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53章 龙头落地

第153章 龙头落地


九月的汉东蒸腾着最后一丝暑气,京州新郑机场的停机坪上,热浪裹挟着沥青的焦味扑面而来。

赵立春抬手看表,数字“10:15”在阳光下泛着刺目的白光——距离马斯特的私人飞机预计降落还有十五分钟。他下意识扯了扯领带,却发现喉结处早已被汗水浸透。

“市长,接待车队已就位。”李达康抱着文件小跑过来,黑色西装后背洇出深色汗渍,“海关、边检都按最高礼遇安排,翻译团队......”

“不用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赵立春打断他,目光扫过停机坪尽头的贵宾通道,“把会议室搬到工厂现场,就去光明区那个废弃钢厂。”他想起昨夜与石远书记的通话,老人在电话里说:“马斯特这种人,只相信亲眼所见。”

轰鸣声由远及近,白色涂装的湾流G650划破云层。赵立春眯起眼睛,看着舷梯缓缓放下,马斯特戴着标志性的黑色墨镜走下飞机。

黑色皮衣在风中猎猎作响,身后跟着扛着摄像机的纪录片团队——这个疯子连考察都要拍成商业宣传片。

“Welcome  to  Jingzhou!”赵立春快步迎上去,主动伸出手。马斯特扯下墨镜,湛蓝的眼睛扫过停机坪上朴素的欢迎横幅,突然咧嘴笑了:“赵,你没让警车开道?”

“警车的油费,不如多建几个充电桩。”赵立春用带着调侃的语气回应,侧身示意,“我的车就在那边,咱们路上聊?”

黑色红旗轿车平稳驶出机场,赵立春隔着防弹玻璃指向窗外:“看到那条正在拓宽的公路了吗?双向八车道,直通港区。”

他点开平板电脑,3D建模的物流园区在屏幕上旋转,“三个月内,这里会建成中部最大的智能仓储中心。”

马斯特将腿架在前排椅背上,锃亮的皮靴几乎碰到司机后脑勺:“但你们没有港口。”

“所以我们改造了京杭运河航道。”赵立春调出实时监控画面,货轮正缓缓通过新落成的船闸,“吃水深度提升到12米,万吨货轮可以直达长江。”

他突然转头直视马斯特,“而且,我们有比港口更重要的东西——人。”

轿车驶入老城区,沿街商铺的遮阳棚在风中摇晃,骑着摩托的工人载着满筐货物穿行在车流中。

“汉东有8000万人口,”赵立春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其中200万产业工人,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更重要的是......”

他指向路边正在充电的电动公交车,“这里的老百姓愿意接受新事物。”

马斯特沉默片刻,突然掏出手机播放一段视频。画面里,某发达国家的工人正在抗议自动化工厂裁员,人群举着“机器抢走饭碗”的标语。

“在美国,工会是最大的阻碍。”他将手机甩在座椅上,“赵,你怎么保证这里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工人想要的是未来。”赵立春点开另一段视频,光明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在组装新能源汽车模型,“政府出资培训,企业定向招人,工人既能拿工资,又能学技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马斯特先生,你要的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愿意和你一起改变世界的伙伴。”

轿车拐进光明区,锈迹斑斑的钢厂大门豁然眼前。赵立春下车时,鞋底碾碎了满地的玻璃碴。

曾经高耸的烟囱如今缠绕着LED灯带,破败的厂房外墙上,“未来已来”的巨型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占地5000亩,水电气管网全部重新铺设。”赵立春领着众人走进厂房,头顶的吊车正在吊装太阳能板,“屋顶光伏每年能提供2亿度电,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欧盟标准......”

“停。”马斯特突然举起手,走到布满涂鸦的砖墙前。某不知名工人用红漆写的“加油,打工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他掏出相机拍了张照,转头笑道:“赵,你知道我为什么选特斯拉这个名字吗?因为尼古拉·特斯拉是个疯子,而疯子才能改变世界。”

会议室就设在旧炼钢车间,铁皮屋顶漏下的阳光在会议桌上切割出斑驳光影。赵立春推过一沓文件:“税收减免十年,土地零地价出让,人才引进专项补贴......这些都是常规政策。”

他突然抽出最底下的合同,“但这份才是关键——京州市政府将成立新能源产业基金,首期注资50亿,专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马斯特抓起合同快速翻阅,翻到某一页时突然大笑:“你居然愿意用政府信用为企业贷款担保?就不怕项目失败,老百姓骂你?”

“如果怕骂,我就不会站在这里。”赵立春的目光扫过窗外正在施工的塔吊,“马斯特先生,你赌的是电动汽车的未来,我赌的是京州的重生。”

他压低声音,“而且,我相信你的眼光——就像你相信我的决心。”

夕阳西下时,马斯特站在钢厂最高的瞭望塔上,看着远处正在建设的充电桩矩阵。风卷起他的衣角,摄像机将这一幕完整记录。“赵,”他突然开口,“把合同拿来,我现在就签字。”

李达康捧着文件飞奔而来,钢笔尖在合同上沙沙作响。当马斯特签下名字的瞬间,远处不知哪个工地突然响起礼炮,惊飞了成群的麻雀。

赵立春望着漫天晚霞,想起石远书记说过的“谋大事者,需善借大势”。此刻,这位硅谷狂人签下的不仅是一纸合约,更是为京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晚,赵立春在云顶酒店设宴款待马斯特。当服务生端上胡辣汤时,美国人大皱眉头:“这是什么黑暗料理?”但尝了一口后,他竖起大拇指:“就像你的政策——看着奇怪,却充满惊喜。”

酒过三巡,马斯特突然凑过来:“赵,你知道我最欣赏你什么吗?不是那些优惠政策,而是你敢在常委会上拍桌子,敢和老省长叫板。”

他晃着酒杯,冰块撞击声清脆悦耳,“这种魄力,在政客里可不多见。”

赵立春举起酒杯,与对方轻轻相碰:“因为我知道,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机会了。”

窗外,京州的灯火渐次亮起,光明区的塔吊在夜空中勾勒出钢铁森林的轮廓。这场始于魔都的博弈,终于在汉东大地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


  (https://www.xxxqq.cc/4850/4850602/4365090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