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55章 大明不敢相信的战争

第255章 大明不敢相信的战争


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将众人从《永乐大典》散佚的悲愤和对“八国联军”的茫然中拉了回来。

“好了,诸位,我们收拾一下心情,继续回到万历皇帝的‘自我感觉良好时间’。接下来要讲的,是万历三大征中,规模最庞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战——朝鲜之役,也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卫国战争’。”

“这一仗,并非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一场涉及中、日、朝三国的国际大战。而要理解这场战争为何爆发,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与我们一衣带水的东瀛——日本。”

天幕上开始出现日本列岛的简图,以及武士、城堡等画面。

“在明朝中后期,我们的这位邻居,正经历着一个长达百余年的混乱时代,史称‘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军阀(大名)互相攻伐,争夺土地和权力,整个日本打成了一锅粥。”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到了十六世纪后期,一个名叫丰臣秀吉的人,如同踩着一路尸山血海,先后击败了织田信长等其他强大势力,基本统一了日本。他结束了漫长的战国乱世,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官至‘关白’,位极人臣。”

朱棣看着天幕上那个身材矮小、面容精悍的日本统治者画像,眼神微眯。统一乱世之人,必非庸碌之辈,他深知其中的艰难与所需具备的能力与野心。

“然而,统一之后的日本,内部矛盾并未完全消除。那些被打服但并未被彻底消化的大名们,依旧拥有着强大的武力。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同时也为了满足他自己极度膨胀的权力欲望和征服欲,丰臣秀吉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与凝重。

“他制定了一个极其狂妄的计划:第一步,征服朝鲜;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入侵并征服大明!他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着成功后,将日本天皇迁到北京,自己坐镇宁波,进而征服天竺(印度)等等……”

“在这种疯狂的‘蛇吞象’心理驱动下,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动员了日本全国之力,组建了超过十五万人的庞大军队,拥有数千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朝鲜军队难以抵挡,短短数月间,三都(王京、开城、平壤)失守,八道几乎尽没,朝鲜国王李昖一路逃到中朝边境的义州,紧急向大明求援。”

天幕下,朱元璋的脸色无比阴沉。

日本,他是知道的。洪武年间,沿海就时常有倭寇骚扰,虽然规模不大,但如同癞蛤蟆跳上脚背——不咬人,它恶心人。他也曾派使者前往日本,试图建立朝贡关系,甚至警告其管束海寇,但效果不彰。

可他万万没想到,后世不过二百来年,这个他印象中由一群“海盗”、“小邦”组成的岛国,在统一之后,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可怕的能量!不仅能组织起十几万大军跨海远征,其目标更是狂妄到要吞并朝鲜,甚至征服他大明!

“十几万大军……跨海而来……”朱元璋喃喃自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支撑这样一场远距离、大规模的跨海征战,需要何等强大的国力、组织能力和军事野心。

一股寒意,伴随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明悟,在他心中升起。

他之前一直想不通,就算女真人再能打,以辽东那点人口基数,凭什么能取代幅员辽阔、带甲百万的大明?现在,他似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这一仗……”朱元璋目光锐利地盯着天幕,“就算打赢了,只怕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库、粮饷、精锐兵马……恐怕都要在这场援助藩属、抵御外侮的大战中,消耗殆尽!”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巨人,虽然勉强打退了恶狼的扑咬,自身却也已血流如注,内力空虚。而此时,一直潜伏在阴影处的猛虎(女真),才真正等到了可乘之机。

“内外交困,元气大伤……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元璋缓缓闭上眼睛,心中对大明未来的命运,有了一个更加清晰,也更为沉重的轮廓。

天幕上,朱及第的讲述带着一种后世旁观者的唏嘘。

“当十几万日军登陆朝鲜,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略地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您猜怎么着?大明朝堂之上,从万历皇帝到绝大多数文武官员,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不信!”

“他们根本不相信,那个一直被视作‘蕞尔小邦’、时不时还要求着大明册封的日本,能有如此庞大的军力,更敢有如此鲸吞朝鲜、乃至觊觎天朝的野心!”

朱及第摊了摊手,表情有些无奈。

“当时明朝的主流看法是:这肯定是朝鲜人自己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把咱们大明的辽东精锐骗到朝鲜去,然后‘聚而歼之’!他们甚至怀疑,这是朝鲜和日本联手做的一个局。”

“在这种极度缺乏信任和战略误判下,明朝非但没有立即准备出兵救援,反而由兵部发出了一道旨意,快马加鞭送到逃亡中的朝鲜国王李昖手中。这道旨意,不是安慰,不是询问详情,而是——痛斥!严厉斥责朝鲜‘欺诳天朝’,‘挟倭自重’,要求他们立刻说实话!”

想象一下那位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朝鲜国王,接到这样一道来自宗主国的斥责圣旨时,该是何等的绝望与悲愤。

“这里啊,就得稍微提一下朝鲜和大明的渊源了。”朱及第话锋一转,开始解释这段关系的背景。

“在咱们洪武十一年这个时候,朝鲜半岛上还不是‘朝鲜’国,而是‘高丽王朝’。不过嘛,随着北元势力逐渐玩完,高丽国内亲明的势力就占据了上风。就在不久后的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会发动兵变,废掉国王,然后上书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及第说着,还朝着天幕下的朱元璋方向虚拱了拱手,虽然他并不知道朱元璋这个时空也正在看着他的直播,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动。“请求明太祖为这个新国家裁定国号,并赐予新的国名。”

“太祖呢,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亲自选定了‘朝鲜’这两个字。从此,李成桂建立的这个王朝,就叫做朝鲜王朝。”

“可以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深深的大明烙印。此后二百多年,朝鲜一直奉大明为正朔,事事以大明为尊,恭敬得不得了。他们自称‘小中华’,衣冠制度全都模仿大明,朝贡也最是勤快准时。论起对大明的忠诚度,在所有的藩属国里,朝鲜绝对是排第一的,几乎没有之二。”

天幕下的朱元璋,听着这段关于“朝鲜”由来的讲述,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刚刚才亲自选定了这个国号?(虽然在天幕时间线上还未发生)这意味着朝鲜王国与他,与大明,有着非同一般的渊源。这样一个由他“钦定”、且一直恭顺忠诚的藩属,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后世的大明朝廷,他的那些不肖子孙和官员,第一反应竟然是猜忌和斥责?

“蠢材!一群蠢材!”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骂声。他气那些后世官员的昏聩和多疑,更气他们竟然如此对待一个忠诚的藩属!这不仅仅是战略误判,更是丧失了天朝上国应有的气度和担当!

想到朝鲜在绝望中收到的不是援手而是斥责,再想到自己此刻(洪武十一年)对沿海倭寇的警惕,朱元璋忽然觉得,后世那些坐在北京城里的内阁阁老们,其见识和格局,恐怕还不如他大明开国的一个侍郎!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讽刺和愤怒。


  (https://www.xxxqq.cc/4848/4848020/4383582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