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徒弟要晋升少将了?
清晨的阳光洒在红星轧钢厂宽阔的厂区内,两辆车缓缓驶入大门,径直朝着技术中心的方向开去。
如今的轧钢厂职工们对于外来车辆早已司空见惯,毕竟现在的轧钢厂早已今非昔比,厂区规模比从前扩大了好几倍,更有一个大型重工轧钢厂坐落其中。
现在的第二重型机械厂不仅生产挖掘机,还陆续开发出了拖拉机、压路机等多种新型机械设备。
各个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
别说普通民众,就是外国考察团也时常前来参观学习。
不过今天这两辆车里坐的可不是外国人,而是几位重要领导。
车子停稳后,周副部长和陈将军先后下车,快步走向技术中心大楼。
苏远办公室里,周副部长和陈将军相对而坐。
这位周副部长原是二机部的部长,去年工业部调整时,一机部和二机部合并为新的一机部,他便成了副部长。
苏远心里清楚,要不了多久工业部还会再次调整,最终会形成八机并存的局面。
毕竟现在的一机部管辖范围过于庞杂,既要负责民用机械,又要兼顾航空航天和军工生产,确实需要细化分工。
苏远将两人引到小会议室。
刚才一进门,陈将军就难掩兴奋之情,显然有喜事要分享。
果然,确认四周无人后,陈将军激动地说道:
“南边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哦对,消息还没公开,你应该还不知道。”
他压低声音,却掩不住语气中的兴奋:
“这一次我们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
“在南方完成部署后,趁着敌人不备,给他们来了个火炮全覆盖。”
陈将军双手比划着:
“几百门火炮同时开火,把他们那边的阵地整个犁了一遍。”
“初步估计,消灭了四千多国党军,连将军级别的军官都打掉了好几个。”
“舰船也击沉了十几艘,这可是个大胜仗啊!”
陈将军戎马半生,经历过无数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一次的战役却如同打靶训练般顺利,而且还是对付老对手国党军,这份畅快感可想而知。
苏远听着这些战报,内心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虽然在前世的历史中就知道这场战役,但亲身处于这个年代,感受着国家一步步强大的历程,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他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
周副部长同样面露喜色,不过喜悦之余,他还是冷静地分析道:“这次虽然打得很漂亮,但国党军有美国在背后支持,美军的战机一直在为他们提供掩护。”
他叹了口气:“我们能打赢国党军,但与美国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真要正面交锋,我们只有陆军有一战之力,而且还只能说是略占优势。”
“在空军和海军方面,差距还很大。在军事装备上,也有不小的距离。”
周部长的担忧不无道理。然而陈将军却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和以前比起来,我们已经进步很多了。从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走过来,能有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没办法,起点太低了。”
“之前的那些家伙把大好家底都败坏了,我们只能从头开始。”
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陈将军作为军事指挥官,更注重战术层面的胜利;
而周部长则着眼于国家整体军事实力的发展。
不过即便是陈将军,想到当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不禁有些感慨。
见气氛有些凝重,周部长转向苏远,郑重其事地说道:
“苏远,我们都知道你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航空航天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太空竞争暂且不说,单就飞机这一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有才能就别藏着掖着了。”
周部长眼中充满期待:
“我可听说了。”
“之前你给航空局提供了一套捆绑式推进器,大大推动了他们的航空事业。”
“在飞机研究这方面,你也多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改进。”
苏远早就猜到,他们来找自己不只是为了分享战报。
这件事他确实早有准备,不过飞机这种大型装备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需要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
就现有的战机而言,苏远确实能通过一些改进提升性能。
但他有更长远的打算——研制全新的战机。
如果现在进行改进,上级很可能会要求大规模生产,这在苏远看来有些劳民伤财,因为改进后的战机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既然周部长提出来了,苏远点头应道:
“周部长您放心,我这边正在研究。”
“不过飞机不是小物件,需要一定时间。”
他微微一笑:“说不定到时候,还能给您一个惊喜。”
周部长听了,也没太往心里去。
毕竟飞机研发确实是个系统工程,现在整个兵工局和航空局都在全力以赴,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确实不太现实。
他以为苏远只是在安慰自己。
苏远看出周部长的想法,也不多做解释。
这种事情,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是最好的证明,其他都是空谈。
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周部长等人准备离开。
不过在临走前,陈将军磨磨蹭蹭地落在后面,趁别人不注意,悄悄凑到苏远身边。
陈将军压低声音对苏远说道:“小军那小子,在西北干得不错。”
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那边只是小规模骚乱,那小子几次深入敌后,把叛乱头目端掉了好几个,为稳定战局立了大功。”
“听那边的意思,他很快就要回来了。”
“而且就这短短时间,好像上面给他记了好几次功。”
陈将军感慨地摇摇头:“这次回来,很可能要晋升少将衔。这小子还真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
“不过我决定,等那小子回来之后,还是让他跟着你,这样我才放心。”
“要不然,我总觉得那小子不会安分。”
苏远闻言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小军在西北立了这么多战功。
不过回想之前的几次通话,小军从未提起过这些事。
仔细想想,倒也能理解。
那小子也是要面子的。
在西北,他再次成为了军神般的存在。
但要知道,在他去西北之前,紫怡就已经突破到了丹劲,而小军至今还没有抱丹的迹象。
两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虽然如此,小军的成就已经相当了不起。
不到二十岁就要被授予少将衔,这在全军都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对于陈将军要让小军继续跟着自己的决定,苏远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等小军回来再说吧。
苏远心里明白,再过几年,如果小军继续留在部队,未必是件好事。
若是跟在自己身边,至少能保他平安。
......
