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风起明末 > 550.第533章 当断则断

550.第533章 当断则断


新政的推行,税收的重改,能够让空虚的国库快速的充盈起来,足以支撑如今的时局,使得中国再度恢复稳定。

    但是陈望在完成了基本的统一之后,想要的从来就不是稳定。

    在盛唐之时,中国不过五千多万的人口,就算是算上各地的隐户最多也不过再多两三千万。

    但是盛唐却能够占据九州天下,疆域囊括大漠,西至如今的中亚,幅员万里之遥。

    而现在的中国,哪怕是历经了多年的战乱,绵延的天灾,仍旧有着上亿的人口。

    那么为什么,还要局限于神州的故土?

    士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能够使得国家充盈,所得的税赋足以支撑日后的建设。

    但是通过这些手段,推行的新政,却是最多供给开疆拓土到现在的西域,最多也不过是恢复盛唐的疆域。

    但这还不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海贸,商业,才是真正的税赋真正的大头。

    宋朝正是凭借着海贸和商业繁荣富甲天下,而晚清也是凭借着这些手段,一直坚持到了二十世纪初才最终覆灭。

    十七世纪的未来,在于大海。

    欧洲各国正乘着大航海时代的东风扬帆远航,在不断的征战越发的强盛。

    这片土地更需要的不是固步自封的守成,而是放眼四海的开拓。

    地理的宿命决定了中国永无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帝国。

    广袤的陆地疆域,始终面临来自北方与西陲的威胁,使得中国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陆权守护。

    然而,当陆上烽烟渐息、边陲稳固之际,一个兼具陆海之强的帝国,便有了崛起的可能。

    而现在,正是时机逐渐成熟的时候。

    陈望的目光转移到了孙慎吾的身上。

    “水师的训练如何了?”

    孙慎吾微微垂首,恭敬道。

    “从返回南京之后,水师便开始逐步转型。”

    如今国内的战事初定,完全没有必要保留如此之多的水师。

    但这些历经战火的水兵皆具备操帆行船之能,是不可多得的基础。

    同时陈望又下令在军港之中改建船只,将三分之一的内河战船改建成近海战船。

    “按照国公此前安排,内河水师仅留五千人军兵,以蜈蚣船二十艘,赶缯船二十艘,合计四十艘主力舰船,并各式中小船只,合计三百余艘,以维持各处江防。”

    “余众万余水兵正在接受外洋航行训练,有大福船五艘,一号福船十五艘,二号福船三十六艘,赶缯船三十一艘,主力战船共八十七艘,合中小型船只共计有两百零二艘。”

    孙慎吾看了一眼坐在旁侧的黄蜚,而后斟酌道。

    “训练两月之后,赴外洋训练三月,应当足以形成战力。”

    外海不比内河,风急浪高,非经验老手不能驾御。

    这些数据,全都是孙慎吾和黄蜚这个外海提督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

    孙慎吾给出的时间,是最为保守的估计。

    陈望食指轻叩,南国的内河水师如今训练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已是七月的中旬,再有四月,也就是今年的年底十二月左右。

    这个时间并不算晚。

    虽然在上限上无疑是原本就作为远洋船只的盖伦船,更为适合近代的海战与远洋航行。

    但是构筑一支软帆战船组成的舰队,需要大量火炮,需要大量熟练的水手,依旧优秀的船长。

    而这些,都是靖南军目前所短缺的。

    受限于军器局有限的产能,火炮难以快速的列装,如今下水的新式软帆战船已有十艘,第二批新式软帆战船也即将下水,缺口更大。

    哪怕是经由薄珏的管理,得到了濠境炮厂全部的工匠,但是也无法在短短的年许之间便营建出一支能够形成战力的软帆舰队。

    水手虽然可以募集沿海会操使软帆战船的水手,以及聘请欧洲的水手和海盗作为教官,但是也都需要时间。

    而优秀的船长,更是只能在战火之中历练而出。

    单靠软帆战船,难以快速的形成战斗力,彻底的压倒郑芝龙,奠定在外洋的霸权。

    眼下,这些自内河转型的水兵,以及那些经改装的硬帆福船,仍是他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陈望目光转动,转向坐在孙慎吾下首的黄蜚。

    “东海舰队如今的情况怎么样?”

