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走向世界,不计成本
就在邵维鼎那句“各位……”的尾音尚未完全落下,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
他手中那台刚刚完成演示、被所有人视为未来科技象征的“传音一号”移动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不是固定电话那种刺耳的“铃铃铃”,而是一段清脆、悦耳、富有节奏感的轻音乐,宛如一段精心编排的钢琴曲片段,透过他面前的话筒,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发布会现场。
这独特的铃声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与以往任何通讯设备的提示音都截然不同,充满了现代与优雅的气息。
邵维鼎似乎也略显意外,他低头看了一眼屏幕上显示的号码,随即对着台下惊讶的众人微微一笑,从容地说道:“各位,请允许我先接一个电话。”
他按下接听键,将手机贴近耳边。
“喂?”
短暂的停顿后,他对着话筒,也对着全场宣布:“这个电话,来自星加坡。”
星加坡?!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在这个年代,用固定电话打国际长途已经价格不菲,每三分钟高达72港币,相当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一天多的工资,是绝对的奢侈品。
而此刻,邵维鼎手中这台小小的移动电话,竟然也能进行跨国通话?
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其费用必然极其昂贵,但对于在场的商务人士和敏锐的记者而言,这项功能本身所代表的便利性和战略意义,已经远超价格本身。
这意味着真正的、不受地域束缚的全球连接,成为了可能!
邵维鼎看着台下轰动的反应,神色平静。
跨国电话之所以昂贵,是因为海洋铺设的电缆以及卫星转接费用昂贵。
而要等到 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才能极大地增加带宽,降低成本,使得跨国电话的费用大幅下降,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到了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出现后,更是让跨国通话的成本变得更低,甚至免费。
当然只要双方有网络即可。
而使用移动手电话,利用的是蜂窝信号基站。
只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基站,便能组成模拟移动网络进行通信,理论上可以进行跨国通话。
但是要真正成熟的移动通话技术,得需要90年代GSM数字移动网络普及后变得成熟和方便。
也就是2G移动漫游时代到来。
他此刻的演示,其实是利用了沃达丰在东南亚初步搭建的基站网络,并通过话务员手动转接到了国际长途线路,算是一种“取巧”。
但这一切的技术内幕,在场的观众无需知晓。
他们亲眼所见的,是“传音一号”打破了空间的隔阂,实现了从港岛到星加坡的即时语音连接。
就在这时。
会场后方巨大的幕布上,实时投影出了星加坡那边的画面!
画面中,致电者正是星加坡的实权人物李广尧先生,他正手持一部类似的“传音”电话,背景是星加坡的标志性建筑。
显然,TVB卫星台等媒体早已部署在两地,通过卫星信号实现了这次跨越千里的双向视频直播!
轰!
发布会现场的气氛彻底沸腾了!
跨国通话,卫星转播,......
竟然能如此不计物力不计成本。
邵维鼎为了这场发布会所投入的资源与精心策划,达到了令人瞠目的高度。
太夸张了,这不仅仅是一场产品发布会,更是鼎峰彰显技术实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盛大舞台。
这是在秀肌肉啊!
场下记者反应过来后。
相机闪光灯如同暴雨般闪烁,纷纷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而也就在此时,邵维鼎与李广尧的通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他挂断电话,重新面向台下。
霎时间,无数记者们早已按捺不住,如同潮水般涌向前排。
日本《读卖新闻》的山口昌宏第一个抢到提问机会,他的问题尖锐而直接:
“邵先生!惊人的演示!请问‘传音一号’目前的跨国通话功能,是依赖于特定的运营商协议,还是基于通用的蜂窝网络标准?未来是否计划与日本NTT等运营商合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紧随其后,关注点在于商业竞争:
“邵先生,摩托罗拉DynaTAC预计售价超过4000美元,而您公布的2999美元价格极具竞争力。这是否意味着浪潮科技在成本和供应链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您如何看待与摩托罗拉即将到来的正面竞争?”
暹罗记者则更关心本土化:
“邵先生,您提到首批上市地区包括曼谷,请问沃达丰在南洋的网络建设进度如何?未来是否会与当地电信公司合作,降低服务资费?”
邵维鼎从容不迫,筛选了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而有力的回答,强调了技术在发展、网络在扩展、成本会随着规模效应而逐步优化。
将现场热烈的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后,他终于将话题引回正轨。
他示意工作人员掀开了第一张一直覆盖着的红布。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
邵维鼎在舞台中央,慢慢踱步:“为什么在港岛,能诞生像浪潮科技这样的企业,能在移动通信这样的尖端领域抢先一步?”
“我想,答案很简单:技术为本,用户为先。”
他环视全场,继续阐述鼎峰的理念:“过去一年,鼎峰不仅推出了多款家电新品,更投资了众多科技创业公司,持续构建港岛的科技生态。”
“我们将每年利润的40%投入研发,并积极与港岛、内地乃至全球的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
“正是这种对技术近乎偏执的投入和决心,支撑着我们快速迭代,才能打造出‘传音一号’,也让我们在冰箱、彩电、电饭煲等民生电器领域,实现后来者居上。”
“这就是鼎峰:锐意革新,持续进取,勇攀高峰。”
演讲完毕,他正式开始介绍屈臣氏品牌旗下的新一代电器产品:更节能的电饭煲、容量更大设计更优的三门冰箱、画质更清晰的彩色电视机……
每一款产品都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观察和技术迭代的成果。
……
与此同时,远在韩国汉城,一间狭小的公寓内。
金恩俊,一位曾在美国留学并在仙童半导体工作过的韩国工程师,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上TVB卫星台的直播。画面中邵维鼎的演讲,字字句句敲击着他的心。
他在美国见识过最前沿的科技,怀揣着技术梦想回国,却发现在韩国,除了进入政府研究机构或依附于三星这样的大财阀,几乎别无他路。
前者缺乏实践舞台,后者则令人窒息,只能成为庞大机器上一颗丧失自主权的螺丝钉,薪资和发展都远不及预期。
他渴望创业,渴望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但在韩国,几乎没有风险投资会青睐他这样的独立创业者。
此刻,听着邵维鼎阐述对研发的巨额投入、对创业公司的倾力扶持,看着港岛那边如火如荼的科技氛围,金恩俊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
这种事做不了假,一查便知。
毕竟他回国之后,这个名字的知名度都快赶上韩国大统领了。
“技术为本……每年40%利润投入研发……投资创业公司……”
金恩俊喃喃自语,眼中重新燃起炽热的光芒,“也许港岛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有他这样想法的年轻人,在首尔、在东京,乃至在湾岛省各大城市,都不在少数。
这些在欧美受过良好教育、渴望亲手创造事业的年轻人,在本地僵化或垄断的财阀体系下感到窒息。
想要拥有自己的创业公司,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
这些,如果在日本,在韩国没人给得了。
那么,他们会去港岛--这座新兴崛起的科技之城。
资本涌入、技术涌入、再加上头顶上正在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庞大市场。
港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八十年代,在1983年逐步开始向顶峰攀升。
而这些邵维鼎本人并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就是,场面太热烈了,效果出乎预料的好。
来自日本、东南亚甚至欧洲的经销商和潜在合作伙伴纷纷上前,表达合作意向和订单需求。
场面火爆,远超预期。
毋庸置疑,第二天,全球所有重要媒体的科技版和商业版头条,都必将被同一个画面统治:
邵维鼎在港岛海港城,手持“传音一号”,与星加坡的李广尧进行那场跨越国界的通话。
“传声(RIA)”,就此响彻世界。
(https://www.xxxqq.cc/6/6739/1111018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