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亲政的困境
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清晰传来,伴随着画面中万历皇帝逐渐成熟却难掩志得意满的面容。
“各位老铁,咱们书接上回。张居正一走,冯保也被撵跑了,压在万历皇帝头上的两座大山,噗,没了!这下可好,咱们的万历皇帝终于可以亲自上手,体验一把什么叫‘绝对权力’了。”
他语气带着点调侃:“这情况,像不像咱们刚入职的新人?看前辈干活总觉得‘这有啥难’,‘换我肯定行’!万历那时候估计也这心态,觉得张居正那一套太严苛,太不近人情,束缚了他的手脚。他憋着劲儿想证明:没有张先生,我朱翊钧一样能行,而且要干得更好,搞出个真正的‘万历中兴’!”
画面切换,展现出堆积如山的奏章和复杂的朝廷议事场景。
“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嘛……” 朱及第耸了耸肩,“等他真坐到那个位置上,好家伙,傻眼了。每天面对的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各地报上来的天灾人祸、边境摩擦、还有底下官员没完没了的扯皮推诿。那些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比如后来的首辅张四维、申时行他们,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动不动就搬出‘祖宗法度’、‘舆情民意’,一套接一套的。”
历史喵喵适时插了一嘴,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喵~说白了,就是觉得皇帝年轻,好糊弄呗。用漂亮话把真实问题包裹起来,或者干脆把皮球踢回去,让皇帝自己琢磨去。”
朱及第点头:“没错!万历很快发现,他空有皇帝的名头,真想推行点自己的想法,难如登天。下面的人阳奉阴违,办事效率低下,跟他想象中一言九鼎、令行禁止的局面完全不一样。他这时候才有点回过味来,可能……可能张先生当年那么干,有他的不得已?”
但他话锋一转:“不过嘛,让一个刚掌权、正想大展拳脚的年轻皇帝承认自己不行?承认离了那个他已经清算掉的‘权臣’就玩不转?那也太打脸了!出于这种复杂的心态,再加上身边人的怂恿,万历皇帝开始着手一件事——彻底清除张居正的影响。仿佛只要把‘张居正’这三个字从朝堂上抹去,他就能迎来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时代。”
“然而,朝廷的机器并未因为清算了张居正而变得更好驾驭,反而因为改革措施的废弃,原先被压制下去的诸多问题开始重新浮现,朝政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朱及第继续说道,“到了这个时候,万历皇帝或许才在内心不得不承认,张居正当年的不易和其改革的价值。那个他曾经畏惧、厌恶的‘张先生’,确实是在用他强韧的手腕和超群的智慧,勉强维系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有效运转。”
“但是,承认自己错了,尤其是向一个已经死去、并且被自己亲手清算的人认错,对于一位志得意满、正值盛年的皇帝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关乎他天子的尊严和权威。” 朱及第点出了关键,“于是,出于一种固执且脆弱自尊,万历皇帝选择了绝不认错。”
“好在,他是皇帝。” 朱及第的语气变得有些讽刺,“他拥有一些臣子无法抗衡的终极权力。既然无法在正常的朝政轨道上证明自己,也无法有效地驾驭整个文官系统,那么,他就开始滥用皇帝的专断权力来寻找存在感和控制感。比如,他开始热衷于派遣矿监税使,绕过正常的行政系统,直接到地方上去搜刮财富,充实自己的内帑;又比如,他在官员任免上更加任性,尤其是对于他不喜欢的言官,动辄廷杖、贬斥。”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朝政更加混乱,天下怨声载道。但在这个过程中,万历皇帝通过展示他生杀予夺的皇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吓阻了文官集团,使得他的个人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稳固’——一种建立在恐惧和混乱基础上的‘稳固’。”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的洪武君臣,以及所有能听闻此言的士子百姓,听到这里,心中都不由得一紧。那后世子孙皇帝的命运轨迹,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衰亡图卷,带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他看到了一个皇帝从亲政之初的雄心勃勃(或许只是自以为的雄心),到面对现实时的无措与挫败,再到为了维护那可怜自尊而不惜滥用权柄、荒废朝政,最终竟被“突发事件”打击得躲入深宫,步了其祖父嘉靖的后尘!这条堕落之路,清晰得让人心惊胆战。
“蠢材!十足的蠢材!” 朱元璋在心中怒骂,既有对万历无能的气愤,更有一种仿佛看到自家珍贵器物被不肖子孙轻易砸碎的痛心,“既知张居正之能,即便不用其人,亦当用其法!为了那点可怜的脸面,竟自毁长城,将好好一个局面亲手搅乱!更是昏聩到用矿监税使这等酷烈手段与天下争利,简直是自绝于百姓,自毁根基!”
他尤其不能忍受的是,一个皇帝,竟然因为“玩不转”朝臣,因为受了打击,就选择躲起来!在他想来,若是臣子不听话,那就杀到听话为止!若是政务艰难,那就夙兴夜寐、殚精竭虑!逃避?那是懦夫的行径!是为一己之私,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太子朱标面色凝重,他看到的更多是无奈与警示。他本性宽厚,更能体会身处高位却力不从心的那种彷徨。他仿佛能感受到万历在文官集团那套成熟而强大的运作规则面前的无力感。“原来,即便是皇帝,若不得其法,也会被臣下无形地束缚……而滥用权力,看似稳固,实则是饮鸩止渴,最终只会导致更大的失控。” 他暗自警醒,未来自己若登临大位,该如何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
燕王朱棣则是嘴角撇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那是对无能者的鄙夷,或许也夹杂着一丝“若是我断不会如此”的傲气。在他看来,皇帝大权在握,岂有被臣子架空的道理?归根结底,还是那万历自己手段不够强硬,心性不够坚韧。
而那些文官士子们,则是在窃窃私语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有人对万历清算张居正、废弃改革感到惋惜;有人对其滥用皇权、派遣税使感到愤慨;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文官系统在面对一个“不合作”的皇帝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无形的制约力量。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在他们心中形成:这个叫万历的皇帝,他的消沉与逃避,绝非一人之事,而是将整个大明王朝都拖向了未知的、令人不安的深渊。一股沉重的阴霾,笼罩在每一个知晓“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的人心头。
画面中,万历皇帝的形象似乎变得有些阴郁和固执,他躲在深宫,用权术维持着一种畸形的平衡。
“然而,就在这种扭曲的平静下,” 朱及第的声音陡然一转,带着一种揭示重大转折的意味,“一件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如同当年‘壬寅宫变’对嘉靖皇帝的打击一样,重重地击在了万历皇帝的心上,将他彻底推入了深渊,让他像他的祖父嘉靖皇帝一样,选择了躲进深宫内苑,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怠政’生涯……”
(https://www.xxxqq.cc/4848/4848020/4389603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