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原汤化原食
热气腾腾的饺子香裹着笑声飘满整个食堂大厅。
王北海咬了一口刚捞起的饺子,肉馅的鲜汁在嘴里散开,却突然皱了皱眉,放下筷子一拍大腿:“哎?怎么感觉少了点啥?”
周围的同志都停下筷子看他,强子嘴里还塞着饺子,含混不清地问:“少啥?这饺子够香了啊。”
“吃饺子哪能没有醋!”王北海笑着说,“没醋蘸着,总觉得少了灵魂儿。”
他话音刚落,就听见后厨门口传来秋阿姨的声音:“醋来咯,早就给你们备好啦!”只见蔡师傅和秋阿姨端着两个大搪瓷盆走过来,一盆里装着深褐色的陈醋,醋香飘得老远;另一盆里则码着各种调料:生抽、蒜泥、小米辣、小葱末,还有一盘切得整齐的大葱段,葱白瓷实,葱叶水灵,一看就是刚切的。
“知道你们北方人吃饺子离不开醋,特意去库房找的老陈醋。”蔡师傅笑着把盆放在桌上,“小米辣少放啊,你们南方同志要是受不了,就多搁点蒜泥。”
同志们立刻围过来调料汁。强子挤在最前面,勺勺往碗里加小米辣,红通通的辣碎堆得像小山,还不忘加两勺生抽:“要的就是这劲儿,越辣越香,”
大黄则站在一旁,只往碗里倒了小半碗陈醋,连蒜泥都没加,他从小就怕辣,却格外爱吃醋,觉得醋能提鲜,还能解肉馅的腻。
王北海调了碗标配调料,两勺陈醋、一勺生抽、一勺蒜泥,再撒点小葱末,搅拌均匀后,夹起一个白胖的饺子,往调料碗里一滚,饺子皮裹满了深色的醋汁,还沾着星星点点的蒜泥和葱花。他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先吸了口鲜汁,再把整个饺子塞进嘴里,醋的酸、酱油的咸、蒜泥的辛、葱花的香,混着肉馅的鲜和白菜的脆,口感层次丰富,鲜得他忍不住眯起眼睛:“就是这个味儿。”
老常也端着碗调料凑过来,夹着饺子说:“饺子在北方可不是普通的吃食,尤其是东北,过春节不管多远,都得赶回家吃顿饺子,图的就是团圆。”他咬了口饺子,接着说,“以前我在东北出差,腊月二十九还在火车上,同座的大姐带着一笼生饺子,说要带回家给孩子煮,就怕赶不上三十的团圆饭。”
王北海点点头,看向周围的同志,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年的老技术员,还有像大黄这样来自上海周边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虽然远离家乡,却有种莫名的团圆感,他不由得发出感慨:“那咱们今天,也算是在设计院团圆了。”
就在这时,食堂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加班的同志拎着公文包匆匆走进来,看到大厅里热闹的场面,还有桌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眼睛瞬间亮了:“哎哟,你们都吃上了?这香喷喷的饺子我在楼上都闻见了,可把我们馋坏了。”
“快坐快坐,还有好多呢!”蔡师傅赶紧招呼,“大家今天敞开了吃,今天食堂饺子管够,不够咱们就再包。”
加班的同志赶紧洗手坐下,拿起筷子就往碗里夹饺子。老坛已经吃了两盘,正站在一旁揉肚子,看到他们来,笑着说:“你们来晚了,我都吃撑了,得站会儿消化消化。”坐在老常旁边的大民也放下筷子,摸了摸肚子:“我也吃了两盘,这饺子太香了,忍不住就多吃了。”
老常喝了口热水,慢悠悠地说:“水饺这东西,好就好在集面、肉、菜、汤于一体。馅料可以随便换,喜欢吃肉就多放肉,喜欢吃素就包素馅。饺子皮要现擀,煮出来才劲道,就连煮饺子的水,都是精华,你们南方同志可能不知道,吃完饺子喝碗饺子汤,叫‘原汤化原食’,能助消化,还能把嘴里的香味再续上。”
“可不是嘛!”蔡师傅接话,“我以前在北方学厨艺,师傅就教我,煮饺子的汤不能倒,得留着给客人喝。刚开始我还不明白,后来喝了才知道,那汤里有饺子皮煮出来的面香,还有肉馅渗出来的鲜,比白开水好喝多了。”
“那我去给大家伙舀汤。”秋阿姨说着就放下刚吃到嘴边的饺子,要去后厨盛饺子汤。
“您吃吧,都忙活了半天了,盛汤这种事交给我去就行了。”老坛一听,赶紧自告奋勇,他早就想跟秋阿姨多套套近乎,之前秋阿姨说要给强子介绍纺织厂的姑娘,他一直记在心里,这会儿好好表现,说不定能给秋阿姨留个好印象。
