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圣帝 > 307.第306章 李靖突破 讨价还价

307.第306章 李靖突破 讨价还价


第306章  李靖突破  讨价还价

    最重要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就让陛下去磨炼他们吧。

    笑了笑,王守仁继续专心处理源源不断的军政要务。

    两天后,汴京城中,突破大宗师之境的异象出现,吸引了众多高手关注。

    王守仁高兴的大笑几声。

    终于成了。

    十月三十日,李靖于汴京城中,突破至大宗师之境。

    明军士气再增。

    王守仁立即准备起来,各地军队连连调动换防。

    十一月五日,李靖率领抽调出来的第一军、第三军、以及伍云召的第十一军,共近十万大军,前往河北东路的大名府驻扎。

    随行的,还有无名、浪翻云、斗酒僧三位大宗师极境强者。

    王守仁继续坐镇汴京城,不断的继续调动着各地大军换防。

    最后的军事布防,将会是以韩世忠的第二十一军,加上新兵训练完的三万新军、组成的第三十军为主,分散开来驻守五路城池。

    李靖第一军、第三军、第十一军剩下的人,都会抽调回李靖手下,由他统领完整的三个军驻扎在大名府,对峙停留在河北西路的金军。

    王守仁率领手下的第十三军、第十四军、第十八军,还有从韩世忠第二十一军抽调出来的一卫铁骑,共计四卫铁骑、加上俘虏金军的,有近四万铁骑,坐镇汴京,支援李靖、防备辽国。

    如此布防,也是迫不得已。

    金军停留在河北西路,显然是不肯就这么善罢甘休。

    而金军都是骑兵,行动迅速,明军又多是步军,无法追赶金军。

    这导致等金军缓过来后,随时可以进攻河北东路,掠夺钱粮、残害百姓。

    远在汴京的王守仁,根本无法阻止,追不上。

    为了防备辽军进攻,他也无法轻动,率领着大军去追赶金国。

    现在河北东路是大明的地盘,河北东路上的百姓,都是大明子民,明军绝不可以不管。

    这也是王守仁这些日子里,如此希望李靖可以突破的原因。

    好在李靖不负众望,终于突破至大宗师之境。

    李靖突破至大宗师之境,率领三个军,非天人之境不可抵挡。

    再加上三位大宗师极境强者,大部分的天人之境、也无法正面相抗。

    这股力量,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实力。

    驻扎在河北东路的大名府,足以让金军有所忌惮,起码不敢肆意妄为的掠夺河北东路,然后等王守仁稍稍腾出手来,一举快速将金军赶出河北西路。

    这个时间不会远,很快就会行动。

    至于金军在这之前,会不会提前对李靖所部出手?

    王守仁倒是希望如此,金军敢动,他不用一个时辰就能赶至李靖军中,然后再败金军一次。

    其实最根本的说,李靖突破后,此时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三个军的兵力安全带到北方。

    然后等王守仁独自到达,一举将金军赶走。

    这样一来,节省了时间、治理了各地,更主要的是,防备了辽国,不给其偷袭的机会。

    与此同时,这一个月来王守仁忙碌着,金辽二国同样没闲着。

    金国这边,携带着那么多的财宝、还有两位皇帝、数千人的达官贵人,这些都要妥善安排。

    财宝不必说,那些人此时此刻,都是金国手中的筹码,很有用。

    除此之外,就是增强自身力量。

    他们在河北西路,继续搜刮着钱粮,从金国境内征兵、调过来。

    这些都需要时间。

    还有便是与辽国谈判,双方已经联系上了,正激烈的争论着。

    辽国这边。

    拿下西三路的辽军,收获上自是不如金军的。

    但这是双方的地理位置原因,没有办法。

    进攻汴京的金军,面对的力量、危险也都更大。

    现在果不其然,直接被大明大败一场,损失惨重。

    所以,辽国高层之前羡慕嫉妒金国拿下汴京的情绪,已经没有了,还颇为庆幸。

    若是辽国进攻汴京,那现在大败的,可能就是辽国了。

    此时,辽国的麻烦也不少。

    被他们打败的杨家军、种家军,实力尚存,就在南方与他们对峙。

    他们还要防着西北方的西夏。

    拿下的三路地盘,同样要治理、整顿,增强自己的力量,这些都需要时间。

    若是明军给他们机会了,他们自是不介意出手突袭,与金国一起先把明军打败。

    结果是王守仁稳得让他们找不到破绽,那就只能继续老老实实的治理整顿三路地盘了,他们可不想如今就与王守仁率领的明军正面硬碰。

    金国还没死,挡在前面呢。

    这一个月来,一边继续加速整顿地方,一边等待着机会,一边也与金国谈判。

    谈判方面,双方联手先打败明军,是共同的意愿。

    但辽国想要拿捏一下金国,获取更多的利益。

    金国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谁都不肯轻易让步,加上如今入冬,又都需要时间准备,谈判就有些僵持下来。

    明军、金、辽三方对峙,默默准备时,南方的赵构是最高兴的。

    大明如此轻易大败金军,让他恐惧。

    现在,他感到高兴,因为辽国显然将头号大敌转移到了明军身上。

    这让他如何能不高兴?

