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122章 全国上市

第122章 全国上市


说罢,又感叹了一句:“唐砚章这个老头,命还真是好啊。”

“好了,《追风筝的人》暂定第一。”评委主席下了定论,“没有异议的话,我们来讨论下部作品。”

……

在专业评审团以严肃公正的目光审视所有作品时,外界关于这五十部作品的预热也已经开始。

其中,最受瞩目的肯定是顾远的作品。

“你们觉得顾远首部长篇会达到什么程度?”

“希望能展现他在短篇中展现的叙事技巧和思想深度。”

“别想了,没可能,可不是数个短篇拼起来就能叫长篇小说了。”

1月21日,作品的相关信息开始发布。

网友们蜂拥而至来到洋葱网特别推出的专栏。

“2016年文学竞赛竞逐保送资格作品”

点进其中,是每本书的封面。

嗯,一片白。

然后是书名和作者名。

大家兴致勃勃地搜索“顾远”二字,跳转出来的作品名称叫做:追风筝的人。

网友们好奇的点开详情,浏览起了简介。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12岁的阿国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漂亮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

【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睽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袭来,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这个简介还是很清晰的,不是什么谜语人。

但正因如此,读者们的内心才掀起了惊涛骇浪。

“阿国人物,阿国背景,完全的阿国故事?”

“我靠,我还以为他顶多是有部分背景放在阿国,主角我都以为会是华人。”

“这步子跨的也太大了吧。”

“他当时去难民营听说好像也就一个月吧,这些经历能否支撑起一部厚重的异国题材?”

“17岁,写这种作品?稍有不慎,就很麻烦的啊。”

“停停停,顾远他还去过难民营?什么时候的事?我断网了吗?”

“厉害啊,不说别的,这种为了创作投身现实的精神,我就得支持一波,下单了。”

“……”

无论怎么说,鉴于顾远历来的成绩,都让大众对他抱有极高的期待。

而至于那些怀疑,也是基于他年龄的合理怀疑。

面对这群代表文学界未来的少年少女,大众还是持包容态度的。

网友们开始逐个阅读简介,对于吸引到自己的书,也毫不吝啬,下单购买。

毕竟这种书虽然没有市面上的书籍各种精美的排版以及插图,但其独特的意义,都令其极具有收藏价值。

未来等这批少年成长起来,成为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种特定的作品更是能轻松卖个高价。

而比较奇葩的是,部分人买来是为了挑错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书籍售卖完全在线上进行,并且是官方指定的洋葱网平台。

不投放到任何一家其他电商平台或者线下书店。

这也是为了便于认定参与大众评审读者的身份。

只有该实名账号购买过该书,且经过洋葱网的评定,才有资格参与到大众评审中。

……

2月1日,五十本书籍全国上市。

而它们在经过半个月的市场厮杀后,结合专家评审,最终将决出十名胜利者。

“好的,谢谢您。”

唐知遥站在门口,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两本书。

他转身跑向院里,嘴里还在喊着:“爷爷,书到了。”

他走到书房,此时唐老正在同一个和其年龄相仿的老者交谈。

唐知遥恭恭敬敬地打了声招呼:“孙爷爷。”

孙爷爷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唐老说道:“等不及了吧老唐,可算是能看见你这亲徒弟的大作了。”

唐老呵呵一笑:“真是没道理,我这当师父的,竟然比你还要晚看到自己徒弟的作品。”

“谁让你为了避嫌不来当评委主席呢。”孙爷爷喝了口茶水,“行了,你们爷孙俩看吧,当我不存在就好了。”

说着,他自顾自地抽出书房里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唐老轻笑一声,示意唐知遥坐下,二人一起开始了阅读。

唐知遥看着封面上“追风筝的人”五个字,品味了一下,才翻开书籍。

他先是看起了序言。

“这本书的起点,不在我的书桌前,而在沙特利雅得一个喧闹的街头集市。”

“一位名叫哈米德的阿国老人,轻抚着他的乌德琴,对我说:‘战争最残忍的,不是它摧毁了什么,而是它永远地,取消了“下一次”。’”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进了我刚参加完一场国际文学论坛的心田。”

“论坛上,学者们谈论着‘叙事的责任’与‘描绘创伤的空洞’。”

“而当哈米德先生的故事与这些理论相遇时,我明白,我必须动笔了。”

“但我深知,一个十七岁的中国少年,要书写一个关于阿国的故事,是何其艰难与冒昧。”

“我唯一能依仗的,是‘真诚’与‘谦卑’。”

“为此,我去了伊国马什哈德的难民营。”

“在那里,我看到了再也无法回到讲台的教授,看到了那些在尘土中奔跑、眼神却依然明亮的孩童。”

“这本书,便是我交出的答卷。它并非真相本身,真相只属于亲历者。”

“它只是一座桥,试图连接起远方的苦难与此地的共情。”

“我想告诉每一位读者,在新闻标题之外,那些被战争改变命运的人,他们有名字,有爱,有尊严,有无法实现的‘下一次’。”

“愿我们都能珍惜,自己手中那些看似平凡的‘下一次’。”

“顾远”

“于江滨市”

(感谢大佬“宅子nao”和“东方珏”的大神认证!拜谢两位大大!)


  (https://www.xxxqq.cc/4849/4849170/4378999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xqq.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xxqq.cc