    黄蜚被急召回京时,便料到陈望必问舰队营造一事,早已备好详实奏报。

    黄蜚微微欠身,声音沉稳。

    “回禀国公,东海舰队现有三级风帆战列舰十艘,一号福船十五艘,合计战船二十五艘,水师官兵共有五千六百七十三人,皆已完成基础海训。”

    “各舰均已配备完整的操帆手、炮手与水手,上月于外海演练阵型转换,成绩斐然。”

    陈望缓缓举起手中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带着淡淡香气的绿茶。

    随着数百万两白银如流水般投入,海州造船厂在陈望的全力支持下,已汇聚半个中国的能工巧匠,规模扩张至令人惊叹的程度。

    虽说明朝目前的造船技艺较欧洲仍显稚嫩,尚难建造如英国“海上君王号“那般载炮逾百门的巨舰,但在不惜工本的投入下,已成功打造出载炮五十门的主力战舰。

    虽然中国如今的造船的技术相对于欧洲来说,仍然欠缺,现阶段难以造就诸如英国那般载炮可达百门以上的海上君王号。

    但是在陈望近乎不计成本投入之下,仍旧造出了载炮五十门的主力风帆战列舰。

    陈望定下的规格,大部分都是按照十七世纪中后期欧洲战舰的标准。

    符合一级风帆战列舰的标准,仅有一艘,也就是英国修建的海上君王号。

    海上君王号共有三层甲板,载炮一百零四门,排水量达到了恐怖的一千五百吨。

    同时期的欧洲,作为主力的战船,只有两层炮甲板,基本载炮都是五十门左右,按照十七世纪末的标准,不过只是堪堪达到三级风帆战列舰的标准,但是现在却是正经的主力战舰。

    而海州造船厂第一批下水的十艘风帆战列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而修建的。

    在一级和三级之间,还有二级。

    但是如今的欧洲,唯一的一艘二级战列舰,也在英国的手中。

    整个欧洲除去英国之外,再没有一艘二级风帆战列舰的存在,只有法国舰队的旗舰,勉强达到了准二级舰的标准。

    现在欧洲大部分的舰队,都是由三级风帆战列舰构筑而成。

    这个时期,英国是真正的海洋霸主。

    整个欧洲现在所拥有的风帆战列舰,也并不多。

    在陈望的记忆之中,现在的欧洲拢共不过只有四五十艘三级战列舰。

    欧洲海军的实力自然不止如此,各国都还拥有位数不少的载炮三四十门,二十三门的护卫舰,武装商船。

    但是因为三十年战争的影响,欧陆各国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欧陆之间,除去英国仍在不断的发展海军之外,其余的国家都在减少对于海军的支出,也早就了如今的局面。

    这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天津、登州两处造船厂正在重修扩建之中,造船所用的木材也正在加急运送之中,预计在十月之时,两处造船厂便可以开始投入生产。”

    坐在右首位置的代正霖微微垂首,补充道。

    “技术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海州的造船厂内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船匠。”

    同时期的欧洲,若要建造一艘作为舰队骨干的三级战列舰,通常需要精心规划将近两年的时间。

    如果准备充分、资金雄厚,可以压缩到接近一年。

    建造一艘战舰需要数千棵优质的橡木,刚砍伐的木材必须经过漫长的晾干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年,才能避免船体在日后变形和开裂。

    如果使用湿的木料,战舰的寿命会大大缩短。

    但是这是在这个时代的欧洲。

    而在现在的中国。

    下水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在技术上攻克难关之后,其余的都不成问题。

    木料的问题,西南的土司和官府每年都需要运送大量造船的木料给中央朝廷。

    而陈望早在进军河南之时,便已经开始准备造船的木料。

    所以海州造船厂才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技术攻坚以及造船下水的所有工程。

    陈望现在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几乎是整个欧洲的数倍。

    “预估在明年十二月底,海州造船厂可以再下水十三艘三级风帆战列舰。”