计算机研究所坐落在北京西郊,这是去年刚成立的重要科研机构,来头不小。
在上面得知西方开始研究计算机后,立即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下令国内加紧追赶,这才成立了这个研究所。
仔细看看参与组建的单位,就知道这个研究所的分量有多重:中科院、总参三部、国防五院(后来的航天工业部)和二机部十局(后来的无线电工业部)联合成立。
虽然研究所成立了,但在计算机研究方面,我们落后西方十几年。
全所上下真正接触过大型计算机的,只有寥寥数人。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想要取得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了解到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后,上级领导深知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再困难也要坚持研究,否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不过在这一世,有了苏远的介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去年计算机研究所成立后,苏远适时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很快就被研究所采纳。
所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苏远来进行技术交流,遇到难题也会找他共同商讨。
可以说,除了编制不在那里,苏远俨然已经成为计算机研究所的技术顾问。
在原来的历史中,国内完全没有计算机研发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起点很低。
国内研发出的第一代计算机,计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虽然让很多人兴奋不已,但实用性有限。
经过数年改进,才勉强达到每秒百万次的计算能力。
而有了苏远的介入,研发目标直接定位于百万次计算能力。
虽然从零到一的突破需要更长时间,但从无到有实现百万次计算能力的过程却被大大缩短。
苏远来到计算机研究所,仔细查看了研发进度。
令他欣慰的是,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初期的技术难题已经基本解决。
目前,研究所正在生产三台计算机,其中一台将提供给红星轧钢厂技术中心。
这是苏远努力争取来的,得来不易。
毕竟第一批只有三台计算机,其中一台必须留在研究所自用,另一台要提供给二机部。
因为国内对原子弹的研发有着迫切需求,计算机的加入将大大加快研发进程。
最后一台,就被苏远拿到了。
这个消息让许多了解计算机价值的人羡慕不已。
不过苏远也做出了承诺:计算机到位后,立即就会派上大用场。
大家都知道苏远的能力,他在工业各个领域都是顶尖专家,而且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要一台计算机似乎也不为过。
其他单位想要计算机,只能等下一批了。
一方面,这是第一批计算机,性能是否稳定还有待验证,不可能大规模生产。
另一方面,只有在运行稳定后,才会开始批量制造。
说到底,这三台首批问世的计算机还是试验机。
不过在苏远的引导下,这些试验机的性能已经超越了上一世数年的努力成果。
看到研究所进展顺利,苏远放心了。
计算机的出现将带来质的飞跃,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许多靠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
周末的阳光格外明媚,在红星轧钢厂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秦卫东带着三个人朝自己的住处走去。
今天是约定好的日子,秦卫东的家人要和他女朋友的家人见面。
这件事他之前和秦淮茹提过。
走在秦卫东身边的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长相恬静可人。
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鹅蛋脸,虽然不是国色天香,但也是个标致的漂亮姑娘。
这就是他的女朋友周小云。
跟在两人身后的,是周小云的父母——周大牛和吴玲。
周大牛是个朴实的中年人,吴玲则显得较为拘谨,不时整理着自己的衣角,显然对这次见面颇为重视。
(https://www.xxxqq.cc/10/10507/4341644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