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877章 语言的艺术

第877章 语言的艺术


今日早朝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十分凝重。

周子明虽然久病沉疴,精力大不如前,脸色也很差,但今日却让宫人梳洗打理得精神了很多。

华丽的龙袍珠冕,在金碧辉煌的大殿映衬下,泛着凛凛冷光。

张平安视力很好,发现他甚至敷了粉,虽然掩盖不了病气,却能让气色看起来稍微好些。

从这个细节也足可见周子明对今日早朝的重视。

他是个自尊心极强之人,帝王的威严,任何时候都不容侵犯和藐视。

太子坐在下首的位置,一如往常,享受着周子明对他的偏爱。

脸上表情很平静,仿若不知道今日早朝将会发生何事,但微微颤动的眼神还是出卖了他,说明他的内心并不如他脸上表现出来的那么淡然。

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几人则站在臣子的队伍中。

虽然是亲父子,但大殿上的位置却明晃晃提醒着,几人既是父子,也是君臣,君臣有别!

待文武百官们战战兢兢奏完要事后,周子明便主动提起了今日早朝的主题,也就是几位皇子的分封就藩问题。

声音虽然气短,却一字一顿的,掷地有声。

“朕近日阅览《周礼》,深感封建藩国,以屏帝室,乃是上古之制,亦是我大周朝之治国之道,今有诸皇子渐长,当习政事、镇守四方,以固国本,朕意今日便分封诸王,令其就藩,众卿以为如何?”

虽然文武百官们都知道这件事并非周子明临时起意的决定,而是一场筹谋已久、精心策划的“演出”。

看似询问他们,实则周子明坐在上首暗暗观察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与皇子们交往过密的大臣们的反应。

更不是真的要跟大臣们商量。

而只是趁机宣布结果,颁布最后的决策。

但没有一个人敢真的表现出来。

哪怕是昨日留在宫中商议的几位内阁大臣。

他们已经提前收到了周子明的敲打和警告,任何潜在的反对者都将承受巨大压力和雷霆怒火。

钱太师心中苦涩,面上却还得笑吟吟的当先站出来表态:“圣上所言极是,诸位皇子已至壮年,当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分封就藩正当时也,只不过,诸位皇子各藩地之分封,以及护卫、岁禄如何定夺,还得议一议。”

话说的漂亮,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对于太子继位钱太师本是不反对的,甚至乐意之至,毕竟太子可要比周子明这位霸主好应付的多。

几位皇子就藩也是稳定朝局的必要手段。

但周子明许是病的久了,人也比从前多疑很多,现在处事风格更是带着非一般的狠辣。

加上前段时间对他的权力架空,让他总有种岌岌可危的不安感。

就怕被周子明临死前再来一波清洗。

他死了不要紧,要是带累家族,那就真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所以他现在不得不比从前还要更加小心谨慎。

甚至有种想暂时不让几位皇子就藩的想法。

皇家乱了,周子明腾不出手来,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才越好生存。

毕竟周子明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也坚持不了多久,等他两腿一蹬,危机也就解除了。

钱太师经过昨日看得清楚,三皇子和四皇子难成气候,真有意外,那也是二皇子。

但是二皇子脱离朝堂中心已久,不管做什么,总少不了倚仗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和老臣。

没什么可怕的。

有了钱太师带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对就藩之事举双手双脚赞成。

二皇子脸上看不出什么,三皇子和四皇子闻言却脸色难看。

但并没说什么,都等着后面的内容。

就藩就算了,这也是惯例了,虽然按他们的年龄来说早了点儿。

现在封地如何才是重中之重。

尽管已经提前收到风声,但人就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

非得听到个实实在在的结果。

但遗憾的是,直到最后也没有特殊的变数出现。

在周子明昨日的授意下,君臣们一唱一和,很快就将几位皇子就藩的封地定下来。

和钱英昨日给张平安透露的有些微出入,二皇子周术的封地不在山西,而在更往西的西安,其他的大体差不多。

张平安一听就明白了,周子明这还是对二皇子不放心啊,但又顾忌着魏皇后的面子,到底也没太过狠心。

所以折中了一下。

西安相比其他两位皇子的封地来说,算是个很不错的去处了,虽然受西北军狭制,但起码有部分实权。

三皇子和四皇子则基本就是只有个虚名了。

那点儿封地不够看的。

往后余生,如果大周朝不倒的话,基本一眼就能望到头。

三皇子周拙看上去是个炮仗脾气,好似大大咧咧的,但其实性情喜怒无常,说翻脸就翻脸,情绪很不稳定。

一听这事儿马上就要定下来,当下便出列拱手道:“儿臣叩谢父皇隆恩,父皇封赏,儿臣感激不尽,定当恪尽职守,谨遵儿臣的本分,为父皇镇守一方。”

