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四合院:开局断交,医者不可辱 >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见张刚把信封收回去,孙红心才笑了:“对了张叔,明天你去厂里,用废料给我做把弹弓呗?”

“没问题,明儿下班就给你带回来。打算打鸟啊?”

“打什么鸟,过两天我姐夫队里打猎,我跟着去。看能不能打着野鸡。对了张叔,顺便帮我在厂里医务室买几根压脉带。”用压脉带当皮筋,弹弓威力能大不少。

“压什么带?”张刚压根不知道压脉带是啥。

“那就像护士打针时用来绑胳膊的皮筋,很结实。”孙红心的比喻很形象。

车有了,车夫也找到了。

听孙红心说要什么,张刚爽快地答应了。厂里报废钢材多得是,花点钱就能买来。那压脉带去医务室买几根也花不了几个钱,加上弹弓的弓身,总共一两块钱绝对够了。

再说,以孙红心对自家的恩情,别说一两块,就是一两百块,只要他开口,张刚也绝不犹豫。不过该叮嘱的还是要说:“红心啊,你和你姐夫出去玩一定小心,山上真有老虎、黑熊,还有野猪,遇上了赶紧跑,千万别招惹,那东西发起疯来比老虎还凶。”

“放心吧张叔,我姐夫他们都带着枪呢。再说了,我也不进老林子,就在山脚采点药材挖点野菜,进林子是他们的事。”孙红心其实也想进林子,可大姨早交代过了,李军肯定不会带他去。

一旁的张航急了:“爹,你也给我做把弹弓吧,我跟红心一块去,保护他。”

要是别的原因,张刚根本不会理儿子。做一把好弹弓得花几块钱,够一家人几天的伙食了。但儿子这理由找得好——孙红心身边确实需要有人护着。“行,明天一起做。”

孙红心和张航都笑了。孙红心高兴的是有张航在,出去玩就不用自己骑车了。等明天李军把新车送来,赶紧请张姨做个棉垫子装后座上。

张航则单纯是为能出去玩而开心。

聊到八点多,张家三口回去了。孙红心关好门,简单擦洗后就上了床。这年头娱乐活动少得可怜,大多数人睡得早,孙红心一般九点前就睡——除非看书忘了时间。

他能这么准点,是因为全院唯一的手表在他这儿。是块魔都牌全钢表,从李军那儿要来的。李军单位配了自行车,没买,就先买了手表。和孙燕谈恋爱后被孙红心发现,起初不愿意给,宋桂蓉几鸡毛掸子下去,他就老老实实交出来了。

第二天孙红心刚起床洗漱,张航就把早饭端来了:一碗小米粥,一个白面馒头,一碟咸菜,半个咸鸭蛋。“红心,早饭放桌上了啊。”

“行。”夏天直接用凉水洗漱,倒也爽快。

吃过早饭,孙红心拿出医书开始看。他不仅看中医,西医的书也看,图书馆里医学相关的都借回来。虽然国内西医书籍还很落后,但现在的医疗体系和半个世纪后完全不同,他必须适应这个年代。

一见孙红心拿出书,张航就知道他不会跟自己出去玩。等孙红心吃完,张航收拾好碗筷就跑了。

整个上午,除了看书,孙红心还接诊了几位病人,挣了一块钱和两斤白面。暑假他整天在家,比上学时看病方便多了,收入也更高。上学时只能放学后看几个病人,假期从早到晚都能看诊,有时一天能赚三四块。

除了看病和读书,孙红心还坚持写病历。他几乎为每个病人都记录病情,这样能查漏补缺、积累经验。通过比较不同方子的疗效,或对照书上的方子进行推理,他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

虽然孙红心读医书已经十多年,但未受过正统中医传承,因此积累临床经验尤为重要。这一点他从不偷懒,也无捷径可走。

中午将近,李军和张航一同来访。李军还从单位食堂给孙红心带了午饭。

“给你,这个可别弄丢,不然还得补办。”李军递给孙红心一个小红本。

“哦。”孙红心并不太在意。既然能补办,丢了也无所谓,反正补办也是姐夫的事。

李军一看小舅子的态度就知道他没听进去,但也不再多说。他停好新车,把钥匙扔给孙红心,推着妻子的自行车准备离开。“你们赶紧吃饭,菜够,馒头可能不够,航子去家里再拿一个。我走了,得把车给燕子送去。”

“军子哥,你不吃吗?”张航有些不好意思。他本是来看新自行车的,不是来蹭饭的。毕竟,不是谁都能轻易拥有一辆自行车,他自己至今想都不敢想。

“你俩吃吧,我去燕子单位吃。”说完,李军便离开了。

李军走后,孙红心招呼张航吃饭。“吃完让你妈帮忙做个垫子绑在后座上,我找些旧衣服给她拆了用。”

“绑垫子干嘛?”张航一脸不解。

“废话,当然是坐啊。”孙红心习惯性地拍了张航后脑勺一下。

“谁坐?”张航早已习惯这样的待遇。

“我。”

“你不骑吗?”

