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58章 年幼崇祯的记忆

第258章 年幼崇祯的记忆


天幕上,朱及第调整了一下坐姿,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各位老铁,咱们接着说回这梃击案。说来有意思,十多年后,已经成为皇帝的朱由检,仍然清晰地记得万历四十三年那场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大朝会。那一幕,可以说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为政风格。”

天幕画面转为略带昏黄的色调,模拟回忆的氛围,聚焦在一个被内侍牵着、站在大殿一侧的幼童身上,那便是年幼的朱由检。

“那时候的朱由检啊,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被带到庄严肃穆的皇极殿,站在他父亲太子朱常洛和哥哥们身边,看着两旁黑压压、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小家伙心里除了茫然,就是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然后,他看到了御座上的祖父——万历皇帝。”

画面给到御座上的万历一个特写,眼神沉静却隐含威压。

“万历老爷子先是展现了一把‘天家亲情’,特意把太子和三个孙子都叫到身边,说了几句‘太子之位稳固’、‘朕心甚慰’之类的话。这温情戏码,演给谁看的?当然是演给底下那些蠢蠢欲动的臣子看的。”

镜头扫过殿下群臣,一些人脸上露出稍缓的神色。

“可咱们的崇祯皇帝后来回忆说,他那时候虽然小,却总觉得祖父那看似温和的眼神底下,藏着点别的东西,冷冰冰的。”

气氛陡然转变,画面聚焦到一位准备出列发言的内阁首辅身上。

“就在气氛似乎缓和,那位位极人臣但崇祯根本不知道名字的内阁首辅觉得是时候该代表群臣表个态或者说点什么。然而当他刚迈出步子,嘴还没张开——”

朱及第在这里故意停顿,制造悬念,然后模仿着万历那不带感情的语气,轻轻吐出两个字:

“拿下。”

天幕画面中,锦衣卫应声而动,迅速架住那位首辅,在一片死寂中将其拖走。镜头特意捕捉了年幼朱由检那惊恐瞪大的眼睛,以及他下意识抓紧父亲衣袍的小手。

“就这轻飘飘的两个字!”朱及第声音提高,“如同惊雷炸响在死水潭里!那位可能还想长篇大论的首辅大人,连个屁都没放出来,就直接被锦衣卫拖下去了。满殿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想趁机闹事的,瞬间面如土色,腿肚子都软了!他们里头很多人是十几年来第一次见皇帝,这第一次,就结结实实领教了什么叫‘天子之威’!”

画面回到朱由检的特写,那震惊恐惧的眼神深深烙印。

“这一幕,太深刻了。”朱及第感慨道,“就这么粗暴直接地刻进了咱们未来崇祯皇帝的脑子里。让他从小就直观地认识到,原来皇帝对付不听话或者看着不顺眼的大臣,是可以这么干脆利落的——管你是什么首辅次辅,两个字,‘拿下’就完事儿了。”

朱及第耸了耸肩。

“所以啊,后来他当上皇帝,动不动就拿内阁首辅开刀,换首辅跟换衣服似的,这习惯的种子,恐怕在万历四十三年的那个大殿上,就已经被他爷爷亲手种下了。只是他大概忘了琢磨,他爷爷几十年不上朝还能有这威慑力,靠的不仅仅是这一声‘拿下’啊。”

天幕下的奉天殿前,一片寂静。朱元璋眼神锐利,朱棣若有所思,而李善长等文臣,则感到一股寒意悄然掠过脊背。

天幕上,随着朱及第讲述到年幼的朱由检,以及隐约提及他未来的皇帝生涯,评论区再次活跃起来,尤其是一些关于“崇祯”的留言开始刷屏。

【“终于讲到崇祯大帝了!真是意难平!”】

【“说句实话,崇祯可能是历史上最值得同情的亡国之君了。”】

【“同意楼上,他接手的就是个烂到根子的烂摊子!”】

【“最关键的是他没受过正规的皇帝教育啊!他爹没当几天皇帝就挂了,他哥也是短命,根本没人教他该怎么当皇帝!”】

【“所以他只能靠自己摸索,模仿他见过的皇帝手段,比如他爷爷万历那种简单粗暴的‘拿下’……”】

【“唉,这就是命吧。错就错在他爹和他哥死得太早了,根本没给他留下一个稳定的朝局和足够的成长时间。”】

这些充满了后世“同情”与“感慨”的评论,如同散落的碎片,飘进了洪武十一年众人的眼中、耳中、心中。

御座之上,朱元璋的眉头死死拧成了一个疙瘩。

“亡国之君”这四个字,像淬了毒的冰锥,狠狠扎在他的心口!虽然他早已从天幕零散的信息中拼凑出大明终将灭亡的结局,但如此明确地指向某一位具体皇帝是“亡国之君”,所带来的冲击依旧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而且,这位“亡国之君”朱由检,竟然就是他刚刚看到的那个被万历一声“拿下”吓到抓紧父亲衣角的小娃娃?!

更让他心底发寒的是网友话里透露出的其他信息:

“没受过正规皇帝教育”……

“他爹没当几天皇帝就挂了”……

“他哥也是短命”……

朱元璋的脑子飞速运转,将这些碎片与之前的信息串联:

朱常洛  “没当几天皇帝就挂了”  ——  所以那个历经千辛万苦才保住的太子,登基后居然如此短命?

朱由校也比朱由检早死,而且似乎也没留下子嗣?否则皇位怎么会落到弟弟头上?

一个可怕的传承链条隐约浮现:长寿的万历之后,是短命的太子朱常洛,然后是短命的太子之子,最后才轮到这位缺乏教育、仓促上位、最终成为亡国之君的崇祯(朱由检)!

“难道……这是我大明的宿命真是如此?”朱元璋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每一个‘长寿’(其实也没活过六十岁)皇帝之后,总要跟着一两个短命的来还债不成?”

他想到了自己,若自己也算长寿(从天幕信息推断),那标儿他……一股尖锐的刺痛让他不敢再深想下去。

他又想到了那个未来的永乐皇帝(老四),似乎也在位颇久,那他之后的仁宗(朱高炽)……天幕好像也提过在位时间不长?

这种仿佛带有某种宿命意味的“长寿—短命”交替,让朱元璋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烦躁。他制定严格的祖训,他费尽心机想要确保江山永固,却似乎敌不过这冥冥之中的诡异循环。

朱棣同样面色凝重,他想得更多。若皇位传承如此不稳定,父死子继频频出现意外,那国家的稳定从何谈起?朝政如何不混乱?难怪后世会出现党争激烈、边事糜烂的局面!一个缺乏稳定权力核心的帝国,就像一艘没有合格舵手的巨舰,驶向倾覆几乎是必然的。

奉天殿前,一股沉重而压抑的气氛弥漫开来。通过网友这些零散的评论,洪武君臣仿佛透过历史的迷雾,窥见了一条通往深渊的、布满荆棘的衰败之路。而这一切的终点,就是那个他们刚刚看到的、眼神惊恐的幼童,和他肩膀上那副注定无法承受的、亡国的重担。


  (https://www.xxxqq.cc/4848/4848020/4381378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