小雨。
一支八千精锐组成的大军,正有序的从珠江登陆。
八千人,有骑兵有步兵,人人披甲,他们的目标便是在广州城前列阵。
广府的城墙很高,高到能够遮蔽东南季风的些许风雨不撒在他们身上。
广府的城墙又很低,低到在城下士卒想要回头又不敢,他们能听到墙上有人用乡音呼喊他们的名字,有妇人,有孩子,有老人,但军中纪律严厉到苛刻,他们不能回头,肃然在城前列阵。
杀完对面之敌,便是他们与亲人互诉衷肠之时。和三年都没见过一面的亲人。
已是入了夏,天公作美,蒙蒙细雨洒在铁甲上,慢慢蒸发并吸收了些许暑气,让士卒此时并不觉的有多热。
他们面庞坚毅,紧握手中兵刃,列阵如林,如狼盯向远处已经吹响号角的僚人大营,盯向正在列阵的他们,不发一声。
确实是不发一声。
他们几乎所有人心口中都憋着一股气,一股不杀不能平的不平之气。
理由很多:
以前多好的一座城池啊,让你们这些畜生糟蹋成这样?
这些僚狗,爷爷在时不跳反,爷爷去打仗的时候,却向爷爷的家小,向爷爷的亲人,向爷爷家里的老弱挥刀。
天下间哪有这般道理?欺负老弱妇孺算是个什么本事?
从接到消息在到回家的这条路,爷爷走了大半年,这口气也在心里憋了大半年!
后面的乡亲父老且在城头观看,看看你家的男人,儿子,父亲是如何砍死这些畜生!
爷爷回来了,真正的安南兵,回来了!
现在,来战!!!
李牧骑在三毛的背上,胡大力带着护纛营跟在身后,他看着列阵在城墙前一个个兵卒的面孔,缓缓检阅通过。
他的身体随着三毛缓速向前,微微上下起伏着,能看到这些面孔,他们一排排盯着着前方,目光坚毅的面孔,李牧没有说话,也没有鼓舞士气。
也不需要他鼓舞士气。
八千步骑,杀气几乎全都写在脸上。
他为了军心不乱,缓解这种发泄不出的杀意,在天竺组建开山营,给了他们目标。
为了这支军队军心不乱,从天竺到广州港三个半月的航行,他一直让安西的老军给他们进行开导,谈心,整肃纪律,让他们知道,回去就是带他们复仇的!
为了这支军队的军心不乱,在船上三个月以来,他们日夜磨刀,在安西士卒指导下,遵守纪律,苦练杀敌本领。
这种士气,他激发了三个月。
所以无需多言,杀敌而已,就是平A。
屠戮,李牧感到了军心中刻骨铭心的仇恨,因为他们知道回来迟了,大多数的家人肯定都遇难了。
现在,
只有敌人的鲜血才能抚慰他们的心灵,唯有杀戮才能稍微缓解他们快要如火山爆发的怒气!
李牧的中军来到列阵八千大军的最中间,大纛竖起,岭南行军大总管的军旗竖起,安南节度使的军旗竖起、
八千人,这是在这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大概已经到了指挥军队临敌大战的上限了,或者是他的上限,因为八千人所列的军阵已经是无边无沿,再远他也看不到了。
至于兵仙韩信,就当他是兵仙,反正他不是。
李牧也没看城头。
他知道,城头上很多军民都站在上面观看,也有胡狗,鱿鱼人在上面观看。
昨天晚上,张伯仪,刘三郎等已经把广州城的情况报告给了他。
他的怒火勃发,这种人就应该杀绝。
但现在并不是发怒的时候,也没告诉兵卒,以免影响军心。
先解决面前所谓的‘黑帝’梅叔鸾,他号称所谓的四十万大军,实际看情况只有七八万的围城大军,处理完了他们,再来解决城内。
他不急,且先让鱿鱼和胡狗看看,老子的大军,是如何砍瓜切菜杀敌的。
先给他们.....打个样!
·····
梅叔鸾坐在高大的皇撵上,车上有一个巨大的黄色伞盖,但因为是东南风,他又迎着风,蒙蒙细雨打湿了他的鞋面。
在他前方,一团不知是龙,还是蛇的大旗挂在旗杆上,被雨水打湿垂了下来滴着水珠。
他透过灰蒙蒙的阴雨天气,望着五里开外,正在城下列阵,颇为整齐的唐军,随着最中间的那杆大旗之下人的人挥舞令旗,以骑兵为先导,步兵在后,又有一些拿着大砍刀的兵卒在后.....
