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1979从燕影厂厂长到华娱教父 > 第494章 这是你姐和你姐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第494章 这是你姐和你姐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初七一早,窗纸刚透进点微光,冯家幼就醒了。

    她侧着身看程学民睡得正香,小松鼠蜷在两人中间,小嘴还微微张着,心里忽然涌起股热流。

    当年在程家湾插队时,她可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带着丈夫和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学民,醒醒,我想带妈和家末去知青点看看。”冯家幼轻轻推了推程学民的胳膊。

    程学民揉了揉眼睛,坐起身说道:“行啊,我陪你们去。正好让妈她们看看,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嗯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妈她来的时候,也都说了想要看看我之前,在这里插队劳作的地方!”冯家幼也是连连点头,可没跟自己男人这样用词,还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其实冯家幼也知道,这个说法出至哪里!

    就是自己男人写的《我的兵团岁月》里,女主人公返城参加高考,写的作文题目就是这个。

    当即也是催着隔壁的冯家末她们赶紧起来。

    洗漱完,程母已经在灶房忙活,见他们要出门,赶紧装了袋煮鸡蛋:“带上路上吃,知青点离村远,别饿着。”

    冯家末蹦蹦跳跳跑过来,背上程学民给她买的新书包:“姐,知青点是不是有小土房?跟电影里一样?”

    “去了就知道了,别瞎闹。”冯家幼笑着捏了捏她的脸。

    几人刚出村,就碰到秦晓莲,她手里拎着个篮子,里面装着给知青点看屋老乡的点心:“伯母,哥,嫂子,我跟你们一起去!”

    知青点在村西头的土坡上,几间土坯房孤伶伶立着,墙皮掉了大半,窗户上的塑料布破了洞,风一吹哗啦响。

    看屋的王婶正坐在门口纳鞋底,见他们来,赶紧站起来:“冯家幼!我猜你肯定会回来看两眼!”

    “王婶,好久不见。”冯家幼走上前,握住王婶的手,打着招呼说道,“我带我妈和我妹,过来看看我以前住的地方!”

    “好好好,城里的……同志你好你们好!”王婶也是受宠若惊,赶紧招呼迎接着。

    冯母也是连连跟其打着招呼,眼睛也跟着冯家幼的,扫过屋里。

    土炕还在,炕边放着个旧木箱,那是冯家幼她们当年装衣服的;墙上还贴着农业学大寨的旧标语,字迹都淡了。

    只是现在,人去炕空,显得十分的荒凉!

    “这屋我一直给你留着,想着你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王婶拉着她往屋里走,“你当年住这屋,冬天漏风,你总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早上起来头发上都结霜。”

    冯母跟着进来,摸了摸冰冷的土墙,又看了看漏风的窗户,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家幼啊,你当年就在这屋里住了四年?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熬过来的?”

    “妈,没事,当时大家都这样。”冯家幼赶紧擦了擦冯母的眼泪,说道,“而且后来学民总给我送窝窝头,还帮我修窗户,比别人好多了。”

    冯家末拿着个旧锄头,在院子里比划:“姐,你当年就是用这个种地啊?看着好沉!”

    “别瞎动,那是你姐当年干活的家伙,可不能弄坏了。”冯母赶紧喊住她,又叹了口气,说道,“要不是学民帮衬,你姐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其实也知道女儿是幸运的,遇到了女婿程学民这么一个好后生。

    特别是知道,本来这个知青点,其实有着五六个插队知青的!

    可女儿那几个知青同伴,家里都差不多有关系,提前返城的提前返城,第一次恢复高考的参加高考,也考上了大学。

    最后她女儿一个人,留守在这知青点。

    冯母之前收到女儿信件时,还没觉得怎么感触,毕竟她跟冯父也都被下来,同样在地方劳作。

    可现在!

    看着眼前的知青点景象,又想到自己女儿,因为她们当父母的成份问题,不能参加第一次高考,而不得不一个人留守在这知青点,那会是怎样一个凄境?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女儿是有了程学民这个好后生,帮她搞定了高考的资格,并在几个月后,也跟着考上了燕京大学,得以回到燕京。

    所以,此时此景!

