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寡人愿以国士待之
“所以我劝大王思考,何种法度适用于一统?”
“这么说来,先生不反对法治。”嬴政抓住了要点。
“为何要反对法治?”赵九元笑道:“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度也是生产关系中的一环。”
“请问先生师从何处?”
赵九元接话道:“我自小便随师傅入山修行,此乃我第一次入世,我师从思想家克子,又师从治家毛子,吾师之思想博大精深,而我继承了他们的思想,主兼采百家,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嬴政蹙眉,兼采百家,此乃相父吕不韦的主张。
为何眼前之人却说自己是思想家,又说治家?
克子是谁?毛子又是谁?
怎么都没听说过?
不过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八字,又十分精妙。
赵九元要是知道嬴政所想,必定要翻白眼。
她其实想说政治家。
可谁让这位迷人老祖宗名讳有个“政”字呢?
“在下以为,适合统一的法度是根基,但要真正稳定统治,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何为主要矛盾,便是一个问题的关键点。”
“还请先生教寡人。”嬴政虚心道。
“一个关键点在于六国之人认可大秦,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放下原本侍奉了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君主,团结到大王身边来。”
嬴政大为震撼,从未听过这样的理论,赵先生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利禄之徒,怎么越听越无私呢?
“便先要做到思想一统,而后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一统。”赵九元最终抛出她的主张。
嬴政仔细咀嚼赵九元这段话,但他不明白,何谓思想?何谓政治?
赵九元娓娓道来:“思想便是人心中所想,譬如大王身为秦王,一心为秦,心有《秦律》,坚守治国,大王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是秦人。”
“请问大王,李斯是哪国人?”
“楚国人。”
嬴政顿时一震,连他自己都认为李斯不是秦国人,六国之人又当如何?
“这就对了,六国之人心中也有其国,大王灭亡其国,却没有消灭其思想,六国旧民心中不认可大秦,那么大王的秦律即便再严苛,也不可能长久。”赵九元眸光直面秦王政。
“若是天下百姓人人皆自称秦人,再无赵人、楚人、燕人之别,一统之后,便再无赵地、楚地、燕地之分,纵观天下,皆是秦土,天下百姓皆是秦人,这才是真正的大一统。”
就好比,汉以后形成了扭成一股绳的汉民族。
“寡人烧掉他们的宫室,毁掉他们史册,让他们只能以大秦为尊。”嬴政道。
赵九元淡然地摇头:“不可,此下策也。”
“乱世用重典,而宁世重典无异于自取灭亡,兵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下看来,真正的统治手段不是依靠暴力,而是润物细无声,稳定统治于无形之中,其可令群臣敬服,万民俯首,甘为牛马,任君驱使。”
嬴政心中的气又升了上来,梗在胸口不上不下:“依照先生的意思,如何才能使民彻底归顺于秦呢?”
“民是一个奇特的群体,您越是压迫他们,他们越是要起来反抗,相反,您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会感激您,您给他们一碗饭吃,他们便会为您拼命。”赵九元抽起一根狗尾巴草,拿在手里转着圈圈。
嬴政大抵明白了赵九元的意思,便是要予民生存的空间,让他们能在秦国吃饱饭,有活下去的希望,有上升的通道。
那么商君之法在一统之后的确存在弊端了。
赵九元又道:“政,即一国的制度、法令等,治,则是国家治理,政治合在一起,就是通过制度手段管理国家,商君建立的二十级军功授爵制,其提高了秦国百姓耕战积极性,大大提升秦国国力,便是制度手段。”
“如今大王将一统六国,需要与之对应的制度,若是六国百姓皆为秦人,再搭配上合适的政治体制,便可长久治理。”
先秦时期,政和治两个字都是分开使用的,合在一起可以解释为“以政令治国”,自己把它组装在一起没毛病。刹那间,嬴政恍若接收到了某种更高级的理论,醍醐灌顶。
这一思想冲击,令他久久不能回神。
“得先生一言,当真胜读十年书。”嬴政大为震惊,心底掀起惊涛骇浪。
只觉自己先前固守的东西都太过陈旧了,赵九元的理论新得令人感到惊奇。
“先生可愿跟随寡人入咸阳宫?寡人愿以国士待之,愿先生辅佐寡人。”嬴政起身,激动地对赵九元躬身一礼。
赵九元扶起他道:“大王不必如此,九元乃乡野之徒,当不得大王如此垂青。”
“先生莫要妄自菲薄,寡人看来,先生之才比之管仲更甚,寡人愿为齐桓公,请先生为我大秦左庶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嬴政言辞恳切,态度中带有几分敬意。
系统冒泡,激动不已:“宿主赶快答应啊,那可是左庶长,除了公族王族,其余人宿主均可管理,相当于丞相!丞相啊!”
“还得是始皇大大,就是大方!”
赵九元躬身礼道:“多谢大王厚爱,那么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便将这红薯卖给秦王如何?”
“系统温馨提示,白起当年也被授予过左庶长的职位,这是白起的起点哦。”系统电子音忽然在赵九元脑海里炸开。
白起?
人屠?
我?
对此赵九元有以下六点想要表示。
嬴政喜不自胜,他拉起赵九元的手腕,发现其手腕竟格外纤细柔软。
他这才仔细端详眼前之人的体态,发现其瘦弱不堪,不像个男子,或许有人就是长得阴柔吧。
“粮种乃外物,寡人看中的是先生之才!”嬴政笑道。
秦王买红薯,红薯只是添头,他真正买的是赵九元这个麒麟才子!
别说一掷千金,就是万金,他也给!
在这乡野之中,一些国事不方便攀谈,更多细节还得到咸阳宫再说。
赵九元让阿珍和阿旺收拾了细软,随着嬴政的车马进入咸阳城。一路上,嬴政也没多问询什么,他脑子里思绪万千,要消化消化。
李斯朝着她挤眉弄眼,十分好奇她和秦王都聊了些什么。
赵九元笑道:“李兄可是眼睛不适?”
李斯没好气道:“苟富贵,勿相忘啊。”
“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李斯啊。”赵九元也朝着李斯挤眉弄眼。
驾车的王翦听了直皱眉。
坐在王翦身边的尉缭却觉得十分有意思。
后头的一辆马车上拉着一筐红薯、一筐土豆,还有各种蔬菜。
再后面则是赵九元的家当。
从今日起她将入住咸阳城某个宅院。
嬴政对赵九元拱手一礼,目光坚定而热切:“先委屈先生暂住尉僚府中,明日请先生入朝,但群臣或可不服,还请先生多加注意。”
“多谢大王。”赵九元拱手一礼。
这话的意思赵九元领会到了,今日她过了嬴政这一关,明日还得在朝堂之上继续舌战群臣。
为什么不住在李斯府中呢?因为李斯还没搬入新家,国尉的府邸更豪华,嬴政怕怠慢了赵九元。
尉缭作为东道主,终于逮着机会与赵九元单独相处。
他对此人十分好奇,好奇此人的粮种究竟来自何处?又哪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
赵九元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她今日见了嬴政,还把他给忽悠住了,果真是出息了。
现在又要和尉缭交涉,忽悠住这位秦国国尉,以后她在朝堂上的一些超前想法,才能更顺利进行下去。
回头看向尉缭,果见尉缭对她很感兴趣。
两人秉烛夜谈,讨论了一晚上的美食,直至深夜。
(https://www.xxxqq.cc/4850/4850595/4365041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