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名声大噪
第三十五章 名声大噪
林浩献给曹操的计策,是屯田制。
说白了就是在和世家豪族争抢土地和流民。
世家豪族短时间内畏惧曹操有兵马。
不会对曹操屯田制有太大的冲突。
一旦时间长了。
世家豪族反应过来,发觉屯田制的危害,肯定会不依不饶,从中作梗。
反对屯田制度!
林浩说曹操在有生之年,不会为钱粮忧愁。
一旦曹操、死了,新的接任者,没有足够大的能力正压,就很难说了。
曹操犹豫不定,转头看向郭嘉,想听听他的意见。
郭嘉神情凝重,犹豫不定。
郭嘉虽然出生寒门,但同样是士族。
效力在曹操身边,也是想要寒门崛起。
郭嘉士族门中亦有子侄,当然也想替他们谋取利益。
而林浩好像总是针对士族,挖他们的根基。
首先献给曹操的策略是引蛇出洞,将兖州不服的士族驱赶一部分出去。
接着又献策,以军威震慑,让兖州士族,拿出钱粮赈济平民。
后来献策屯田制度,将兖州士族的田地分给流民。
以后会不会有无穷无尽的策略,让士族永无安宁,将传承的田地丧失掉?
郭嘉真不敢想象,带着恐惧感,但也不敢问!
“明公,不要担忧,童储说的隐患,也是在几十年之后。”
“兖州蝗虫灾害,虽然各郡出钱粮,没说什么,但内心也是苦不堪言。”
“他们是在担忧,以后每一年是否都会像今年一样,将族中钱粮拿出来。”
“眼下明公实施流民屯田,兖州士民会积极配合,不会持反对意见的。”
“眼前的局势,屯田对兖州士民来说,只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林浩眼珠提溜一转,心中佩服。
郭嘉不愧是天下难得的奇才。
居然将屯田制度分析的一清二楚!
曹操琢磨片刻,心中对屯田制度和局势,也琢磨的理解。
眼下屯田制度和实施,和士族争利是有隐患。
但长远考虑,只有强兵足食,群雄之争才会避免。
刚才郭嘉和林浩都说了,屯田制度是远患,不是近忧!
当前重点解决的是,以后有足够的钱粮,供养众生。
没有世家大族,就筹备不到足够的钱粮。
过了一会儿。
曹操收回思绪,毫不犹豫说道:“童储,刚才献策屯田,的确不错。”
“但就算是屯田,那也要有人负责。”
“这件事情就交给童储你来负责,担任屯田校尉,如何?”
林浩闻言,笑着拒绝道:“屯田校尉,只有另选他人担任。”
“我当初在东阿当守备时,曾经和东阿令栆祗,谈过屯田之事。”
“他对农田水利了解很深,屯田之事可以委以重任于栆祗!”
曹操心中一紧,惊讶道:“栆祗是士族之人,文才不错,我当初在陈留时,他和我一起相处过。”
“袁本初也是看中他才能,邀请栆祗去邺城,但被栆祗给拒绝,选择跟着我。”
“没想到童储会推荐此人担任屯田校尉。”
林浩眼神一闪,呵呵一笑道:“明公,我对士族之人,并非一概而论!”
“我出谋划策不是想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而是想让士族之人,安分守己,为国出一份力!”
“栆祗是难得的贤才,对屯田水利研究很深刻,当屯田校尉最为合适,我不可能因为他的士族之人就恨之!”
曹操心满意足,点点头道:“童储,是我小觑了你的器量!”
“虽然栆祗有能力,但屯田制是童储你提出来的,不能让他抢去了你的功劳吧?”
曹操停顿片刻,补了一句:“不过,可以将屯田校尉改成典农校尉,由栆祗担任。”
“再设典农都蔚、军司马,来协助屯田管理,童储可作为典农中郎将,高典农校尉一筹。”
“而童储这位典农中郎将,任何郡县无权干涉,属于我直接管辖!”
“童储可有意见?”
曹操不愧是老谋深算,如此一弄,不仅证明了林浩是屯田制最大的功臣,还不会让栆祗多心,用他的能力来屯田。
并且声明林浩这位典农中郎,任何郡县都无权阻止,林浩顺利推行屯田制。
林浩不傻,心知肚明曹操的用心,随后答应了典农中郎职位,负责兖州各郡屯田。
……
到了冬季,兖州蝗虫灾慢慢平息。
曹操也顺利度过了蝗虫灾害引起的饥荒。
然而,虽然平息,兖州还是出现了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
这次流民对于来年依旧很迷茫,不知道兖州用来赈灾的钱粮,还能维持多久?
等到钱粮用尽,他们这些流民又该何去何从?
正在他们焦头乱额时,一道政令下来了,给流民们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
“好消息,兖州牧下达了政令,招募人手屯田。”
“播种的种子由兖州政府提供,如果使用官牛耕种,那官七民三,私牛官民平分!”
“而且,参与开垦荒地,兖州政府还会按劳分配,发给精米小麦,我们就有吃的了!”
“这么说,没有参与开垦荒地的就领不到精米小麦了?”
“当然了,你都没有参与开垦荒地,哪里会分给你东西,人家兖州牧也不可能,供养我们一辈子吧?”
“反正我不计较得失,已经参与屯田,有了新的户籍,以后不用发愁吃不饱肚子了!”
“我也去……”
随后一段时间,兖州士民传播着消息。
……
光阴如箭,很快又到了第二年,春!
兖州增加了很多的农田。
这些新增的农田,全是兖州屯田百姓,整个冬季的功劳。
春天来临,万物更生,在百姓辛勤劳动下,播下了希望种子。
一时之间。
有个传奇般的名字,在民间流传,典农中郎将林浩!
出生贫寒,一介布衣,出谋划策屯田,救活了兖州无数民生。
同时。
曹操的名声,也随之而起。
林浩功不可没,成绩远超了曹操文武,郭嘉向曹操提议,上报天子,自请建德将军,费亭候。
而且,还加奏林浩,请天子封万岁亭候。
之所以请万岁封名,是在证明林浩的屯田之策,功劳不小,林浩会长寿此生。
……
如今的李榷封号大司马。
郭汜封号大将军,目中无人,横行霸道,朝天无人敢言。
杨修早就通知太蔚父亲杨彪,得知杨修和曹操有约定,曹兵愿意举兵勤王。
曹操因为兖州蝗虫灾害,还没有行动。
眼下,杨彪得到消息,曹操平定了兖州灾害,随时都可以西进长安勤王。
于是。
杨彪和大司农朱儁,秘密来到宫中,献策曹操剿除奸党,匡扶社稷!
(https://www.xxxqq.cc/4849/4849862/1111110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