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50章妙手仁心救稚子

第50章妙手仁心救稚子


且说苏惟瑾在七叔公和一群苏家族人簇拥下,

浩浩荡荡行走在官道上,

颇有些“衣锦还乡”的架势,

虽然他身上穿的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衫。

七叔公苏正廉腰板挺得笔直,

仿佛年轻了十岁,

逢着相熟的行商或路人投来好奇目光,

便忍不住捋着胡须,

看似随意实则炫耀地念叨两句:

“接我家小九回府,

府试案首,学政大人亲点的,

唉,孩子争气,没办法……”

引得周围一片惊叹羡慕。

苏惟瑾跟在旁边,

面上带着谦和的笑意,

心中却清明如水。

这点虚名不过是起点,

前方的路还长着呢,

院试、乡试、会试……

一关比一关难闯。

日头渐高,一行人走到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官道岔口,

道旁有个简陋的茶肆,

撑着个破旧的芦棚,

摆着几张歪歪扭扭的桌椅,

专做往来行脚商贩和苦力的生意。

七叔公大手一挥:

“歇歇脚!喝碗粗茶再走!

今日老夫请客!”

族人们一阵欢呼,

簇拥着过去坐下,

嚷嚷着让老板上茶。

茶肆本就嘈杂,

充斥着汗味、尘土味和劣质茶叶的苦涩味。

众人刚坐下没多久,

忽听得邻桌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妇人哭声,

夹杂着周围人慌乱的劝慰声。

“儿啊!我的宝儿!

你这是怎么了?!

别吓唬娘啊!”

“哎哟喂!这抽得厉害!

快掐人中!”

“王老倌呢?快去喊王老倌!

他不是懂点草药吗?”

苏惟瑾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衣衫褴褛、

满面风霜的农妇瘫坐在地,

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约莫两三岁的男童。

那孩子面色潮红如血,

双眼上翻,牙关紧咬,

四肢正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

嘴角不断溢出白沫,

情况看上去十分骇人。

一个像是走乡郎中的干瘦老头正围着孩子急得团团转,

又是掐人中又是拍后背,

却毫无作用,只得连连跺脚:

“这…这是急惊风!

邪热入心包!来得太猛了!

老夫…老夫也没把握啊!”

茶肆里顿时乱成一团,

看热闹的、真心着急的围了一圈,

却都束手无策。

那农妇的哭声愈发绝望。

苏惟瑾眉头一拧,

超频大脑瞬间启动!

现代儿科常见急症知识库飞速检索匹配:

高热、抽搐、口吐白沫…

符合热性惊厥或中毒性惊厥特征!

“让一让!我看看!”

他霍然起身,拨开人群快步走了过去。

七叔公一愣,下意识想拉住他:

“小九,你…”

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

万一沾上手出了差错,

好不容易得来的名声可就完了!

苏惟瑾却已蹲到那孩子身边,

语气沉着:

“大娘,别慌,让我看看。”

他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

触手滚烫!

又迅速翻开孩子眼皮看了看瞳孔(反应稍迟钝),

再仔细看了看吐出的白沫(无明显特殊气味)。

“小哥儿,你…你是郎中?”

农妇如同抓住救命稻草,

泪眼婆娑地望着他。

旁边那乡野郎中王老倌见苏惟瑾如此年轻,

还是个书生打扮,不由皱起眉头,

带着几分质疑和不悦:

“这位小相公,此乃急症,

非同儿戏!若无十足把握,还是…”

“不是十足把握,

但也不能干看着!”

苏惟瑾头也不抬,

语速极快却清晰,

“孩子烧得太厉害了!必须先降温!

老板,打盆凉水来!要干净的布!”

他一边指挥,一边用手指迅速而有力地按压孩子的人中穴、合谷穴(虎口)。

“你这是…”

王老倌还想说什么,

却见那抽搐不止的孩子,

在苏惟瑾的按压下,

痉挛的幅度似乎真的减轻了一丝!

他顿时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瞪大了眼睛看着。

茶肆老板慌忙端来一盆井水,

苏惟瑾扯过一块相对干净的抹布(也顾不得许多了),

浸湿后拧得半干,

快速擦拭孩子的额头、脖颈、腋窝、

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

进行物理降温。

同时,他语速飞快地询问农妇:

“大娘,孩子今天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没有?

尤其是野地里的果子、蘑菇之类的?”

农妇早已六神无主,

哭着摇头:

“没…没吃啥啊…

就跟平时一样…早上喝了点粥…”

旁边一个同行的老汉像是孩子爷爷,

猛地一拍大腿:

“坏了!

晌午前在路边歇脚,

宝儿好像捡了几个地莓子吃!

红彤彤的…俺也没在意!”