说到这儿,周拙顿了顿,偷偷观察到周子明表情还算可以,没有动怒的迹象。

于是继续:“虽然此地贫瘠,但正因如此,才更显父皇信任之深、期望之重,儿臣必当竭尽全力教化百姓、开垦荒地,九死其犹未悔,只是…只是儿臣年轻识浅,唯恐能力不足,有负圣恩,若能得一二贤士辅佐,或能事半功倍!”

这话说完,张平安反而还对这位三皇子高看了一眼。

以为只是个纯草包,没想到还懂点儿语言艺术。

知道话语中绝对不能表现出对封地的嫌弃,或者是对父皇的怨恨,对兄弟的嫉妒,而是通过展现自己的忠诚、孝道,和为国家分忧的意愿,来巧妙的打动皇帝。

表态尽职尽责,但显露困难,也变相的告诉周子明,这地方太难了。

如果周子明对这个儿子有一丝心疼,便会考虑给这个儿子更多的资源。

只可惜,周拙太高估了他在周子明心中的地位了。

周子明丝毫没被打动,轻描淡写道:“你既然是大周的王爷,名下岂会缺少得力的门客投奔,蜀中虽然贫瘠崎岖了一些,但亦是一片世外桃源,朕觉得很适合你。”

周拙抿抿唇,将唇角绷的死紧,“父皇说的有道理。”

四皇子周庸见三哥铩羽而归,心底寒意一片,他其实很有几分聪明,但年纪太小,历练不够,才在朝堂上的老狐狸面前显得愚钝。

此时依然做着最后的努力,也出列道:“父皇将闽南重地交予儿臣,儿臣心中感激,闽南虽苦,可却是东南屏障,然封地路途遥远,儿臣一想到此后不能常伴父皇膝下,日日聆听教诲,心中便感到万分难过和不舍,这也是儿臣唯一放心不下的,儿臣恳请父皇能准许儿臣每年准许儿臣回京觐见,以全孝道。”

这话说的比三皇子周拙更高明几分,虽然都是祈求的姿态,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面对这个最小的儿子,周子明也没有心软,不太真心的夸了一句:“四皇子孝心感人,朕心甚慰,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就藩了,四皇子还是留在封地好好恪守臣子本分才好!”

最后两句话说的有些重。

朝堂上安静了一瞬。

随后,受到三皇子和四皇子母妃拉拢的十余位朝臣才有些踌躇的小心站出来,帮忙说话。

“陛下圣明,分封诸王,乃固国之本,然蜀中贫瘠,民生多艰,臣曾查阅《礼记》与《会典》,见亲王岁禄、庄田和护卫皆是一等制,今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位皇子所受之封,较之礼制,似有不足,臣非为他请,实为朝廷礼法、国家体统计也,若亲王之封仪制有亏,恐为其他附属国所轻,亦非显陛下亲近之道也。”

“柳大人所言甚是,尤其是闽南,毗邻要冲,民风彪悍,水寇时有出没,四皇子以千金之躯镇守此地,若地盘蜗居,府库不丰,卫队不强,则无以弹压地方、震慑不臣,为保四皇子安全和边境安宁计,臣恳请陛下酌情增其护卫,或赐予周边些许矿冶、盐课,使其能自筹粮饷,为国屏藩。”

其他几人话里话外也是这个意思,想要为三皇子和四皇子争取更多资源。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时候说话可能会触霉头,奈何头脑发昏被人拿了短处,只能冒着风险帮忙。

这时候说完,没听到上首的声音,也是吓得两股颤颤。

生怕乌纱帽不保。

张平安站在原处不动声色,为那几位同僚默哀。

这时候帮忙说话明显没什么好果子吃啊!

果然,周子明坐在上首握拳咳嗽了两声后,才沉声反问:“怎么,你们是质疑朕对诸位皇子分封不公么?”

“你们好大的胆子!”

说完,周子明重重拍了一下龙椅扶手。


  (https://www.xxxqq.cc/9/9783/4258883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