    “登州拟建三级风帆战列舰三艘,天津拟建一艘。”

    “三厂共拟建四级、五级风帆护卫舰三十艘。”

    代正霖如今兼任着副官的差事,将一应重要的事务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至明年十二月底,水师共需增添军兵一万三千人。”

    “依军门计划,至后年开春,将初步建成太平洋联合舰队,合有三级风帆战列舰二十七艘,四、五级护卫舰三十艘,大号福船五艘,一号福船三十艘,二号福船三十六艘,赶缯船三十一艘。”

    “主力战舰共一百五十九艘,大小近海功能舰船共一百一十五艘,合归战船二百七十四艘,水兵三万人。”

    代正霖垂下了头,言道。

    “等到舰队落定,我靖南军的舰队,将会成为天下……最为强大的舰队……”

    代正霖常侍陈望的左右。

    陈望并没有隐瞒关于欧洲此时的情况,而是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全都和盘托出。

    所以代正霖知道,比起在座的众人更多。

    陈望转动着手中已经饮去了近半茶水的茶盏。

    “后年开春……”

    这个时间,已经是一个极快的时间,但是陈望却还是有些等待不及。

    郑芝龙的事情,他已经是不想再拖沓了。

    而且,也已经快要到了拖不下去的时候。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郑芝龙这一次收复濠境的举动,已经表明了他差不多已经收到了一些风声。

    在海州造船厂的附近,情报司缉捕了不少形迹可疑的人员,经过刑讯逼供,他们基本都是得到了前来探查消息的任务。

    郑芝龙已经嗅到了危险,他的心中现在已经开始产生了怀疑。

    而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终将在猜忌与试探的浇灌之下破土而出。

    “郑芝龙已生疑心,我们等不到后年开春,便是今年岁末,恐也难瞒天过海。”

    陈望双目微眯,声音低沉,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在场众人,一字一句道。

    “我意已决,对郑芝龙……动手。”

    代正霖的神色凝重,沉吟道。

    “国公明鉴,然郑芝龙盘踞海上数十年,麾下大小舰船数以千计,据情报司多方汇总,往来东西二洋的亡命之徒,多奉郑氏旗号,从众不下三万之众……”

    “若无万全之策,骤起发难……只怕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代正霖的眉头紧蹙,担忧溢于言表。

    郑芝龙的实力根深蒂固,若不能一击致命,任其脱逃入海,必将如龙归深渊,整个东南万里海疆,恐永无宁日。

    到时候,整个东南沿海,将会再无宁日。

    “我知道。”

    陈望目光沉凝。

    “但是如今势态,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代正霖所忧虑的事情,自然也都在他的考虑之中。

    但是现在随着水师的发展,郑芝龙已经逐渐察觉到了威胁。

    郑芝龙一旦逃亡海外,再想要将其剿灭,无疑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仅凭现在水师的实力,哪怕是加上内河水师,也难以遏制郑氏船队。

    然而,继续拖延,只会让郑芝龙在不久之后探清虚实。

    待到那时,双方连最后一点表面的缓和都将不复存在,大战同样不可避免。

    所以,动手的时间越快越好,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而动手的机会,也只有一次。

    “拟诏。”

    陈望微微抬手,一旁的书记官当下拿起了放置在书桌之前的毛笔。

    “咨尔福建镇守总兵官郑芝龙,夙秉忠义,久镇海疆。”

    “近者率麾下之众,克复濠境,扬我天威于殊域,靖彼波涛于重洋。”

    “功在社稷,勋著旂常;朕心嘉悦,寰宇同钦。”

    “兹特晋尔为靖海侯……”(本章完)


  (https://www.xxxqq.cc/12/12343/11437359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