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证明太阳是方形的人
关于电影工业这个概念,国内目前还在起步阶段。
但其实,华国就已经形成过一种较为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了。其地点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港城。
港城电影的巅峰时期,十九天就能拍完一部《枪火》那样的杰作。拍摄节奏基本已经达到流水线级别,那一代港城导演都具有极强的电影工业思维,高产高质,令人瞠目。
当然,这与真正的电影工业差得其实还很远。与其说是工业化,不如说是手工业化。
当时港城的剧组资源基本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上,各剧组间设备和人力都能共享。签约演员如云,这个不行,那个就能立刻顶上。演员和班底的合约都签在公司手里,不存在档期谈判和片酬博弈等问题。固定的拍摄团队和剧组成员,培养了剧组合作的默契,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质上,港城的电影工业化,是把整个港城电影圈,变成了一个大电影作坊。再通过作坊成员间的默契,用经验和熟练度取胜。
这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后期由于盗版DVD横行、审查加强、内容同质化等原因,再加上大陆市场崛起,港城电影便渐渐没落了。
在国产剧和电影领域,这一套玩法曾在不同时期复活过。如以一位大师级喜剧演员为领袖、诸多徒弟为枝叶,建立在师徒关系基础上的“东北派”,由固定制片人+导演组合而成的“亭午系”,几位新锐导演和演员合伙的“坏熊计划”,还有以最典型的家族式制片模式发家的“杨家班”等。这些派系和班底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功,一度是国产影视的门面。
可惜的是,在互联网崛起,剧集播出从电视台中心制转变为网播平台中心制后,资本插手制作,一切以流量和话题度为导向,以太子太女为中心,这套东西想玩得转,也越来越难了。
一管就濒死,一放就找死。无论管不管,一定要作死。这就是娱乐圈的生态。
既然无论如何都是个死,不如放手一搏。这就是商叶初的态度。
商叶初的想法,便是仿照港城电影和娱乐圈班子的成功案例,依托青凭娱乐,再建成一个大型“青凭作坊”。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使之慢慢成为作坊内的共识;再逐步扩大作坊,推广规则,使之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这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个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理想。可人活一世,如果一眼就能看到头,岂不是太没意思了吗?
季君陶沉吟许久,慢慢道:“想法很好,漏洞太多。第一条,我们如何能保证这种制度下,一定能制作出好作品?”
商叶初反问道:“内娱其他公司并没有采用这种制度,他们就能保证一定能制作出好作品了吗?这么一对比,我看这些班子的成功率比他们高多了。”
季君陶点头称是:“确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百分之百成功的事情。胜率比别人高一点已经不错了。第二个问题,如若剧集爆火,捧红主演。主演身价水涨船高,片酬上涨,咖位升高,反过来挤压剧组拍摄怎么办?”
这个问题考虑得很实际。国外有部系列长寿情景喜剧《老友之家》,播出后几乎火遍全球。在第三季拍摄时,主演们便联合起来,要求剧组上涨片酬。
此外,就算不考虑片酬问题,主演咖位大了,谱子也大了,很可能倒逼剧组改戏。
商叶初难得沉默了一下。
她该怎么跟季君陶解释,限薪令马上就要出台并落实这件事呢?
限薪令出台后,严格限定了所有演员的总片酬、主演片酬在总片酬中所占比例、演员的单集片酬和参演整部作品的含税总片酬。如果某部作品演员的片酬太出格,作品还会在审查流程被卡。
在这一基础上,如果某个演员眼高于顶,逼着剧方吐钱给他,无异于与阴阳合同、偷税漏税、隐匿个人收入等词条挂钩。这样的演员相当于自己把把柄送到公司手里,还没等摆谱就先死了。
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限薪令确实极大地压缩了行业泡沫,让艺人的要挟跳脚变得可控。
限薪令要在十一月才出台,现在一点口风都没透。商叶初总不能再次未卜先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含糊道:“国外的剧集,主演之所以能向剧方施压,是因为人家是系列剧。第一二三季是这几个人,观众已经认定了;下一季换人观众不买账。咱们国产剧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系列剧很少。他在这部剧火了,跟另一部剧有什么关系?”
商叶初想了想又道:“说到底还是公司苗子太少,你该学学人家天鼎娱乐,多方位开花,培养几个钢铁对家出来。你看庄笙在拍《幸福街外传》的时候作威作福的,听说要换人立马怂了。其实艺人在剧组作妖,多半是资本惯的,剧方和公司加强约束,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
敢于直接和公司叫板的艺人不少,但因为“我在剧组不能耍大牌乱改剧本所以我生气了呜呜呜”而和公司叫板的脑瘫,是极为罕见的。
“这件事也罢了,”季君陶叹道,“我再好好琢磨琢磨。”
事情还没做,就想尽善尽美,反而束手束脚。哪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呢?
商叶初松了口气:“所以你同意了?”
“还有第三个问题,”季君陶敲了敲桌子,迟疑了一下。
“你是担心播出的问题?”
平台中心制确实是国产影视的一大痛点,再好的构想,遇到爱塞人塞私货的平台,也得瘪茄子。
“倒不是这个。”季君陶回过神来,“迈塔影业上门求合作,总得拿出点诚意来吧?除了迈塔影视这个十二连扑的宝贝网播平台以外,迈塔影业还有什么值得咱们眼馋的?”
说到这里,季君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把咱们公司当成什么了?事事都要你操心,剩下的大伙全是吃干饭的?”
商叶初奇道:“那你想问什么?”
“你说想制定新的规则。”季君陶划着面前的桌子,“我不问你为什么,反正你的脑子也不正常。我只问你,你想建立的新制度,万一真的成功了,待到十年二十年后做起来,本身无非是另一座山头而已。到那时,万一它成了新的天鼎娱乐、冠均世纪,甚至比现在的它们还要僵化,怎么办?”
商叶初沉默了一下,笑道:“想那么多干什么?也许十年后我早已死了。”
季君陶掐指一算:“坏了,公司倒赔两年。”
“不跟你开玩笑了。”商叶初认真道,“我说真的,如果真有那一天,这套东西迅速腐朽,我变成了把持资源的老顽固,傻得直流口水——我相信会有一群新的叶初、叶早叶晚叶中间,站出来改革或捣毁它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就像一个商叶初消失了,也会有一个宋雨晨。
还没下手做,就想要完美无瑕、毫无损失的成功;还没成功就想到了一无所有的失败;于是为了避免那个结局,干脆选择什么也不做了么?
“真是魔怔了。”季君陶摇头叹道。
联合资本平台对抗资本对文娱创作的干涉,这么有创意的想法,只有商叶初能想到。
季君陶何尝不知道,虽然商叶初一口一个“信任制度而非信任人”,但这件事的本质,仍然是人治。商叶初所依托的,是她季君陶的决策,因为叶初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体量,去转动这个狂想之轮。
算了,所有规则的建立,最开始哪个不是人治的呢?必然有一个或一群强有力的领导者在最初强制推行它,成了就是成了,败了就是……
“万一失败了呢?”季君陶还是忍不住喃喃道。
“失败了就吸取教训,然后再来下一次。”商叶初抢答道,“直到成功。”
季君陶瞪了她一眼,哼笑一声:“你还想成功?如果失败了,我就把你绑在青凭娱乐,拍一辈子戏接一辈子广告还债!”
(https://www.xxxqq.cc/14/14618/4371203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