    南宋朝廷抓紧时间,整顿着南方各路政权。

    就在赵构高兴时,十一月六日,翁泰北再次作为使节,来到了隆兴。

    “每年八百万银子,五百万石军粮!”

    赵构君臣脸色皆变,高兴不起来了。

    “不错。”翁泰北抬着下巴,比上次的姿态更为高傲道:“宋国皇帝不会说拿不出来吧?”

    “贵使明见,我大宋的确是拿不出来啊,而且为何突然涨这么多?”赵构脸色难看道。

    “呵呵。”翁泰北不屑一笑道:“宋国皇帝莫不是在装傻?

    如今辽国也将目光盯在了我大明身上,我大明即将对付金辽联手。

    宋国可以在南方,坐享其成了。

    你现在问我为何突然涨这么多?

    宋国难不成在耍我吗?”

    翁泰北的姿态,完全是藐视南宋君臣。

    可赵国君臣却是没有一个发怒的,当然,这也跟赵构没有让一些刚直的官员参加此次会议的原因,他担心那些什么都不懂、不知道顾全大局的官员,得罪了大明使节。

    在此的官员,皆是主张全力跟大明交好的,提前也有心理准备。

    “贵使误会了,我大宋绝没有戏耍贵使的意思,只是此等数量实在太大,我大宋拿不出来,还请贵使减少一些。”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相貌堂堂的官员站了出来,不卑不亢道。

    赵构满意的看过去一眼,赞同地点下头。

    虽然这位臣子的话中,擅自同意了增加钱粮数量,但他没觉得不对。

    增加肯定是要增加的,他清楚这点无法拒绝。

    “不可能减少,这已经是大都督减少过的数量。

    我大明要对付金辽二国,宋国却是不用出手,如果这些钱粮都无法拿出,那请问宋国是要坐山观虎斗吗?”翁泰北眉头皱起、直接怒视赵构道。

    ‘当然了。’

    赵构君臣心中想到,他们恨不得大明和金辽二国拼的同归于尽。

    但话绝不能说出口。

    否则就会失了整个大宋的民心,南朝朝廷也会获得不忠不孝的名声,威望大减,想要整顿南方更难了。

    毕竟金辽二国拿下了大宋北方,尤其是金国,俘虏了二帝、大量宗室、官员,明军是为了抵挡鞑虏才来的。

    赵构如果不报仇、不北伐,还选择坐山观虎斗,名声、民心就都没有了。

    还得罪死了大明。

    这两者哪一点他们都不敢。

    反正就是可以想、可以期望,顶多还可以默默做一些事,但就是不能说出口。

    “此言差矣。”还是那位官员开口了,沉稳道:“明、宋两国历代交好,如今还是姻亲,哪怕是圣武皇帝陛下,都曾夸过我大宋太上皇陛下,称两国关系友好。

    此次明军是为了我大宋而来,我大宋岂能坐视不理?

    只是这个数量,实在太大,我大宋目前根本无法拿出。

    试问无法拿出,又如何同意?

    所以还请贵使减少一些,早日达成约定,好让钱粮早日到达明军手中,抵挡金辽二国进攻。

    还望贵使明见。

    若是贵使不能做主,可以回禀王大都督。”

    一番话,让翁泰北脸色都是微变,深深看了眼这位官员。

    真是厚颜无耻。

    我大明陛下是夸赵佶吗?

    那是赵佶送礼送的够多、够快,夸了句不错,让其继续送。

    厚颜无耻也就罢了,后面的话,就软硬兼备了。

    是个人才。

    但他也不奇怪,好歹是个朝廷,有些人才不足为奇。

    “好,既然宋国朝廷没有那么多钱粮,也有其它办法解决,用高手相抵吧。

    一位大宗师强者为我军效力、对付金辽二国,可以抵消每年的二十万两银子,或者五万石军粮。

    一位大宗师极境强者,可以抵消六十万两银子,或十五万石军粮。

    一位天人之境的强者,可以抵消三百万两银子,或者百万石军粮。”翁泰北没有跟这位官员争辩下去,话语一转道。

    (第三章,七百均订加更要放到明天了,今天没写出来。)

    ······

    (本章完)


  (https://www.xxxqq.cc/4850/4850716/1111083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