    想着女儿当时的凄境,也就对女儿在这农村插队,早早的跟一个泥腿子私定终身,并把身子给出去了不说,还带回去了一个肚子,也就十分的理解十分的理解了。

    冯母也是后悔,当时她知道实情后,还十分的恼怒,更是恨不得要逼着女儿,去把孩子打掉,甚至要跟女婿直接断了往来。

    是真的后悔啊!

    要是当时没有自己的好女婿,帮衬着女儿渡过那最艰难的几个月,冯母都实在没法想想,她这个女儿还能不能挺过来?

    想到这种种,触景伤情的冯母也是不停的抹眼泪!

    从知青点出来,冯家幼说要去看棵红枣树。

    几人跟着她往山坡走,远远就看见棵老枣树,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枝桠上还挂着些干枯的枣叶。

    “就是这棵树。”冯家幼走到树下,摸了摸树干,眼里满是回忆,说道,“当年学民就是在这树下,跟我说要帮我弄到高考资格,帮我考上大学考回燕京去的。”

    程学民走过来,也是直接打趣笑道:“你当时还说我吹牛,说我一个泥腿子农盲,自己都大字不识一箩筐,还帮你考上大学考回燕京去?

    还说要是我真做到了,就嫁给我带我一起去燕京来着。”

    “谁知道你真做到了!”冯家幼笑着捶了他一下,眼眸子满满的幸福。

    “啊?!是吗?那这么说,姐姐夫,这是你们树下定情的地方喽?竟然这么灵验?”冯家末闻言也是大喜诧异!

    跟着冯家末凑到树前,双手合十偷偷许愿,冯母见了没好气的笑骂着:“哪哪都有你的事!”

    “嘻嘻!”冯家末小虎牙一咧,不要太开心。

    问她许的什么愿,又打死也不说,被秦晓莲追着笑骂着。

    日子也过得快,转眼回程家湾已经有三天了!

    今天是大年初八,正是程父跟族老商量定好,给大孙子小松鼠上族谱的日子。

    头天晚上,程母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程父还特意去公社供销社买了鱼肉瓜壳花生红纸鞭炮。

    乡亲们也早早来帮忙,有的贴对联,有的摆桌子,院里院外挤满了人。

    刚吃过早饭,就听见村口传来小汽车的喇叭声音,原来是县里的领导来了。

    县委曹书记握着程学民的手,笑得格外亲切:

    “学民同志,你可是咱们县的骄傲!创汇两千万美金,还上了人人羡慕的茶话会,今天特意来沾沾喜气,看看咱们程家的小宝贝。”

    程父赶紧迎上去,给曹书记递烟:“曹书记,快屋里坐快里屋坐,外面风大。”

    “不了不了,先看看孩子。”曹书记走到婴儿椅前,看着小松鼠,“这孩子长得真精神,叫什么名字?”

    “叫程清松,‘清’字辈的。”程学民抱着小松鼠,说道,“今天正好上族谱,让他认认祖宗。”

    曹书记也是连连夸好名字,跟着被程学民安排跟冯父聊到了一起去了。

    曹书记知道竟然是程学民这个改开创汇先锋的老丈人,当真是不要太客气表示热烈的欢迎。

    “曹书记还不知道吧?!我这位亲家公,可是位大领导!”

    这一下,着实没把曹书记给惊掉了下巴。

    冯父也是连连谦虚的说道,不是什么大领导,他也是今年刚刚调任!

    又从侧面打听到,冯父主持的竟然是改开的,更是改开办公室主任。

    喔擦卧槽!

    这他么可是一尊真神,确实是大领导啊!

    毕竟现在风口就是全面改开,他们地方还在摸着石头,一点头绪都没有!

    哪知道,他们县下的程家湾,来了这么一尊主抓改开的主任,那可不得当面好好取取经,向这位冯主任好好的请教请教,他们县里地方的改开方向,从哪里开始好!

    冯父虽然刚被调任小半年,接触到的可都是高层建瓴,给地方一个小县城随便指点一下,都能让曹书记他们做出一点改开成绩。

    所以这一畅聊下来,曹书记顿时觉得此行不虚,而且是有着超级大的意外收获!

    而程学民程父他们那边,上族谱的仪式在祖堂举行,族里最年长的九太爷拿着毛笔,族谱本摊在八仙桌上,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程家几十代人的名字。

    九太爷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程氏第二十七代孙,清字辈,程清松,父程学民,母冯家幼,生于燕京,公历一九七九年四月……”

    九太爷念完,他蘸了蘸墨,把小松鼠的名字工工整整写在族谱上,旁边还画了个小红圈。

    “好!”