“我不骑,你骑,我坐。”见张航仍一脸困惑,孙红心继续解释,“你看,假期我们一块出去玩,我总不能带你吧?你多重?开学后我们也是一起上学,我也不会带你。所以只能你带我,那我不得弄个垫子吗?不然屁股疼。”

孙红心一番话下来,张航竟觉得颇有道理,仿佛本就该如此。

只能说,有些人偷懒真是天生的。

孙红心和张航吃饭的同时,轧钢厂也到了午休时间。贾东旭打完饭菜,凑到师傅易中海身边,既能蹭点师傅的菜,也能说说话。

易中海是七级钳工,月工资八十多块,家里只有两口人,在工厂吃饭时常打肉菜。贾东旭工作七年仍是二级钳工,月工资不到四十,却要养活五口人,日常能蹭就蹭。

贾东旭的工资养五口人本也够用,但问题在于全家只有他是城市户口,其余四人都是农村户口,口粮得去黑市购买,粮价高出供销社三成,这样一来,工资便捉襟见肘。

贾东旭边从师傅饭盒里夹了片肥肉边问:“师傅,你跟孙家那小子说了吗?”

“说了。”易中海边吃边答,心里却想着昨夜孙红心的话,再看看眼前这徒弟,不禁怀疑选贾东旭养老是否明智。别人是徒弟孝敬师傅,到他这儿却反了过来。贾东旭也实在笨拙,七年工龄仍是二级钳工,还是靠他帮忙才考过的。

“那他怎么说?”贾东旭急着追问。他清楚不能得罪医生,一心想和孙红心修复关系。

“人家说钱不要了,以后跟你们家老死不相往来。”

“啊?他连您的面子都不给?”贾东旭愣住了。在他心里,师傅是院里的一把手,谁都得听他的,还想着以后找孙红心看病能不花钱,之前那一块钱自然也不用还。

一听这话,易中海火气就上来了。昨晚刚在孙红心那儿丢了面子,贾东旭还哪壶不开提哪壶,他声音顿时提高:“我的面子?我有什么面子?你自己惹的事让  **  屁股?滚!”

贾东旭灰溜溜地走了,心里还惋惜师傅饭盒里的肉才吃了一片。

这件事也让贾东旭对孙红心怀恨在心。从昨天下班到今天上班,街坊同事都在指指点点。南锣鼓巷这一带住着不少轧钢厂工人,一夜之间,全厂都知道他家赖账的事,简直丢尽了脸。

不过孙红心根本没把贾东旭放在心上,反正那人也没几年活头。至于易中海,孙红心也不放在眼里。这老阴阳人只会搞道德  **  那一套,可受限于眼界,很多做法其实违法,根本经不起推敲。现在没惹到孙红心头上,否则他有的是办法送他进去。

吃完饭,孙红心翻箱倒柜找出条旧棉裤,已经短了。这年代的人不懂啥叫断舍离,什么东西都收着舍不得扔,孙燕就是典型。

“喏,拿去吧。”他把旧棉裤塞进张航怀里,催他快去干活,“跟张姨说垫子做厚点,我屁股上没肉。”

“娇生惯养的,我哪会这个。”张航嘟囔着,拎起旧棉裤,推着崭新的自行车回家。他打算跟母亲说一声,针线这种细致活他实在做不来。

张丽对孙红心家又添一辆自行车的事,并不在意。他家现在是三人挣、四人花,自行车在别家算大件,在他们家却不算什么。想到明年儿子毕业就能工作,张丽心里一阵欢喜——家里本就不差,日子只会更红火。

“红心在做什么?中午吃饱了吗?”张丽接过旧棉裤,一边拆线一边问。她担心自家儿子吃得多,把孙红心那份也吃了。

“他当然吃饱了,他饭量本来就不大。”张航说着,剥了颗孙燕昨天给的喜糖塞进嘴里。

其实孙红心并不缺吃的。虽然不如后世丰富,但鸡鸭鱼肉几乎天天上桌。唯一不大习惯的是大米饭——这年头北方以面食为主,而孙红心骨子里是个南方人。馒头面条还行,包子饺子他不太喜欢,也吃不惯生葱生蒜。

可见,孙燕这姐姐当得有多不容易。

张航把活儿丢给母亲,就跑出去捉知了猴了。大中午的,他也不嫌热。临走前跟孙红心打了声招呼。孙红心等他离开,关上门小睡片刻,醒来继续看书,顺便给几个人看了看头疼脑热的小毛病。

下午四点左右,张丽把坐垫缝好了,推着自行车让孙红心看看。

“张姨的手艺没得挑,”孙红心扶她坐下,“您坐,我给您把把脉。”

“好。”张丽笑眯眯地伸出手,放在脉枕上。

把完脉,孙红心放下心:“情况不错,还是原来的方子,再吃十付就可以停了。不过咱们说好,以后一定按时吃饭,别因为不干活就饿着。”张丽之前身体差,就是饿出来的。

“一定吃饱,吃药可比吃饭贵多啦。”

孙红心也笑了。

给张丽看完脉,孙红心骑着车慢悠悠往孙燕单位去。时间还早,去李军家也帮不上忙——做饭的活儿他都不会。

街道办的工作时忙时闲。孙红心到的时候,孙燕正和街道办主任一起嗑瓜子聊天。

南锣鼓巷这片街道办主任姓王,是位四十多岁、和和气气的大妈。她特别喜欢孙红心,家里有个比他小一岁的女儿,常开玩笑说等女儿长大了就嫁给他。

“王姨,你们是不是又在偷懒?”孙红心一踏进街道办,熟门熟路地摸到王主任办公室。门卫大爷早就告诉他孙燕在这,整个街道办谁不认识孙红心,自然没人拦他。

“你这孩子。”王主任和孙燕同时笑了起来,“来接你姐下班?”


  (https://www.xxxqq.cc/4853/4853786/4210283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