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爷制度1
一九五三年的寒气比往年来得更顽固些。
院子里那几棵老槐树的枝桠在灰白色的天空下伸长着,像是冻僵的骨头。
何雨柱推开95号院门,带进一股凛冽的风。
他脚步很快,目光平直地掠过中院,对正在水龙头旁一边跺脚一边洗菜的邻居视若无睹。
他的目的地很明确:通往东跨院的门。
因为,贼鸡儿冷!
拉开棉布帘,钻入客厅,爽。
温暖而干燥的空气瞬间包裹了他,与外界的阴冷截然不同。
“哥,你回来啦。”何雨水从里屋探出头,手里还握着铅笔。
“嗯。”何雨柱应了一声,脱下厚重的外套挂在门后。
开始万年不变的问话:“作业写完了?”
“快了。”小姑娘翻了翻白眼,又缩回头去。
何雨柱走到小厨房,视线扫过米缸和面袋。
空间里收获的些许米面便无声地补充了进去,将容器维持在约八分满的水平。
几乎就在他回到家的同时,中院东厢房里,易中海、刘海忠、阎埠贵三人正围坐在八仙桌旁。
桌上放着一纸街道办刚送来的通知。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易中海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惯有的沉稳。
“街道拨下来一批粮食,高粱米和玉米面,数量有限,让各院自己摸排,上报真正困难的住户。”
阎埠贵扶了扶眼镜,接口道:“我已经初步核算过院里各户明面上的收支。按街道给出的标准,后院苏奶奶家,男人走得早,没儿没女,完全没进项,是最符合条件的。”
刘海忠点了点头,双手按在膝盖上:
“苏奶奶没话说。就是贾家那边,张嫂子前两天就在嘀咕,怕是会闹意见。”
易中海表情没什么变化:
“闹意见也不能坏了规矩。她家东旭有工作,她自己也能做鞋卖,日子紧巴点,但远没到需要吃救济的地步。这事我们三个意见必须一致。”
现在他只想达到目的,不会故意照顾自己的好徒弟。
正说着,门外就传来了贾张氏那特有的、带着点刻意拔高的声音:
“易师傅,刘师傅,阎师傅,你们都在啊,正好有事找你们说道说道!”
棉门帘一掀,贾张氏带着一股冷风走了进来,脸上堆着笑,眼里却闪着精明的光。
“三位管事的”她不等坐下就开了口。
“听说街道发救济粮了?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你们是不知道,我们家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东旭那点工资,要养活我们一大家子,棒梗还小,正是费粮食的时候……”
易中海抬手,止住了她滔滔不绝的诉苦:
“贾家嫂子,你的情况我们刚才正在商议。街道这次给的粮食,是救急不救穷。按照标准,你们家的情况,确实不符合。”
贾张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不符合?怎么就不符合了?我们家四五张嘴吃饭,怎么就不困难了?”
阎埠贵不紧不慢地掏出他随身带的小本子,翻到一页:
“张嫂子,账不是这么算的。街道看的是人均。你们家,贾东旭月入算三十万,你做鞋补贴,往少了说也有七八万,平均下来,离街道划的困难线还差一截。后院苏奶奶是完全没有收入,这才符合条件。”
“她一个孤老婆子能吃多少?”贾张氏声音尖了起来。
“这不是吃多吃少的问题。”
易中海语气加重了些,“这是规矩。街道把这事交给我们,是信重我们,我们不能把名额给不符合标准的人家。”
贾张氏还要争辩,刘海忠霍地站起身,他身材高大,带着一股压迫感:
“张嫂子,这事是我们三个共同议定的!院里眼睛都看着呢,要是给你家报了,其他类似情况的家怎么办?都来闹,这院子还安生不安生了?街道信任我们,我们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他话语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砸下来。
贾张氏看看面色沉静的易中海,又看看一脸“公事公办”的阎埠贵,再瞅瞅堵在面前的刘海忠,知道这三人已经铁了心。
她脸色变了几变,嘴唇哆嗦着,最终狠狠一跺脚,掀开门帘冲了出去,留下一句带着哭腔的咒骂:
“……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屋内三人沉默了片刻。易中海缓缓道:
“明天,老阎把名单和情况说明写好,我送到街道去。”
事情并未结束。几天后,街道核准的粮食送到了,不多,几袋高粱米和玉米面。
由易中海三人亲自提着,送到了后院苏奶奶那低矮昏暗的小屋里。
老人看着那几袋实实在在的粮食,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涌上水光。
干瘦的手紧紧抓住袋口,嘴唇翕动着,半天才哽咽着挤出几个字:
“谢谢……谢谢三位师傅……”
这一幕,被院里不少悄悄关注着这事的人看在了眼里。
粮食风波刚平息没两天,一场夜雨过后,苏奶奶那本就年久失修的屋顶,有一处漏得更厉害了,雨水浸湿了坑头的一角。
这次,没等老人求助,易中海三人在次日清晨便出现在了后院。
易中海仰头看了看破损的屋顶,又看了看街道勉强拨来的、有限的修补材料,一些旧油毡和泥浆。
“料不太够,得省着点用。”
阎埠贵蹲在地上,用手指丈量着油毡,心里飞快计算着如何裁剪最省料。
“我去找两根结实点的木头来搭个脚架。”
刘海忠说着,便转身去院里寻找。
很快,一个简单的脚架搭好了。
刘海忠主动爬了上去,易中海在下面递调和好的泥浆和裁剪好的油毡,阎埠贵则负责指挥和查漏补缺。
三个平时在院里颇有身份的人,此刻卷起袖子,沾着泥水,专注地修补着那小小的破洞。
何雨柱中午回来时,看到的便是这副场景。
他的目光在主院和后院方向扫过,意念扫描瞬间勾勒出三人忙碌的轮廓,以及苏奶奶屋内那处刚刚补好、尚显潮湿的屋顶。
他没有停留,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看见空气流动一般平常,径直走向东跨院,开门,进入。
修补工作在天黑前完成了。苏奶奶看着不再漏雨的屋顶,激动得又要落泪,反复念叨着:
“这可怎么谢你们才好……怎么谢才好……”
易中海只是摆了摆手:“您老安心住着就行。”
经过这两件事,院里人再看向易中海、刘海忠、阎埠贵三人时,眼神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背后议论时,称呼也开始悄然变化。
“易师傅他们办事,还是公道的。”有人这么说。
“是公道,而且真能给咱们解决实在事。”有人附和。
“刘师傅干活也实在,不怕脏累。”
“阎师傅算得精,但该用的地方也没小气。”
(https://www.xxxqq.cc/4850/4850919/4352941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