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未来皇子妃
事情的起因,是大理寺卿王广栋接到线报。
一名被通缉多时、武功高强的江洋大盗,潜逃至京城,并藏身于湖山街一座颇为雅致的私人别院内。
湖山街一带住户,非富即贵,王广栋不敢怠慢,立即点齐衙役兵丁,趁着夜色将那座别院悄悄包围。
确认线报无误后,他一声令下,众人破门而入,直扑线报中所指的内室,准备将罪犯一举擒获。
然而,当房门被撞开,烛光照亮室内情景时,所有冲进去的人都傻了眼。
室内哪里有什么穷凶极恶的大盗?
只见二皇子萧景翊衣衫不整,面色潮红,正与两名同样衣不蔽体的年轻女子纠缠在床榻之上,场面不堪入目。
那两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曹万盛的孙女曹溪婷,以及吏部侍郎沈青山的女儿沈云曦!
几名冲在前面的年轻衙役何曾见过这等香艳场面,而且还是涉及皇子和高官女眷的,一时间都看得目瞪口呆,忘了反应。
王广栋到底是老江湖,虽心中震惊万分,但反应极快。
他立即厉声呵斥手下退出房间,并严密封锁现场,下达了最严厉的封口令,绝不允许任何人将今日所见泄露半分。
事关皇子清誉,更是涉及两位朝中重臣的孙女、女儿,此事一个处理不好,便是滔天大祸。
王广栋冷汗涔涔,一面稳住现场,一面派遣最信得过的亲信,火速前往吏部尚书刘应通的府邸报信。
——谁不知道,刘尚书的千金刘玉兰,是皇上亲口赐婚的未来二皇子正妃!
这事,必须先让刘家知道,看看刘家如何定夺。
刘应通接到密报时,已是深夜。
听闻消息,这位老谋深算的吏部尚书也惊得从床榻上坐起,脸色变幻不定。
他立刻唤来了女儿刘玉兰。
刘玉兰听闻二皇子竟闹出如此丑闻,脸上却出乎意料地平静,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冷芒。
她没有哭闹,没有惊慌,而是迅速冷静下来,对父亲道:
“父亲,事已至此,惊慌无用。”
“女儿必须立刻前往现场,先将局面控制住,绝不能任由事态扩大,损害殿下声誉,也损及我刘家颜面。”
刘应通看着女儿沉稳的模样,心中稍安,点头道:
“好!为父同你一起去!带上可靠的家丁仆妇。”
父女二人连夜匆匆赶往事发的别院。
到达时,王广栋如同见了救星,连忙将情况详细禀报。
刘玉兰隔着门缝看了一眼屋内狼藉的场景,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她转身,对王广栋和王广栋手下几个核心的衙役头领福了一礼,语气沉稳却不失威严:
“王大人,各位差爷,今日之事,关乎皇家体面,也关乎曹、沈两家小姐的清誉。玉兰在此,先行谢过诸位严守秘密之恩。”
“此事如何处理,自有皇家与相关府邸定夺,还请诸位务必继续守口如瓶,二皇子府与刘家,必有重谢。”
她这番举动,既安抚了在场官员,也表明了二皇子府未来女主人的身份和担当,让王广栋等人心下稍定,连声称是。
接着,刘玉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
她并未急着进宫向皇后哭诉,也未立刻责问萧景翊,而是直接以未来二皇子正妃的身份,当场做出了处置。
她先是让人取来衣物,让曹溪婷和沈云曦穿戴整齐。
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对惊魂未定、羞愧难当的曹溪婷道:
“曹小姐,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既已与殿下有了肌肤之亲,为保你名节,也为全皇家体面,我便做主,代殿下收你入府。”
“今日便安排小轿,送你入二皇子府,暂居侧妃之位,待日后正式完婚,再行册封礼数。”
曹溪婷闻言,脸色瞬间惨白。
虽然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只能屈居侧妃,但那也是皇后嫡子的侧妃,依然可以风光大婚。
可如今,刘玉兰居然以皇子正妃自居,要用一顶小轿,在如此不光彩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抬进去?
这简直是对她和她背后曹家的巨大羞辱!
她张了张嘴想反驳,但在刘玉兰那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以及眼前这无法辩驳的事实面前,她最终只能泪流满面,低头认命。
接着,刘玉兰又看向一直低着头,看不清神色的沈云曦,语气淡漠了几分:
“沈小姐,你身份稍逊,便先以侍妾之名入府吧。同样,今日便随轿一同进去。”
沈云曦身体微微一颤,低声道:
“是,全凭刘小姐做主。”姿态放得极低。
处理完两名女子,刘玉兰才去向闻讯赶来、脸色铁青的萧景翊“请安”。
她语气疏离而恭敬地“请示”了一番,无非是走个过场。
萧景翊此刻又羞又恼,心烦意乱,哪还有心思管这些,挥挥手便让刘玉兰全权处理。
安排完这一切,刘玉兰才悄悄派人递消息进宫,禀报皇后。
然而,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是这等涉及皇子和京城闺秀的风流韵事,更是人们茶余饭后最热衷的谈资。
尽管王广栋和刘应通父女都下了封口令,但各种香艳离奇的细节,还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京城各个角落流传开来。
版本越来越多,细节也越来越丰富,甚至连二皇子与二女当时的“具体动作”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引得无数人津津乐道。
等到皇后派身边的心腹大宫女冬菊匆匆赶到别院时,刘玉兰早已将一切处置妥当。
但丑闻也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无法遏制了。
皇后在宫中听闻了全过程,非但没有责怪刘玉兰先斩后奏。
反而在接见刘玉兰时,对她大加赞赏。
“好孩子,委屈你了。”
皇后拉着刘玉兰的手,语气温和中带着欣慰,
“处变不惊,果断决绝,有当家主母的风范。翊儿身边,正需要你这样一位贤内助来扶持。”
“这件事你处理得极好,最大程度地保全了皇家的颜面,也堵住了曹、沈两家的嘴。”
她赐下了不少珍贵的首饰绸缎作为赏赐,又温言安抚了许久,才让人送刘玉兰出宫。
经此一事,在民间的主流舆论中,刘玉兰非但没有成为笑话,反而赢得了一个“贤惠大度”、“处事果决”的美名。
不少人都称赞她识大体、顾大局,感叹“娶妻当娶刘家女”,能在这种丑闻中稳住局面,实属不易。
(https://www.xxxqq.cc/4846/4846601/4417352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