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探索


就在《新武侠》的“双轨并行”与“用户分层”策略日渐成熟,似乎找到与这个时代共舞的节奏时,一个更深层次、也更本质的挑战,悄然浮出水面。

这一日,风雨楼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国内某顶尖综合性大学的文学院院长,秦教授。他并非为合作而来,而是带着一份学术上的审慎,甚至是一丝质疑。

“周先生,陈先生,”秦教授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自带分量,“我拜读了贵刊近年来‘非遗新传’的诸多作品,也了解了‘匠心侠影’的实践。我必须承认,你们在文化传播和产业结合方面,做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但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我不禁要问:当武侠的‘侠’被不断泛化,与工匠精神、社区服务、甚至职场伦理捆绑在一起时,‘武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其核心的叙事魅力、其基于特定历史想象和哲学思辨的审美价值,是否正在被消解?你们是在拓展武侠的边界,还是在消融它的特质?”

这番话,如同一声惊雷,在风雨楼内炸响,比以往任何商业竞争或技术困扰都更触及根本。连一向雄辩的虬髯客也一时语塞,眉头紧锁。小林、小杨等年轻人更是面面相觑,他们习惯了在实践层面解决问题,却未曾被置于如此深刻的学理拷问之下。

周硕沉默了片刻,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为秦教授斟上一杯茶,缓缓道:“秦院长的问题,一针见血。这或许是我们一路走来,始终在规避,却终将面对的核心之问。我们一直强调‘内核’,那么,在当代语境下,武侠的‘内核’究竟是什么?是固定的叙事套路,还是某种流动的精神?”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最初的探索,源于一个观察:传统的武侠叙事,与当代年轻人的生命经验出现了隔阂。我们引入非遗,并非简单贴标签,而是试图寻找一种能与当代产生共鸣的‘武学’载体——那种需要时间淬炼、需要心手合一、需要超越功利计算的‘技近乎道’,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武’的现代表达吗?我们将‘侠’的精神赋予外卖员、社区园丁,也并非稀释侠义,而是试图剥离其历史上不可避免的暴力外壳,去追问其本质——那种超越小我的利他、担当与坚守。”

秦教授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你们是在进行一种‘精神翻译’?将武侠的核心精神,用当代的符号和故事重新编码?”

“可以这么理解,”周硕点头,“但我们确实也面临着叙事上的挑战。如何让这些‘新侠义’故事,既承载精神,又具备传统武侠那样引人入胜的戏剧张力、人物弧光和命运感,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也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

这次会面,没有具体的合作方案,却像一次思想的淬火。秦教授离开后,风雨楼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和反思。


  (https://www.xxxqq.cc/2252/2252260/4219038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