在他周围,十几个身穿丝绸的大臣,一个个对这对面不到一万的唐军指指点点。
在他们身前,聚集起来了各路精锐人马,整片整片的刀枪林立,黑压压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几乎与菌毯一般,平铺的密密麻麻。
不过只有最中间很少的一万人还算整齐,最少他们所穿的铠甲一样,军服一样自然就显得很整齐,不过不知是用什么把铠甲涂成了黑色。
在这支一万人马的两边,有些闹哄哄的,甚至还有人在斗殴,武器有弯刀,镰刀,长枪,弓箭等等,大多数是形制不一的皮甲。
黑帝梅叔鸾他认为自己是有四十万大军的,后来发现他需要三十万人不断从周边抢掠粮草来供应这七八万各个部族最精锐的大军。
所以围城有十万!
剩下的三十万,被他划分区域,每个部族分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各个地方,用以拉拢跟他骑兵的各个大臣。
他知道,广城必须攻下来,但也不能那么快攻下来。
没有这个目标,他的大军都要散完,都要回去高脚楼养猪,有的还要回去洞穴,有人要去捕鱼和狩猎。
这次消灭这八千人,然后以此胜利一举攻下广城,把这个岭南最大,也最富裕的城池攻下来。
如此才能继续向北,并最终击败南下过来汉人的六万汉军。
以此大胜,在找些熟悉唐人官制的,建立真正的国,这个部落联盟真的太糟糕了。
岭南是他黑帝的岭南,不是唐人的岭南。
听别人读一些兵法的他此时也明白了,这李祎之所以只把守梅关道(大庾岭道)道而不南下,就是知道自己组织起大军不可持久,时间一长便要自溃。
他不是傻子,所以一直围着广城,吃下这一口最肥美的肉,才能接着打。
从前天自己的舰队在珠江口被唐人舰队杀的大败,他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周围的各个精锐也来的很快,已经以他的军阵为中心,平铺在宽阔的大地上,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而开始杀向来援的唐军。
自己,才是整个岭南之主。
“哈哈,大帝,如今阴雨绵绵,他们的火药无法点火,下官带三千骑兵先去会会他们!”
一个头上戴着花花绿绿的羽毛,向梅叔鸾请命。
“好!本帝记你一功!”梅叔鸾看到有请战的,是他手下最勇猛的酋长。
····
西城城墙上,上面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有胡人,有汉人,泾渭分明。
在西城靠右的位置,官员,百姓很多都聚集在城墙上,他们此时也都不敢叫下方的子弟兵。
只是担心的看着远处延绵几十里的军帐,那些把他们围在广州城里半年了的僚人,此时也密密麻麻的在更远处列阵。
看军阵的大小,几乎是自己这边数倍,甚至是十倍的大小。
此时他们都担心了起来。
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如山如海。
他们站在城楼上,视野很清楚。
能看到几里外的僚人如同大海的潮水一般,首先是几千骑兵与本阵脱离,迅速朝这边涌来。
紧张的看着城墙不远处,看向那个站在最中心的高台上,站在大唐日月旗下,周围旗帜林立,那个一站立在那里,便让八千子弟兵屏气凝神,全都盯着他,那个极为高大威武的冠军大将军。
那个昨天下午,便命一千安西兵提前从东城门进城池,还带来了大量的稻米,白糖,鱼肉,以及安全的大将军,让他们半年来,终于吃到了第一口饱饭,仁慈无比的大将军。
那些奸诈的胡人,胡商,一听见名字就瑟瑟发抖的大将军。
他们被其中进城的守捉直接命令:不准出城,不准出番坊的命令的大将军。
而现在:
城墙左边观看的胡人,城墙右边观看的百姓,城下的八千军阵的将士,全部把目光都看向了中军,看向那个在大纛下,手按横刀,头戴凤翅兜鍪,顶部红缨,全身明光铠,身披猩红披风,手按横刀威武高大的男人。
(https://www.xxxqq.cc/4846/4846140/4438751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