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万历的“合同”疑云
奉天殿前,众人还没完全从朱棣那场“错位比拟”的风波中缓过神,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点搞事情的意味。
“诸位,看完了明初的风云激荡,咱们大明皇家奇案录,也该换换口味,把目光投向王朝的后期。今天,就来聊聊大明皇家奇案录明末奇案第一弹——万历皇帝,究竟有没有和他的宠妃郑贵妃,签下一份秘密契约,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嗡嗡作响。皇帝和妃子签合同?这听起来也太离谱了!
朱及第继续道:“这事儿在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支持‘契约论’的网友认为,万历对郑贵妃的宠爱远超常规,为了她几十年不上朝,跟文武百官硬扛‘国本之争’,要不是有白纸黑字的承诺,很难解释他为何如此执着。甚至有野史传闻,万历曾在神明面前发誓立朱常洵,还写下了契约藏在妆奁内。”
“而反对的网友则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后世演绎。皇帝金口玉言,真要立太子,走正规程序就是,何必多此一举搞什么秘密契约?而且最终朱常洛还是当了太子,说明万历并没完全突破底线。所谓的契约,可能是郑贵妃一党放出的风声,或者干脆就是文人编的故事。”
天幕上适时飘过几条后世“网友”的弹幕:
【“肯定签了!不然万历那么拼命图啥?绝对是真爱加承诺!”】
【“签个屁,皇帝需要跟妃子签合同?你当是做生意啊?”】
【“说不定是郑贵妃逼着签的呢?红颜祸水啊!”】
【“万历:朕就是想立喜欢的儿子,你们管得着吗?(狗头)”】
奉天殿前,朱元璋听得眉头越皱越紧。皇帝沉迷一个女子到这种地步?为了个女人,跟满朝文武对抗几十年?连太子都不好好立?他老朱家怎么会出这种混账子孙!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马皇后,马皇后也正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些许无奈和了然。朱元璋心里莫名一虚,随即又挺直了腰板,他跟秀英那是患难夫妻,感情能一样吗?
不止是他,下面的朱棣也下意识地瞥向了偏殿方向,想起自家那个贤惠能干的王妃徐氏(徐妙云),脸色稍微缓和了些。他朱棣是看重徐氏,但那是因为她能帮自己稳定后方,是贤内助,岂是万历那种昏了头的宠幸?
这时,人群里不知哪个勋贵小声嘀咕了一句:“说起来,咱们老朱家的皇上,在‘情’字上,好像都挺……那个啥的哈?”
这话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不少人开始暗自琢磨起来。
太祖爷跟马皇后,那不用说了,贫贱夫妻,感情深厚,宫里宫外谁不知道?
成祖(未来的朱棣)跟徐皇后,那也是少年夫妻,相互扶持,徐皇后去世后,成祖再没立后。
再往后数……
仁宗(朱高炽)好像对张皇后也挺敬重,宣宗(朱瞻基)为了孙皇后废了胡皇后……
哦对了,还有那个宪宗皇帝朱见深,独宠那个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听说也是连皇后都给废了……
再到孝宗朱祐樘,好家伙,一辈子就张皇后一个,连妃子都不要……
这么一算,老朱家的皇帝,在对待感情(或者说宠幸某个特定女子)这方面,好像还真有点……一脉相承的“专(强)一(劲)”?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的表情变得微妙起来。有感慨的,有无奈的,甚至有点想笑的。这算不算老朱家的传统“美德”?
“混账东西!”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低吼出声。他气的不仅是万历可能干出的蠢事,更是这“情种”传统居然延续到了这么荒唐的地步!“为了个女人,搞得朝纲混乱,国本动摇?老子看他是皮痒了!”
他越想越气,尤其想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可能被这些不肖子孙因为“宠爱”而败坏,就恨不得把那个叫万历的家伙揪过来揍一顿。他老朱可以对秀英好,那是因为秀英值得!其他皇帝?也得看看对方配不配!像那个郑贵妃,听着就是个祸水!
朱棣则是满脸的不屑。在他看来,皇帝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绝不能因私废公。被女人左右决策,甚至可能签下什么可笑的契约?简直是无能!“废物!”他低声骂了一句,不知道是在骂万历,还是在骂那个可能被女人影响的“未来”。有那功夫,多想想怎么开疆拓土、整顿朝纲不好吗?