同时,王北海那边老坛也没有松懈,万一能介绍个大学生姑娘就更好了,他这是两头都不耽误。
老坛下了桌,轻车熟路地快步走进后厨,拿起长勺子从煮饺子的大锅里盛汤,汤里飘着几丝白菜叶和肉沫,还带着点面粉的浑浊,却散发着淡淡的鲜香。随后,老坛把汤端到食堂大厅里,十几个搪瓷碗瞬间摆在他的面前,他小心翼翼地给每个碗里舀了半勺汤,笑着说:“快尝尝,原汤化原食。”
同志们端起碗喝了一口,都忍不住点头:“还真别说,这汤挺暖。”
“喝完肚子确实舒服多了。”
秋阿姨看着老坛忙前忙后的样子,笑着对蔡师傅说:“这小伙子真勤快,是个好同志。”
老坛听见了,老脸一红,他要的目的达到了。
“咱们这不仅是原汤化原食,还是团圆暖人心。”王北海喝了口饺子汤,鲜美的汤汁滑进胃里,暖得他心里发烫。
蔡师傅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手:“哎,你们都是咱们设计院的高材生,都有文化,那我出个题考考你们,咱们北方人过年,常包三种馅的饺子,芹菜、韭菜、白菜,每种都有讲究,你们知道啥意思不?”他特意看向王北海,“小王,你是北方人,可别先说啊,让他们猜猜。”
王北海笑着点头,把话头让给其他人。周围的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皱着眉思考:“芹菜……是不是跟‘勤’有关?”“白菜是不是‘百财’?”猜来猜去,都没说全。
最后还是老常解开了谜底:“芹菜音同‘勤财’,意思是靠勤劳能挣到钱,盼着新的一年勤劳致富;韭菜音同‘久财’,不仅是盼着财富长久,还盼着日子能天长地久,平平安安;白菜音同‘百财’,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盼着能财源广进,啥财都有。”
“原来是这样。”小张恍然大悟,“以前只知道吃饺子,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大民也笑着说:“在北方,饺子的地位是真高,不只是好吃,还是文化传承,你要是问东北人‘饺子好吃不’,他们准说‘老好吃了’,那语气,才叫有意思。”
食堂里的喧闹声因元宵佳节添了几分暖意,秋阿姨端着一摞裁得方方正正的红纸走过来时,那抹亮眼的红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她胳膊肘上搭着块干净的蓝布,红纸整齐地码在布上,她嘴角弯着笑:“咱们食堂今儿不光有热乎饺子,还备了猜灯谜的乐子,这些红纸上都写着谜,全挂在门口灯笼底下了,谁要是猜中,立马奖励一个刚煮好的茶叶蛋。”
这话一落地,原本围着餐桌说笑的同志们立马涌了过去。食堂门口挂着十几盏大红灯笼,红绸穗子在风里轻轻晃,每盏灯笼底下都用细红线系着张红纸,纸角还坠着小小的金箔纸花,灯光一照,金闪闪的格外喜庆。走近了看,灯谜种类真不少,有的是常见的成语谜,有的画着简笔画猜物品,最有意思的是还有几则跟科研相关,一看就是院里工作人员写的,很有设计院的特色。
“我先来试试!”年轻的强子性子最急,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踮着脚摘下离自己最近的一张红纸。他朗声念出来:“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打一日常用品。”念完还下意识摸了摸后脑勺,这题也太简单了,他很快就想到了答案,于是大声喊道:“是日历,日历一天撕一页,一年三百多天,到年底可不就剩个壳子了嘛,对不对?”
秋阿姨笑得眼睛都眯了,从旁边的搪瓷盆里捞出个还冒着热气的茶叶蛋递过去:“对喽,这茶叶蛋给你,小心烫!”
强子乐呵呵地接过来,揣进工装兜里,手还在外面按了按,又转头盯着其他灯笼,一副还想再猜的模样。
另一边,王北海正站在一盏挂着“元宵之后柳吐芽,打一成语。”的灯笼前。他不像强子那样急着开口,而是手指轻轻捻着红纸边角,慢悠悠琢磨。旁边几个年轻同事都凑过来等,没几秒,他嘴角露出笑意:“元宵是正月十五,算‘节’;柳吐芽是树枝上长出新叶,就是‘生枝’,合在一起该是‘节外生枝’吧?”