地莓子?

多种野生莓果的统称,

有些品种确实可能引起轻微中毒或过敏反应,尤其对幼儿!

“可能有点中毒,加上天热赶路,

内外交攻,引发急惊风!”

苏惟瑾迅速判断。

“老板,你这可有绿豆?

或者甘草?哪怕有生鸡蛋也行!”

“绿豆有!有!熬绿豆汤的!”

老板连忙道。

“快!抓一把绿豆,

再加一小截甘草(没有就只用绿豆),

赶紧捣碎了用开水冲一碗浓汤来!

要快!”

苏惟瑾吩咐完,

继续手上的物理降温和穴位按压。

茶肆里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这年轻书生指挥若定,

手法古怪却似乎有效,

那孩子的抽搐果然渐渐平复下来,

虽然依旧昏迷高热,

但至少不像刚才那样吓人了。

很快,绿豆甘草水冲好了,

苏惟瑾小心翼翼地扶起孩子,

一点点试图灌下去。

孩子牙关略松,勉强咽下去几口。

时间一点点过去,

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终于,孩子的呼吸似乎顺畅了一些,

潮红的脸色也略微褪去一点,

虽然还在发烧,

但最危险的惊厥算是暂时控制住了。

“呼……”

苏惟瑾长长松了口气,

这才发觉自己后背也已被汗水浸湿。

超频大脑处理医学信息极其耗神。

“宝儿…宝儿…”

农妇感觉到怀里的孩子身体不再僵硬,

试探着呼唤,

见孩子发出细微的呻吟,

虽然虚弱,却不再是那种无意识的抽搐,

顿时喜极而泣,抱着孩子就要给苏惟瑾磕头:

“恩公!谢谢恩公!

谢谢小神医救了我儿的命啊!”

那老汉也是老泪纵横,连连作揖。

周围顿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和赞扬!

“神了!真神了!”

“这书生年纪轻轻,

竟有这般手段!”

“瞧见没?刚才那几下按压,

定然是秘传手法!”

“小神医!当真是小神医啊!”

先前质疑的王老倌此刻也是满脸惭愧佩服,

上前拱手:

“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

小相公医术高明,老夫佩服!

却不知小相公所用之法,出自何典?

这物理降温与穴位按压,

竟比老夫的草药针砭见效更快!”

苏惟瑾连忙扶起农妇,

又对王老倌还礼:

“老先生过誉了,晚辈并非郎中,

只是平日杂书看得多些,

偶然从一本残破古籍上看过类似急救之法,

今日情急一试,侥幸奏效,

实在谈不上医术。

孩子这只是暂时稳住,

必须尽快送去城里寻良医仔细诊治,

查明中毒根源才好。”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来源,

又撇清了自己“行医”的身份,

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还提醒了后续治疗,

显得极为稳妥周到。

那农妇一家千恩万谢,

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上去城里的驴车。

临走前,那老汉犹豫了一下,

从怀里摸索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

雕刻粗糙却打磨得光亮的桃木符,

塞到苏惟瑾手里,诚恳道:

“小恩公,俺们是南京城外白石驿的农户,姓韩。

俺家闺女在南京城里魏国公府上做些浆洗的活计。

俺们穷家小户,没啥能报答的,

这桃木符是家里婆娘去栖霞寺求的,

据说能辟邪保平安…

您千万别嫌弃!

您将来若是有机会到南京,

有啥粗苯活儿需要帮忙,

尽管到白石驿找俺韩老四,

或者托人捎个信到魏国公府后门找韩大娘也行!

俺们一定尽力!”

魏国公府?南京?

苏惟瑾心中微微一动,

这可是意外的收获。

他没有推辞,接过那尚带着体温的桃木符,郑重收起:

“韩老伯言重了,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这桃木符我收了,祝孩子早日康复。”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韩家一行人,

茶肆里的议论焦点彻底变成了苏惟瑾。

行商们交头接耳,

纷纷打听这年轻俊俏又身怀奇术的小相公是何方神圣。

很快,“府试案首苏小九途中妙手救幼童”的事迹,

便随着这些南来北往的行商脚夫,迅速传播开来。

苏家族人更是看得心潮澎湃,

与有荣焉!

七叔公激动地拍着苏惟瑾的肩膀,

声音都有些发颤:

“好!好小子!

不光书读得好,

还有这等菩萨心肠和本事!

真是天佑我苏家!”

苏惟瑾只是谦逊地笑了笑,

重新坐回桌前,

端起那碗早已凉透的粗茶,

慢慢啜饮。

名声、人脉、声望,

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举手之劳”中,悄然积累。

前方的路,似乎又开阔了些许。


  (https://www.xxxqq.cc/4848/4848316/4398562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