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35章 贞观与永乐的隔空对比

第135章 贞观与永乐的隔空对比


天幕上,朱及第的身影重新清晰起来,背景换成了带有浓厚书籍卷轴元素的画面。

“各位观众,”他语气平和地说道,“随着汉王朱高煦的悲剧落幕,以及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一改其祖父永乐皇帝朱棣大规模对外用兵、大兴土木(如迁都北京、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等)的激进国策,转而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内敛政策,史称‘仁宣之治’。这标志着一个充满争议、波澜壮阔时代的结束。我们的大明皇家奇案之‘永乐快乐曲’系列,到这里也就正式告一段落了。”

他稍作停顿,拿起一份虚拟的文稿,继续说道:“在告别这个时代之前,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后世的历史爱好者,总喜欢将不同的盛世进行比较。其中,唐朝的‘贞观之治’与明朝的‘永乐盛世’,因其开创性、国际影响力以及两位强势帝王的个人魅力,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我手边就有一篇有趣的对比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天幕上出现了并排的李世民和朱棣的画像,以及他们各自时代的关键词。

“首先,我们客观地盘点一下两位帝王的功绩与争议。”朱及第如同解说员般娓娓道来。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堪称典范。武功上,扫平群雄,奠定大唐基业;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文治上,虚心纳谏(魏征),励精图治,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开放的贞观之治。但其一生最大的污点,无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夺取皇位,这在其完美帝王的光环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明成祖朱棣,同样功业彪炳。他五次亲征蒙古,削弱北元势力,巩固北部边防;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交流;修撰《永乐大典》,汇集古今文献;疏通大运河,迁都北京,奠定了此后数百年的政治格局。但其皇位得来同样不正,‘靖难之役’不仅导致内战,建文旧臣被清算的惨烈程度也远超玄武门。”

“可以说,”朱及第总结道,“两位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开创了辉煌的时代,但也都有着无法回避的‘原罪’。在功过是非的天平上,他们各自沉甸甸的。”

“然而,如果细究起来,”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几分探讨的意味,“朱棣相比李世民,有两个非常独特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碾压级’的优势。”

“第一,他有一个更厉害的爹——明太祖朱元璋!”

朱及第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天幕上适时出现了朱元璋威严的画像。

“朱元璋出身布衣,提三尺剑扫荡群雄,驱逐蒙元,再造华夏,其创业之艰难、手段之酷烈、制度设计之精密,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都是顶尖的。他给朱棣留下的是一个经过彻底清洗、皇权高度集中、内部相对稳定(除了藩王问题)、框架坚实的帝国。

朱棣是在一个相当高的平台上进行开拓的。而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创者,但其能力和魄力,无论在史家评价还是后世印象中,都远不能与朱元璋相比。朱棣这个‘富二代’(其实是富二代加强版)的起点,实在比需要参与更多创业过程的李世民要高得多。”

当天幕中“更厉害的爹——明太祖朱元璋”这句话清晰传来,并伴随着后世对他“顶尖开国皇帝”的高度评价时,端坐在奉天殿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原本因之前“报应”之说而阴郁的脸上,瞬间如同春风拂过!

他挺直了腰板,下颌微微抬起,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中,难以抑制地流露出一抹极度受用、甚至可以说是扬眉吐气的荣耀之光!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又迅速被他强行压下,试图维持帝王的威严,但那眉宇间的舒展和得意,却是瞒不过近处之人的。

‘嗯!’朱元璋心中暗哼一声,一股暖流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后世之人,倒还有些眼力!咱打下这铁桶一般的江山,岂是那李渊可比?老四这小子,确实是站在了咱的肩膀上!’  他下意识地扫视殿下的朱棣,眼神中竟难得地带上了一丝“你小子沾了老子光”的意味。

这时,站在文臣前列的韩国公李善长,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情绪的转变,他立刻出列,躬身朗声道:“陛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功盖千秋!后世公论,自是如此!臣等每思及此,皆感佩万分!”  他这一带头,其他文武百官,无论是真心还是附和,都纷纷躬身,齐声颂扬:“陛下圣德,泽被苍生,功业远超唐高祖!”

一时间,奉天殿内充满了对朱元璋功绩的赞美之声,之前因“报应”之说带来的阴霾似乎被冲淡了不少。朱元璋听着满殿的颂扬,看着天幕上对自己的肯定,心中那份因朱棣未来行为而产生的郁结,都暂时被这巨大的满足感所取代。

待殿内颂扬声稍歇,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继续传来:“朱棣的第二个巨大优势,是有一个更厉害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与孙子明宣宗朱瞻基!”

“李世民的儿子们,固然有才华出众者,但最终陷入了激烈的夺嫡之争,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最终性格相对柔弱的李治继位,虽开创了永徽之治,但大权逐渐旁落,为武则天代唐埋下了伏笔。

反观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虽然体弱,但仁厚贤明,监国理政能力出色;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朱瞻基文韬武略,深得朱棣喜爱,被立为‘好圣孙’,确保了政权平稳过渡。

‘仁宣之治’的接续,证明了朱棣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的成功,避免了唐朝太宗身后出现的动荡。有一个能干的儿子,尤其是一个能干的孙子来延续盛世,这无疑是朱棣比李世民更幸运的地方。”

这番对比,让朱元璋再次微微颔首。他看向朱标和朱棣,心中对继承人培养和隔代指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所以,贞观与永乐,如同双星闪耀,各有其璀璨夺目之处。朱棣或许在个人传奇性和纳谏风度上略逊于李世民,但他拥有一个更强大的创业父亲和一个更成功的守成儿孙,这使他的盛世在权力传承和延续性上,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历史的比较,从来不是简单的优劣判定,而是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时代、不同人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https://www.xxxqq.cc/4848/4848020/4434083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