“猜得真准。”秋阿姨赶紧又递过一个茶叶蛋,还指着旁边另一张红纸,“小王再试试这个,这可是有点难度的。”大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红纸上写着:“小小铁盒本领大,能装电流能装花,科研路上它常伴,数据全靠它来抓,打一仪器。”
周围人立马议论起来,有人说是示波器,“示波器能显示电流波形,像花一样”;有人反驳说是信号发生器,“那玩意儿也能测数据”。王北海盯着谜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灯笼,过了一会儿才开口:“应该是万用表。万用表体积不大,像个小铁盒,既能测电流、电压,也能测电阻,科研时测数据全靠它。‘装电流’就是测量电流,‘装花’指的是表盘上的刻度和指针,转起来像开在里面的小花,对吧?”
“太对了!”正站在旁边看着众人猜谜的蔡师傅忍不住拍了下手掌,“小王这脑子真灵,不光饺子包得好,猜谜也这么厉害,知识储备够丰富。”周围人跟着鼓掌。
刚才在屋里边吃饺子边谈事的杨院和王总工这时也走了出来和大家一起看热闹。
“杨院,王北海猜灯谜全中了!”年轻的小张指着王北海,声音里满是兴奋。
杨南生走到灯笼前,拿起那张写着万用表谜语的红纸看了看,又转头看向王北海,点头称赞:“不错,搞科研脑子清楚,猜灯谜也这么灵活,值得表扬!”
王北海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把刚拿到的茶叶蛋递给旁边没猜的大黄:“大黄,你还没猜,这个给你吃。”
大黄接过蛋,嘿嘿笑:“谢谢海哥,我再琢磨琢磨,肯定能猜中一个。”
猜谜活动热热闹闹进行了快半小时,不少人手里都攥着茶叶蛋,没猜中的也不气馁,跟着凑趣笑闹。老坛也终于按捺不住,这会儿也凑上前,摘下一张高高挂在上面的谜题,上面写着:“白胖子,爱洗澡,洗出个小元宝,打一食物。”。他慢悠悠念完,自己先笑了:“这还用猜?咱们刚吃的饺子啊,白面团裹着馅,煮的时候在水里洗澡,捞出来像小元宝。”
秋阿姨给他递了个茶叶蛋,笑着说道:“刚才的饺子没白吃,也就是你个子高,不然这简单谜题早让别的同志抢去了。”
眼看简单的灯谜快被猜完,秋阿姨又从兜里掏出两张叠得整齐的红纸:“刚那都是热身,这俩才是真考验,大家来试试,铁壳藏火能飞天,直上云端打豺狼,打一武器装备。”
这话一出,刚才还热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设计院的同志们都皱起眉。
“藏火能飞天……是咱们研制的火箭?可火箭不打‘豺狼’啊?”
强子也跟着琢磨:“是高射炮?不对,高射炮这铁壳可飞不起来。”
王北海低头想了想,抬头时眼睛亮了:“会不会是地空导弹?铁壳子装着推进剂,能飞上天拦截敌机,‘打豺狼’就是防敌人的飞机。”
秋阿姨笑着拍手:“小王又对了,这谜就是老常同志写的,他是这方面的权威。”
老常也笑着点头,他没想到王北海连这道迷题也能猜中。
猜完灯谜,杨南生院长兴致更高了,笑着说:“光猜谜不够,咱们来对对子怎么样?我出个上联,谁能对出下联,额外奖励一包元宵,上联是‘设计院里绘蓝图’。”
话音刚落,王北海就立刻接话:“科研路上破难关。”
杨院满意地不住点头:“好!对仗工整,还贴合咱们的工作,再来一个上联‘红灯笼映科研志’。”
这次大黄反应更快:“茶叶蛋暖奋斗心。”
站在旁边的王总工闻言也乐了:“对得好,既有元宵的热闹,又有咱们奋斗的劲儿,看来咱们设计院真是卧虎藏龙啊!”
大家听了大黄的对子还有王总工的话都大笑了起来。
正月十五的月亮很圆,照在设计院的大楼上,也照在每个人的心里,虽然远离家乡,但这一碗热饺子,一幅红灯谜,一只茶叶蛋,这一群并肩作战的同志,让这个元宵节有了温度。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饺子还在煮,饺子的香味飘得老远,灯笼里的烛光摇曳,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暖的。
(https://www.xxxqq.cc/4846/4846654/4367157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