李善长也是连连摇头,的脸上也满是忧虑:“国之根本,在于储君早定,人心安定。岂可因一己之私,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
天幕上,朱及第做了总结:“万历皇帝与郑贵妃是否有契约,已成历史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万历对郑贵妃超乎寻常的宠爱,以及由此引发的‘国本之争’,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加剧了党争,为王朝的衰落埋下了重重的伏笔。这份‘爱’,大明承受不起啊。”
“而纵观大明王朝,”朱及第话锋一转,带着点调侃,“从太祖与马皇后的患难与共,到成祖与徐皇后的相得益彰,再到宪宗与万贵妃的惊世之恋,孝宗与张皇后的一生一世一双人……老朱家的皇帝们在感情上的‘专注度’,确实在历代王朝中独树一帜。只是,这份‘专注’用对了是佳话,用错了……就是灾难了。”
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嘲讽还是惋惜的语调,继续剥开历史的层层褶皱。
“虽然朱常洵最终也没能当上皇帝,但他倒是和他的曾祖父——也就是嘉靖皇帝的父亲睿宗兴献帝朱祐杬一样,在死后获得了皇帝的尊号。原因无他,只因他的儿子,最终坐上了龙椅。”
这话让底下有些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子尊父为帝,这倒不算稀奇,本朝嘉靖皇帝不就是这么追封他爹的吗?
然而,朱及第接下来的话,却让这点刚升起的“理应如此”的情绪,瞬间冻结。
“只是,这身后的哀荣,那位曾经搅动风云、让万历皇帝痴迷半生的郑贵妃看不到她的儿子有朝一日能被尊为皇帝。不过,若她泉下有知,或许……也不会‘高兴’才对。”
朱及第刻意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品味着某种历史的残酷幽默。
“因为,当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终于在南京登基,成为皇帝的时候——”
“他继承的大明,已经亡了。”
“哐当!”
朱元璋手中的茶杯盖子滑落,砸在御案上,发出刺耳的声响。但他浑然未觉,一双虎目死死盯住天幕,胸膛剧烈起伏。
“已……已经亡了?”他几乎是咬着牙挤出这几个字。尽管早已从天幕得知大明国祚有尽,但亲耳听到“大明已亡”这四个字,尤其是从后世人口中以如此平静的口吻说出,那股剜心之痛依旧猛烈得让他窒息。
紧接着,一个极其陌生,却又带着某种不祥暗示的词汇,钻入了他的耳中。
“朱由崧,当的是南明政权的第一个皇帝,年号弘光。”
南明?
这两个字像是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奉天殿前激起了千层浪。
“南明?”朱棣猛地抬起头,眼中锐光闪烁,“偏安江南?像那南宋一样?” 他对靖康之耻、宋室南渡的故事可不陌生。难道……难道我大明最终也落得如此下场?一股混杂着屈辱、愤怒和难以置信的情绪在他心中翻腾。
太子朱标脸色煞白,喃喃道:“国都……北方的国都沦陷了?致使宗室南渡,另立朝廷?” 他无法想象,煌煌大明,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徐达、李文忠等勋贵也是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凝重。他们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太清楚“南明”这两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半壁江山沦丧,意味着皇帝蒙尘,意味着无尽的战乱和屈辱!
“南明……偏安……”朱元璋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风暴,“咱的大明……咱的大明最终竟成了南宋第二?!”
他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须发皆张,怒视着天幕,仿佛要透过那光幕将那个不肖子孙朱由崧,以及导致这一切的万历揪出来碎尸万段!
“废物!一群废物!!” 狂暴的怒吼声响彻殿前,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然而,在这滔天怒火的底下,一丝更深的、冰凉的恐惧,正悄然爬上朱元璋的心头。天幕之前透露的种种,辽东边患、党争内耗、皇帝昏聩……这些碎片,似乎正在拼凑出一个导致王朝倾覆、最终只能退守江南的模糊而可怕的图景。
南宋偏安一隅,最终仍免不了覆亡的命运。那这个“南明”呢?它存在了多久?它最终……又走向了何方?
无数疑问和沉重的预感激荡在洪武十一年众人的心头,奉天殿前,只剩下朱元璋粗重的喘息声,和一片死寂的茫然。
(https://www.xxxqq.cc/4848/4848020/4387451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