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四合院:老子易中海,嫂子娄晓娥 > 第2228章 差距在哪

第2228章 差距在哪


许小冉听了之后赶紧说道:“我明天就去各个超市转一圈,把位置都量好,再问问现在门口偶尔摆摊的那些人,看看他们愿不愿意长期来,咱先把意向定下来!”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原本只是随口聊起的想法,渐渐变成了清晰的计划,每个人脸上都满是期待  ——  谁都没想到,一个  “供销社改超市、门口设摊位”  的点子,竟然能琢磨出这么大的盈利空间。

“所以说呀,凡事不能只看表面,都是要长远考虑一下的,眼光得放远些。”

易不凡语重心长地开了口。

“做生意本身就是一个长远的事情。“

“如果要是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只顾着眼前那点蝇头小利的话,这样的生意是不可能长久的,根基不稳。”

易不凡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而且老祖宗还教会我们舍得有舍才有得。”

他引用了古训,目光扫过三人。

“只有在一开始我们要懂得去舍,肯付出、肯投入,才能够得到更多,未来才有更大的回报。”

易不凡看着许小冉他们三个,觉得他们似乎也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才又笑着进一步解释着。

“这个我知道,就是村子里面的人经常说的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嘛。”

许小冉在那里跟着笑着点头,表示自己听过这个说法。

“那倒是有点夸张了,”易不凡摆摆手,“狼跟孩子之间还是要选择孩子的,人命关天。”

“如果要是拿孩子当诱饵去打狼的话,这本身就是不可取的,是本末倒置。”

“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孩子置于那种危险的境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语气变得严肃。

“真要是那么干了,哪怕就是到了最后真把狼给打到了,也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代价太大了。”

易不凡摇摇头,说着这种事情一般人还真就做不出来,除非是那种真的心狠手辣的、毫无底线的人。

不过,他转念一想,在古代的历史当中一向都是男尊女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是一个女儿的话,说不定也是会被舍出去的,当成牺牲品。

当然了,有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大业,一样都是会把自己的儿子舍出去,骨肉亲情也顾不得了。

总之,不管是舍出去的是儿子还是女儿,这些人从人性和道义上来说,都是失败者,不可能成为最后的、真正的胜利者。

哪怕就是表面上真正的成为了胜利者之后,当权了,手握权柄,那也不是什么好人,内心是扭曲的。

“那这供销社现在还让他们继续营业吗?”

徐慧真适时地插话,把话题拉回正事。

她大概看了一圈之后,虽然说这供销社上面也是打算要关门了的,或者是说找人接手了,但现状是还在运作。

而且里面货架上的东西依然还是满满当当的,摆放整齐,仓库里面一样有东西的,存货不少。

可能也是担心周围的人们一下子没有地方买东西吧,所以维持着供应。

“咱们确定了如何装修之后,就让他们停工开始装修了。”

易不凡肯定地回答。

“速度要快就是了,时间就是金钱。”

“不过咱们现在总共有5个供销社,可以轮流来关门。”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这样一来的话,也不至于周围的这些人们没有地方去买东西,保证了基本需求。”

“只要是轮流把其中一个关门,另外4个开着的话,大家伙依然还是可以买到的,影响能降到最低。”

“不过咱们要清点一下这些数量,还有仓库里边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易不凡强调道。

“既然现在咱们已经接手了这几个供销社,那就不应该让他断货,供应必须跟上。”

“至于我之前说的那些新的产品,等到了全部装修好了之后,开业的时候再放进去卖就行了,现在不急。”

他规划着新品的引入时机。

易不凡自然是要亲自看一看这几个供销社目前的存货有多少?

种类是什么?

主要是卖了一些什么?

这些信息至关重要。

跟那些老外的店铺来比的话,差别有多大?

竞争力在哪里?

这些都是需要评估的。

“那我和小冉再在外面货架这里看一下,点一点货。”

徐慧真自然也是觉得易不凡的安排是没错的,立马就开始行动起来,分配任务。

“你和雪茹到仓库里面点一下库存吧。”

她对易不凡和陈雪茹说。

许小冉在听了之后,还从自己的小挎包里面拿出来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一边点货一边在上面记录着什么?

神情专注。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把这些货架上面的东西点清楚了,数量、品类都要记下来,回头还要跟售货员对一下账目,确保准确无误。

以前这些账目情况如何他们自然是不管的,历史遗留问题暂时搁置,但是从接手过来这一刻开始,这些账目就要清晰了,每一笔都要明明白白。

徐慧真自然也是支持这样的做法的,毕竟他们在现在也都是有自己的生意,也开有店铺的,深知账目的重要性。

这些东西都是基本的操作,是管理的根基。

如果要是连账目都搞不清楚的话,稀里糊涂的,那还做什么大生意呀?

