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54章 老政委登顶

第54章 老政委登顶


龙历1976年的春末,京城的槐花开得正盛,细碎的白花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这股香气飘进户部尚书府时,赵刚正伏在案头批阅公文。

六十三岁的他两鬓已染上风霜,眼角的纹路深了些,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目光透过老花镜,落在账本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清晰锐利。

几天前那通来自老政委办公室的电话还在耳边回响。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分量:“老赵啊,组织上考虑了很久,你在户部副尚书的位置上干了十几年,账算得清,政策吃得透,龙国的民生大计,需要你这样的人来挑大梁。”

老政委是129师时期的老领导,从战争年代走来的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

赵刚清楚,老政委口中的“挑大梁”,不仅是指户部尚书这个职位,更是指在龙国步入新发展阶段时,肩负起统筹财政、盘活民生的重责。

彼时的龙国,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与初步建设,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复兴的蓝图需要更精细的规划与更有力的执行。

授衔仪式仿佛还在昨日。那时他刚从军中转政,被委以户部副尚书,虽有不解,但看着伟人眼中对新龙国框架的殷切期盼,他没多犹豫便应了下来。

这些年在户部,他从熟悉钱粮调度到牵头制定税赋政策,没少熬夜啃那些枯燥的账本,也没少往基层跑,亲眼见过百姓灶台的烟火,也亲耳听过地方官关于财政拮据的愁叹。如今接过尚书印,掌心的分量沉得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上任仪式简朴而庄重。老政委亲自将刻着“户部尚书”的紫铜印交到他手中,拍了拍他的肩膀:“老赵,龙国的‘钱袋子’交给你了,记住,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身上。”

老人的眼神里,有信任,也有沉甸甸的期望。赵刚握紧印绶,郑重颔首:“请老政委放心,我赵刚这辈子,不管是拿枪还是拿笔,心里装的都是咱龙国的百姓。”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边疆营地,李云龙正对着一面挂在土墙上的军事地图吞云吐雾。六十六岁的他腰板依旧硬朗,只是脸上的沟壑更深了些,眼神里的锐利未减。

却多了几分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桌上放着一封刚收到的家信,秀芹在信里絮叨着家里的琐事,末了特意提了一句:“承钧这孩子最近又瘦了,在研究所里没日没夜地干,你这当爹的有空写信劝劝,别累坏了身子。”

李承钧,他和秀芹的儿子,如今已是边疆军事战略武器研究所的核心骨干。

老李每次想起这个儿子就忍不住挺直腰杆——当年他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觉得“秀才”最没用,如今自家穷酸窝里飞出这么个搞尖端武器的“大秀才”,他逢人便忍不住“炫耀”:“瞧瞧,咱老李的种!比他爹有出息,能给国家干大事!”

桌上还放着一份刚到的电报,内容简洁明了:“李云龙、孔捷、丁伟,着即晋升上将军衔,仍留原职,统筹边疆防务及特殊科研保障事宜。”

三颗星的肩章,是荣誉,更是责任。老李掐灭烟头,粗糙的手指划过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关键区域,那里不仅有需要他镇守的国土,更有儿子和无数科研人员日夜奋战的秘密基地。

几乎同一时间,在大东北的密林深处,孔捷正带着参谋们巡查边防哨卡。当年他主动请缨来这荒野之地,一晃十几年过去,曾经的荒滩已建起整齐的营房,边防线上的警惕目光从未松懈。

他的儿子如今已是一名大学老师,专门教授历史,时常写信来劝他注意身体,别总像年轻时那样拼命。孔捷看着电报上的晋升命令,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对着身边的警卫员一挥手:“去,通知炊事班,今晚加个菜,咱也庆贺庆贺!”

他心里清楚,这三颗星,是对他们这代人坚守的肯定,更是对龙国国防力量的期许。

而在西北戈壁的科研基地外围,丁伟正与几位穿着白大褂的专家低声交谈。他负责的是返国人才与武器研究人员的安全保障,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下,埋藏着龙国科技腾飞的希望。

他的儿子成了一名外交官,常年在国外奔走,每次通电话,儿子都会兴奋地说起在国际舞台上看到龙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情景。

丁伟摩挲着新送来的上将军衔肩章,眼神望向基地深处——那里有他需要用生命守护的东西,如今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能有半点疏忽。

京城的户部衙门里,赵刚展开了一幅新绘制的龙国财政分布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地区的税收、支出与发展规划。

老政委挑起复兴龙国的担子,千头万绪中,财政是根基。他拿起毛笔,在几个农业大省的区域画了圈,又在西北工业带标上重点符号。

他知道,李云龙他们在边疆的每一次巡逻,孔捷在东北的每一次严寒坚守,丁伟在戈壁的每一次安全部署,都需要户部稳稳地撑住后方的“粮草”。

窗外的槐花落了一地,被风吹起时像一场细密的雪。赵刚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轮廓。

十几年前授衔仪式后的那个酒局仿佛还在眼前,李云龙拍着桌子大笑说“老赵你酸文假醋”,孔捷闷头喝酒不吭声,丁伟却眯着眼说了句“老话说得好,文治武功,总得有个侧重”。如今看来,当年那几句看似随意的话,早已在彼此心中埋下了默契的种子。

他们这代人,从战火中走来,把最热血的年华献给了龙国的建立;如今鬓染霜华,又在不同的岗位上为龙国的复兴默默坚守。

赵刚知道,他这个户部尚书的担子,不仅要算好钱粮账,更要算好龙国未来的发展账;而李云龙他们肩上的三颗星,也不仅是军衔的荣耀,更是守护这片土地安宁的承诺。

桌上的公文还在等着批阅,窗外的阳光正透过槐花的缝隙,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赵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当年酒局上的酒香,以及战友们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龙国的复兴之路,就在他们这代人的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延伸。


  (https://www.xxxqq.cc/4850/4850602/4365100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