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功成名就


当林秀岚站在市区外环的仓库前,看着工人把最后一台半自动绕线机搬进300平米的厂房,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如今,她的手工坊也越来越大,已经能容纳很多人。

“秀岚,这机器真能省一半人工?”

刘翠跟着工人后面,伸手摸了摸锃亮的绕线机,眼里满是好奇。

跟着做了这么多年,从缠绕铁丝坯子到现在管着生产组,她手里的老茧都厚了一层,但索性这比打工划算,她乐在其中。

“也不能完全代替,至少能让你们轻松大半。”

林秀岚笑着拧开机器开关,看着铜线在滚轮上自动绕成均匀的线圈。

“以前,咱们二十个人,一天也只能产最多一千,但现在有了机器,十五个人就能干同样的活,剩下的人刚好能帮忙做些别的事情。”

相当于是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林秀岚角的光做发卡实在是太单一了,而且也不一定会有那么大的市场,再加上有很多的同行都在竞争,林秀岚就打算做一些围巾啊,针织之类的。

目前也就这些卖的比较红火,也不能单干一样。

她连夜画了设计图,把发卡的刺绣手艺挪到围巾上,又找木匠打了简易的针织架,让工人试着织手套。

忙完厂里的活,林秀岚还要操心店里的事。

箐染放学以后就来这边帮忙,算起账本来也是井井有条,有管家担当。

“妈,这线不行,要让她们返工。”

她说话条理清晰,连哪里需要改、怎么改都记得明明白白,活脱脱一个“小质检员”。

其他三个女儿,都在小学和初中,闲着没事儿都会过来帮忙看店铺,晚上林秀岚忙完猪场,来店里对账,盼夏献宝似的把账本递过去,眼里闪着光。

双胞胎姐妹俩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捡猪草,每天放学就跑到店里“上班”,昭宁蹲在货架前,把乱了的发卡按颜色摆整齐,粉色放一堆,蓝色放一堆,连位置都记得分毫不差。

青禾则拿着个小托盘,里面放着糖块,看到带小孩的顾客就凑过去,反正就是各种,很讨人喜欢。

把人哄得特别高兴,人家就乐意多买一些。

手工坊的生意越做越大,林秀岚自然也多赚了很多钱。

到了五月底,林秀岚坐在仓库的办公室里,拿着账本算账。

手工坊这个月卖了五千个发卡、三百条围巾、两百双手套,扣除人工、材料和房租,净赚两千五百块。

养猪场那边更红火,每月稳定供应八十头肥猪,利润三千块,两项加在一起居然有五千多块钱。

林秀岚已经算是高收入人群了,而且还买了房子。

没过多久,地区晚报的记者就找上门了,记者跟着林秀岚跑了一天,做了各种采访,都忍不住感慨,林秀岚能走到现在的地步真的很不容易。

林秀岚笑着给记者倒了杯茶,“都是靠一双手拼出来的,以前在村里谁又能想到我有今天的日子呢,现在我也算找不出头了,只想让村里的人都跟着我多赚点。”

报道刊登出来那天,标题是《靠手艺逆袭的单亲妈妈。

还配上了林秀岚和五个孩子仓库前的合影。

盼夏拿着报纸,骄傲地对顾客说,“这是我阿妈!我姐是质检,我管记账,妹妹们是小帮手!”昭宁和青禾也凑过来,指着照片上的自己,奶声奶气地说,“我摆发卡!我送糖!”

林秀岚看着女儿们的样子,又看了看仓库里忙碌的工人,心里暖暖的。

往后的那些日子,也不会回去了,她们以后会越来越好。

傍晚,江明轩带着刚买的西瓜来家里。

看着桌上的报纸,他笑着说,“秀岚,你现在可是非常出名了,很多人都知道你是个女强人。”

林秀岚白了他一眼,却忍不住笑,“我就是个普通人罢了,我这生意虽然越做越大,我还打算招几个工人,再把针织手套的产量给提上去,这样说不定也能卖得更好一点,毕竟咱们薄利多销也是好事。”

江明轩点点头,拿起一块西瓜递给她,“你做事情靠谱,我相信你。”

“那还得多亏你,如果没有你的话,我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应该怎么解决。”

从做生意到现在,其实都是江明轩一直在帮忙,其他的,都没这么容易。

“你要是真感激我的话,不如请我吃顿饭,这样更好一点。”

林秀岚答应了,“等我忙完这段时间,我就带你去吃饭,你带上你儿子。”


  (https://www.xxxqq.cc/4850/4850885/1111103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