迟早要出问题。

虽然说那些做生意的,规模大了之后,到最后都是要请一些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负责账目的,可是作为老板或者是老板娘,自己也是应该看得懂的,要懂财务。

假如看不懂的话,到了最后肯定都是会被人家忽悠,被蒙在鼓里。

随随便便做点假账,动点手脚,就能让他们亏到底裤都不剩了,教训太深刻了。

“难怪不一千块钱给那些老外呢,这点钱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陈雪茹皱着眉头,在仓库里边仔细扫了一圈,目光落在那些堆积如山的货物上,看着应该是积压挺久了。

明显是就像林主任说的,受到了那些老外的店铺的影响了。

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之下,人们自然是会去选择那些比较新颖的东西买了。

“我看着仓库里边的东西似乎也不止1000块钱吧,光这堆布匹就值好几百了,更别提那些日用品了。”

她心里盘算着,供销社里边的货物原本就定价低廉,利润薄得像纸片一样,全靠走量维持生计。

“再加上这供销社里边的东西的利润本来就很少,进货成本高,卖价却压得低,工人们辛辛苦苦干一天,赚的钱还不够糊口的。”

算下来工价而言的话,确实是有点亏的,这要是卖给老外,简直是白白送人。

“哪怕就是没有这些仓库里边的货也不可能1000块钱给那些老外的,那不等于把家底拱手相让吗?”

“除非是有卖国贼存在,直接把这送给人家了,图眼前那点蝇头小利。”

易天赐接过话茬,语气坚定:“只要这供销社到了那些老外手中之后,他们准会抬高物价,想要重新拿回来,可就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这周围的这些老百姓想买点便宜的东西也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那个机会,连根针都得花冤枉钱。”

他顿了顿,强调道:“怕就怕这些老外去垄断市场,就像比如说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火柴,成本也就是几分钱,一旦要是被那些老外给垄断了之后的话,可能买这么一盒要花几毛钱了,翻好几倍都不止。”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

“但现实中,一旦要是这些供销社全部变成了人家老外的之后的话,那么卖多少钱也就是人家那些老外说了算了,咱们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咱们拿过来之后赚钱是一方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跟那些老外抗衡,不能让他们独霸一方。”

易天赐的眼神透着决心,“不能让这个价格变成他们自己说了算,而且还要能够去保证咱们的同胞的利益,让大家都能买到实惠的必需品。”

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解释了一下,其实这也是在几十年之后会出现的事儿——外资涌入,本土企业被挤压,物价飞涨。

也正是在这个年代的时候,人们根本就没有想那么长远,只重视了眼前的利益,觉得拿到一笔现金就万事大吉了。

“感觉到自己在眼前有一笔收入也就行了,根本就不想去跟人家比,或者是说考虑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要比拿到的工资更加值得。”易天赐叹息着,“包括那些刚开始开了店铺的生意人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在那些老外一波冲击之后,贪图快钱,全部都把自己手中的店给了,人家也收到了一笔钱。”

“可是在几年之后发现市场的发言权彻底失去了,变成了人家老外了,咱们连定价权都没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东西卖多少钱?利润有多少是人家老外说了算的。

毕竟店铺都全部变成了人家的,包括那些工厂也是,生产线一停,货源就断。

那么主导权自然也就在人家了,咱们只能被动接受。

在这个时候人们幡然醒悟,想要去重新夺取回来这个控制权的时候已然晚了,老外早已根深蒂固。

易天赐现在就是不想让这些老外得逞,他必须提前防范。

“你说的也对,那咱们要不要防着点儿那些老外啊?”陈雪茹忧心忡忡地问,“可是,咱也不能一直在这里待着啊,总得有个长远之计。”

她看着易不凡,眉头紧锁,这一点还是有些为难的,毕竟供销社的日常运营离不开人。

“这个供销社以及这周围的这一片地,现在是咱们的了,但公家也肯定要保证这里的安全才行,那些老外肯定是会捣乱的,暗地里使绊子。”易不凡安抚道,“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太过于的明显,毕竟这是新中国的土地,明面上的事儿,有公家的安保力量巡逻,警察随时待命。”

“至于暗地里的阴招,比如破坏货物或散布谣言,咱们也不是吃素的,早有准备。”他信心满满,“放心吧,这些事情我来考虑,我会安排可靠的人手盯着。”

易不凡感觉到这些老外在明面上肯定是不敢太过于的嚣张的,要不然的话,他们也讨不到什么好,公家不会坐视不管。

至于暗地里,无非就是对这供销社本身耍点儿手段,比如偷窃或纵火。

“到时候直接来一个以牙还牙就行了,他们敢来阴的,咱们就加倍奉还。”易不凡冷笑道,“哪怕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会吃点亏,受点小损失。”

“但到最后,真正损失大的肯定是那些老外,咱们的根基稳得很,耗得起。”

这些事情,对于易不凡而言,那都是手拿把掐的。

毕竟,这也是相当于拿着未来的剧本在跟这些老外斗呢。

事实上,易不凡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老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一清二楚。

对于这些财大气粗的外国商人而言,区区几个乡镇供销社,他们压根儿就瞧不上眼。

之所以愿意花这点小钱把它们接手过来,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几个供销社彻底消失,免得它们碍手碍脚,影响到他们自己那盘更大的生意棋局。

说到底,他们的终极目标,和易不凡之前预想的分毫不差——就是垄断。

这后果不难预见:想象一下,在这整个镇子的地盘上,但凡想买点日常杂货用品,规模稍微像样点、货品齐全些的购物场所,统统都将贴上外国资本的标签,变成人家的产业。

而且,人家精明得很,顶多也就开那么两家店,避免内部竞争。

可这样一来,全镇的居民,自然而然就会别无选择地涌向这两家店铺消费。

日积月累,时间一长,这两家店必然会成为整个镇子人潮最汹涌、最热闹的核心地带。

一旦掌握了这种绝对的人流量优势,他们想再搞点别的名堂还不是非常容易啊。


  (https://www.xxxqq.cc/2263/2263341/1111000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