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 第831章:冰霜之地的生产队伍

第831章:冰霜之地的生产队伍


北疆镇的深夜,魏昶君住所的油灯在呼啸的寒风中摇曳不定。

刚刚处理完的刺杀完全没被魏昶君放在心上,现在他在和青石子,张献忠开会。

破旧的木窗被风吹得哐当作响,青石子和张献忠围坐在嘶嘶作响的炭盆旁,三人的影子在斑驳的土墙上晃动。

“说说看,罗刹眼下最要紧的问题。”

魏昶君用铁钳拨动炭火,溅起的火星落在张献忠的皮靴上,发出细微的焦糊味。

青石子展开随身带的羊皮地图,冻僵的手指在图上缓缓移动。

“从葱岭到这里,铁矿、木材、毛皮......资源比中原丰富何止十倍。”

他眉头紧锁。

“可我们走过七个村镇,连一座像样的纺织厂都没见到,百姓自己私底下穿的还是前朝留下的粗麻布,好些人连棉衣都置办不起,都是靠着红袍军发来运来的棉衣。”

张献忠抓起一把冻土撒进炭盆,嗤的一声响。

“农机厂倒是有,崭新的拖拉机全在仓库,至少滞留了五成,这些罗刹人宁可赶着瘦马犁地,也不愿学新机器。”

老将说着有些激动,刀鞘在地上划出深深的痕迹。

窗外传来凄厉的狼嚎声。

青石子继续分析,语气沉重。

“农业上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工业,这片黑土地荒着大半,百姓全挤在工厂找活干,可中原去年还闹粮荒呢!若是能把这里的土地开垦出来......”

魏昶君用铁钳拨动炭火,火星溅到张献忠的皮靴上。

“罗刹的问题,要看得更远些。”

他望向窗外漆黑的雪原。

“这里不仅是边疆,更是通往欧陆的门户。”

“或者说我们可以将之做为一个中转站。”

青石子展开羊皮地图,手指划过广袤土地。

“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这里百姓对红袍的认同够牢固了,但正是因为红袍军的先进,让他们的资源开发方向出现了偏差。”

“农业发展,刻不容缓。”

魏昶君凝视着跳跃的炭火,突然开口。

“山东的集体农庄模式,可以搬过来试试。”

青石子眼睛一亮。

他想起在蒙阴推广集体生产时的艰难。

现在山东的农庄已经能向辽东输出余粮了。

但转念一想,他又皱起眉头。

“这里的情况不同......”

“得改改。”

张献忠插嘴,用刀鞘在地上划拉。

“罗刹地广人稀,不能照搬中原的工分制,我看每户按劳力分地,农庄统一种植、收购,收成按比例分成。”

三人一直讨论到后半夜。

炭盆添了三次炭,青石子拟出的草案写了又改。

最终确定,以农庄单位组建生产队,农庄提供种子农机,收成按二八分成,农庄得两成用于建设,农户得八成。

张献忠还补充了奖惩条例,超产奖励红袍元,荒废土地罚劳役。

鸡鸣时分,魏昶君拍板。

“先选三个试点,用中原运来的良种,派农技员驻点指导。”

“要让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晨光透进窗户时,草案上的墨迹还未干透。

青石子望着窗外无垠的黑土地,仿佛已经看见来年麦浪翻滚的景象。

张献忠摩挲着刀柄也在期待,这法子若成了,红袍军的粮草能堆成山。

风雪还在窗外呼啸,但炭盆里的火种已悄悄燃起。

魏昶君最后添了把炭,火苗蹿得老高,照亮了三张疲惫却坚定的脸。

次日清晨,北疆镇民部议事堂里炭火烧得正旺。

张献忠和青石子坐在上首,底下五六个罗刹籍的民部官吏拘谨地搓着手。

窗外风声呜咽,吹得窗棂咯咯作响。

“都放松些。”

张献忠开口打破沉寂,手指敲着桌面。

“今日只说农事。”

他知道这些当地官吏都在想什么,毕竟里长一到就砍了一群当地的红袍军,现在这群官吏心底都有些忐忑。

青石子展开羊皮地图铺在桌上。

“里长指示,开春要建集体农庄。”

“说正事。”

“现在每户能种多少地?”

米哈伊尔赶紧接话。

“壮劳力最多十亩,但......但大伙宁肯去工厂挣现钱。”

他偷瞄窗外刑场方向,声音越来越小。

张献忠也没意外,毕竟现钱换粮食什么的比自己辛苦种植要快得多,这也是里长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想要革新此地的发展方向的原因,一旦此地的畸形发展定型,之后偏向工业的罗刹,必定会让中原负担不断增加。

青石子用朱笔在地图上画圈。

“按山东经验,集体耕作能增产三成。”

他详细解释二八分成的方案,炭盆里的火苗随着他的话语跳动。

官吏们渐渐围拢过来。

伊万掏出算盘噼啪作响。

“要是真能增产,农户确实划算......”

他突然抬头。

“可种子农机从哪来?”

“中原调运。”

张献忠抖了抖手上里长亲自批阅的文书,神色平静。

“首批集体农庄示范点三百架机械农机已到甘州。”

年轻官吏米沙兴奋地插话。

“我知道有个村,二十户人家都愿意试试!”

他随即意识到失态,慌忙闭嘴。

讨论持续到正午。

官吏们从最初的惶恐变成热烈争辩,有人担心罗刹人不习惯集体劳动,有人提议先选三个试点。

最终伊万代表众人表态。

“我们这就去动员,开春前定把生产队建起来!”

散会时晨光刺破阴云。

张献忠站在门口望着雪原,仿佛已看见黑土地上麦浪翻滚。

青石子轻声说。

“里长这步棋,走得险却妙。”

风雪仍急,但议事堂里的炭火,已点燃了变革的火种。

北疆镇北郊的集体农庄试点地上,民部官吏安德烈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

这个四十岁的罗刹汉子穿着褪色的红袍官服,腋下夹着厚厚的文书。

他站在一个破旧的磨盘上,敲响了手中的铜锣。

“乡亲们!红袍的新政来了!”

安德烈用生硬的汉语喊着,又用罗刹语重复了一遍。

零散的农户从低矮的木屋里探出头来。

“我是民部派来的安德烈。”

他展开文书。

“从今天起,咱们要建生产队!”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

抱着孩子的玛利亚大婶不懂这些,只是皱眉问出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是不是要加税?”

“不是加税!”

安德烈急忙解释。

“是集体种地,收成二八分!农庄只收两成,剩下都是你们的!”


  (https://www.xxxqq.cc/12/12737/1111041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