    乡亲们都鼓起掌,程母赶紧端上红枣花生瓜子糖果香烟,分给大家吃。

    紧跟着!

    祖堂前六封十万响的大爆竹,同时被点响,瞬间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腾起的硝烟跟蘑菇云似得,不要太壮观!

    见证完小松鼠的上族谱事宜后,曹书记跟老丈人冯父聊过,又拉着程学民说道:

    “学民同志,以后多回县里看看,要是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尽管开口。咱们县也想搞点创汇项目,还得向你请教呢。”

    “曹书记客气了,有需要我肯定帮忙。”程学民笑着点头,他的根就在程家湾,以后肯定会经常回来看看的!

    中午,程家摆了二十多桌宴席,乡亲们都来吃酒,毕竟程学民光全国粮票和肉票,那都是以吨计数的!

    在燕京的时候,还不好这么明目壮胆的打扮特办。

    但是回到了老家程家湾,还不是怎么热闹怎么造?

    要不是时间紧,媳妇儿冯家幼又不想麻烦,程学民都想在程家湾,为媳妇儿补一个轰轰烈烈的婚礼。

    直接把老物件的八抬大轿,十里红妆,给媳妇儿整出来不可。

    曹书记也留下喝了几杯,聊到下午才走。

    院里一直热闹到天黑,小松鼠被抱来抱去,脸上都沾了不少酒渍,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返乡愉快的日子,从古自今都是短暂的!

    这次程学民带着媳妇儿跟儿子,还有老丈人丈母娘回来,主要是让老丈人丈母娘她们过来认认路,也好知道自己的好大姑娘,到底是嫁到了陕北哪个地方。

    更主要的,还是给小松鼠上族谱。

    这是程父程母从去年小松鼠生下来后,一直心心念念的!

    所以正好趁着这过年回来的时间,给办了。

    初九一早,程学民一家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城。

    程母把家里的小米,红枣,土豆等等土特产,装了满满几大袋,还缝了个新布包,里面装着小松鼠的衣服:

    “路上冷,给孩子多穿点,到了燕京记得给公社你老舅那打电话。”

    “妈,您放心,我们会常回来的。”冯家幼抱着程母,舍不得撒手。

    正说着,大队老书记大爷拎着个篮子走进来,里面装着鸡蛋和红糖,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

    “学民,家幼,有个事想麻烦麻烦亲家公冯同志来着。”

    冯父闻言找他的,也是当真意外的很,疑惑的问道:“程大爷,什么事啊?”

    “昨儿晚上,我家小玄孙出生了,是个男孩。”老书记老脸一咧,笑的不要太开心的说道,“这不亲家公你是燕京来的大知识分子,就想着请冯亲家公您帮忙给孩子取个名字,跟清松一个‘清’字辈的!”

    冯父愣了愣,随即笑道:“这是喜事啊,恭喜程大爷又喜添红丁,这是大喜事啊!”

    随即他问了小玄孙的生辰八字,又琢磨了会儿,说道:“这孩子生辰八字里缺水,‘清’字辈已经带水了,再找个温和点的字,贴合诗经里的意思,寓意好。”

    他想了想,说道:“《诗经大雅烝民》里有句‘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清’字辈,就叫‘程清穆’怎么样?

    ‘穆’有端庄,温和之意,既补了五行,又有文雅气,以后孩子定能成个稳重的人。”

    “程清穆……”程大爷念了两遍,拍着大腿叫好,虽然不知道清穆是哪个穆,但依旧叫好说道:

    “好名字!有文化!亲家公,太谢谢你了!这名字比公社里的先生取的好多了!”

    旋即赶紧把篮子递过去,说道:“一点心意,你们路上吃。”

    “程大爷,客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冯父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收拾好行李,正巧县里曹书记安排的小轿车,也已经到了程学民的家门口。

    昨天曹书记在冯父这里取经,可谓是茅舍顿开。

    所以临走之前,说什么也要派车过来,接冯父他们去县里客运站的时候,顺道去他们县里坐坐。

    所以今一早,就把小轿车给派了下来,专程接程学民他们去县城!

    ……

    求月票求全订,谢谢谢谢!(本章完)


  (https://www.xxxqq.cc/4848/4848757/1111064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